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为乡村添彩 给幸福加码

——陕西烟草商业系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2021年05月17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亓鹏、胡咏琪、刘瑞、陈霏、金凡琦
A+ A

镇巴县三湾村村民李永菊在茶园务工。

勉县蒲家坝村曾经的铁索桥被洪水冲垮后的景象。

新建的蒲家坝村漾家河大桥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勉县蒲家坝村村民周兴文通过种植中药材、养殖中蜂、制作木质家具增加家庭收入。图为周兴文在制作家具。

  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村民何东峰(右)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了中蜂养殖技巧,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群众就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编者按

一个个产业项目渐次铺开,一座座美丽乡村点缀于秦巴山间,一抹抹动人的笑容在群众脸上绽放……在脱贫攻坚战中,陕西烟草商业系统的扶贫干部脚踩泥土、勇担重任,用攻坚克难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三五”时期,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先后派出第一书记69人、扶贫工作队92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179万余元,帮助全省83个县(市、区)104个村脱贫摘帽,9422户31132人脱贫,树立了责任烟草的良好形象。

  如今,在这些帮扶村,每村都有当家产业,每户都有致富门路,村民都有一技之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陕西烟草商业系统各单位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多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现代烟草农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添彩,给幸福加码,奋力描绘一幅村美民富、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美丽蝶变“绿”生“金”

  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山曲为盩,水曲为厔。周至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

  曾经,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周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不可谓不艰巨。王家河镇玉皇庙村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贫困村,更是当地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周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向玉皇庙村派驻驻村工作队。5年来,他们坚守初心、下定决心、秉承匠心、付出真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帮助玉皇庙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谷雨时节,清爽宜人。从周至县城驱车出发,翻越无数山梁沟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玉皇庙村。

  其中,一段12.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虽九曲回肠,却让常年深居大山深处的村民走出大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2016年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我们只能步行进村。夜晚,土路泥泞,路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到村里,步行的路段单程就需要3小时,让人提心吊胆。”周至县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武旭亚介绍说。

  要致富,先修路。武旭亚深刻体会到了群众想修路的迫切心情。

  思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急。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修路工作终于提上日程。

  “通常情况下,道路整修,难点是征地。在玉皇庙村,征地过程却异常顺利。”王家河镇镇长郭忠智介绍说,村里的群众听说要修路,直说不敢相信,施工队还没有进村,村民就自发把拦路的20多棵大树移走了。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施工,当地群众日思夜盼的通村路于2017年底正式建成。随后,在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周至县局(分公司)利用扶贫资金在道路沿线配套建设了照明工程。

  路通了,灯亮了,群众的心结打开了,玉皇庙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4月20日一大早,村民何东峰就忙着查看自家养殖的中蜂繁育情况。谈起脱贫经历,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直夸奖烟草人的帮扶工作。

  今年47岁的何东峰之前以外出打工为生,还组织工友承包了工程,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他父亲在2015年生的一场大病让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陷入了贫困的泥潭。

  为了便于照顾父母,何东峰那年回到村里。但由于致富无门,何东峰整日愁眉苦脸。

  了解到何东峰一家的窘境后,驻村工作队开展了针对性帮扶。他们一方面帮何东峰联系医疗救助,协调医疗报销事宜,另一方面动员他发展中蜂养殖产业。

  针对这项产业,驻村工作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指导,同时组织有意向的群众外出学习。很快,头脑灵活的何东峰便掌握了中蜂养殖技巧。

  紧接着,由烟草公司出资购买的箱蜂分发给了贫困户。很快,何东峰养殖的第一批中蜂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何东峰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还吸纳本村群众入社,让更多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有了产业支撑,何东峰一家在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今年,何东峰预估蜂蜜产量可达1500公斤,预计总收入15万元。

  有了产业支撑,玉皇庙村于2018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此后,玉皇庙村群众发展产业、开启新生活的底气更足了。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据玉皇庙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显林介绍,玉皇庙村通过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两场两园一作坊”的集体产业雏形,包括养蜂场、养鸡场、花椒园、山茱萸园和酿酒作坊。

