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房父4次搬家为哪般?

2021年09月29日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宦剑屏
A+ A

专心致志。

金秋时节,正值收获忙季。9月1日,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穿洞街道新和村烤房前的空地上,烟农房伦双正在下炕烘烤好的烤烟。而在与他相隔不到3公里的家中,妻子正带着3个孩子准备开学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

18岁的房可翔是房伦双的大儿子,在他的记忆中,父母要么一年就回一次家,要么天天早出晚归。从小到大,他们最喜欢做一件事——搬家。

一迁

自记事起,房可翔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猴场镇格道村,爸爸妈妈“丢”下自己,搬到了外省生活。每年过年前后的半个月,他们才会带着大包小包回家,短暂的陪陪自己。

关于父母为什么“搬家”到外省的故事,长大后的房可翔渐渐明白了。那个时候,房伦双一家人都在家务农,靠着种植一些传统经济作物,一年到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2002年结婚生子后,日渐增多的家庭开支让房伦双明白长此下去,生活也许都成了问题。

穷则思变。于是,夫妻俩做了跟农村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的选择,外出打工。

2004年开始,靠着一门刮瓷手艺,房伦双带着妻子辗转在浙江温州、杭州等地的装修工地打工赚钱,孩子只能留在老家由年迈的父母代为照顾。正是因为长期在外,年幼的儿子甚至认为他们“搬家”了。

二迁

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议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词传入房伦双夫妇的耳朵,俩人陷入了沉思。他们不禁疑问,外出打工到底得到了什么?留在家中的3个孩子,最大的5岁,最小的不到1岁,岂不是成了“留守儿童”?背井离乡换来的也许是再也不亲近的孩子,也许是性格孤僻、养成陋习的孩子,真的值得吗?

2009年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房伦双得知烟草部门打算在自己的家乡开展烤烟种植,可乡亲们都不敢贸然尝试。通过四处咨询,了解到烟农收入可观、稳定,加上想陪伴孩子成长,房伦双当即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留在家乡种烟。就这样,他们有了第二次“搬家”——搬回了自己家。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作为种烟小白,房伦双完全不懂烤烟生产,但因为肯吃苦、头脑活、善钻研,跟着烟技员问、学、记、用,他很快掌握了很多实用的烤烟生产技术。当年,他种烟10亩,收入1万余元。

聊起当时返乡创业的故事,房伦双坚定地说:“赚钱虽然很重要,但孩子就是我的生活、我的责任,坚决不能让他们当‘留守儿童’。”

三迁

春去冬来,年复一年,房伦双渐渐从一名“种烟菜鸟”变成了“种烟行家”,种植面积也从10亩扩大到了35亩。

问题,在这个时候出现了。2012年,大儿子房可翔、大女儿房可瑶就读的格道村小学,因村庄合并迁址到了3公里外的三十五公庄。两个孩子只能很早起床,步行30-40分钟上学。“夏天我和哥哥打打闹闹就到学校了,但冬天时,手上、耳朵上都是冻疮,可太难挨了。”回想起过去,房可瑶心生担忧。

看到孩子们被寒冷冻得通红的小脸、被汗完全湿透的鞋袜,意识到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明显短缺的实际,房伦双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搬家!让孩子到城里上学。

说干就干。2013年,房伦双一边顾着40亩烤烟的生长情况,得空就到普定县城研究楼盘。综合考虑教育资源、生活便利等因素,靠着种烟的收入,最终在老城区首付10万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的房子。

忙完烤烟收购季,一家人在2013年12月搬进了简单装修的新家,房可翔、房可瑶也转学到了县城的小学,准备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这时,如何在县城“稳得住”成了横在房伦双面前的一大难题。刚刚买了房子,做生意没资金;做刮瓷老本行,收入不稳定。思来想去、再三合计,房伦双还是决定继续种烟。人生地不熟的他寻求了烟技员的帮助,在县城周边的黄桶街道租下60亩土地,开启了往后几年在化处镇、坪上镇、穿洞街道间的“流动烟农”生活。

四迁

时间飞逝,3个孩子接受着县城良好的教育,渐渐长大。看着简单装修的房子,房伦双明白这已经不能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盘算着手中的种烟存下来的积蓄,有了底气,“走,我们到新城区再买一套房!”房伦双对妻子说。

2019年,他们一家搬到了新家过年。旧房子重新整理了一下,以每年1万元的租金出租,除此之外,种烟空闲的10月至来年3月,妻子顾家,他便外出接刮瓷的活计,每个月也能收入7000余元,贴补家用。

9月11日,笔者在烤房旁见到了房可翔,18岁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大人”,只见奶奶跟着他,一人递、一人码,不出5分钟,一杆烟就编好了。

在聊天中得知,近几年,房伦双夫妇种烟之余琢磨起了“教育经”,孩子成年后,每逢周末,会带着他们到烟地里一起劳作,让他们体验老一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领会“日子好了更要努力奋斗”的道理。

“人要学会忆苦思甜。有些事情讲是没有用的,要让他们自己经历,体会才够深刻,才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房伦双说道。

17年间,4次搬迁。房伦双跟妻子商议后,打算将老家的旧房子翻修,等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后,说不定他们,会“五迁”……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