  截至目前,村里养殖中蜂2000箱、土鸡1400只,种植山茱萸300亩、花椒120亩,建设了一个酿酒作坊,共带动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20余人。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64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1600余元。

  5年的扶贫路,武旭亚的黑发变成了白发。他的话语中虽流露着对妻儿的亏欠,但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因为他觉得,能让群众的脱贫梦变为现实,自己付出什么都值得。

  人行山村绿染袖,风过农家闻花香。从“靠山吃山”受穷到“护山养山”致富,如今,玉皇庙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他们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亓鹏、胡咏琪)

跨越“鸿沟”向新生

  4月底,一场春雨过后,天空被清洗得洁净如镜。在陕西省勉县阜川镇蒲家坝村,村一组组长周合义站在漾家河大桥上,一边凝视着清澈的河水,一边直夸党的政策好、烟草人的帮扶好。

  “烟草公司帮扶修建的这座桥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它彻底改变了我们蹚水过河的历史。”周合义说。

  蒲家坝村位于巴山腹地,一条漾家河穿村而过。这条河,既给该村提供了生产用水,也在很长时间内给河两岸的群众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这里缺少一座连通两岸的桥。夏天河水猛涨,安全事故多发,冬天群众则需要蹚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过河。

  漾家河,就像是一条“鸿沟”,阻断了蒲家坝村的脱贫路。

  为了过河,蒲家坝村想过很多办法。前几年,村里出资修建了一座铁索桥,两条绳索和几块简易的木板成了群众过河的必经之路。但修成后没多久,一场暴雨引发的洪灾把铁索桥冲毁了。

  建桥,成了蒲家坝村几代人共同的心愿。

  作为该村的帮扶单位,汉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经过细致调研,及时启动了漾家河大桥修建工程。

  2017年5月,汉中市局(公司)投资155万元建设的漾家河大桥和堤坝建成使用,彻底解决了蒲家坝村和相邻的大河坝村7个村民小组近1100人的出行难问题,也让沿岸群众免遭洪水灾害。

  除了过河难,吃水难也曾是当地群众的烦心事。

  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水。夏天用水量多,村民一天要挑水两三次,冬天水源地结冰,村民就只能步行翻越近3公里的山路背回一块块冰。

  “该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生活本来就不方便,还需要走山路挑水吃。”汉中市局(公司)驻蒲家坝村第一书记王波介绍说。

  实地调研、专题研究、拨付资金,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经过6个月的努力,汉中市局(公司)投资38万元建设的一套包含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送水管的饮水工程竣工,彻底解决了蒲家坝村群众的吃水难题。

  除此之外,汉中市局(公司)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协调争取扶贫资金687万元,带领村民修建了10公里的水泥路,安装路灯140盏,新修建了村卫生室、老年幸福院和村公共卫生间……

  2018年底,蒲家坝村脱贫摘帽。

  对于当地群众而言,出门过河、上山爬坡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蒲家坝,路是平的、水是清的、桥是新的,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跨过了河,就如同跨过了一条“鸿沟”,当地群众发展产业有了便利条件。

  44岁的村民周兴文这几天正忙着做家具。依靠木工手艺,周兴文制作的家具在当地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也越来越多。靠着这门手艺,一家人脱贫致富。去年,周兴文不仅装修了旧房,还扩建了新房,一家人住在二层楼房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漾家河上没有桥,材料运不进来,家具成品运不出去。现在,桥建好了,咱的致富路也通了。”周兴文笑着说。

  在蒲家坝村,像周兴文这样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不是个例。

  牵牢产业牛鼻子才能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按照“长短结合促增收”的思路,汉中市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带领当地群众谋划发展特色产业。

  他们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和“党员+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互助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优势,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汉中市局(公司)积极动员引导该村村民成立了金叶烟叶合作社,年均种植烟叶1000余亩,年均增收99万余元;成立鼎顺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重楼、银杏、红花、防风、白术等中药材种植,吸纳当地90余位村民参与种植管理,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这既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脱贫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该村有村级合作社2个,新型经营主体1个,家庭农场3个。2020年,该村居民收入比上年增长20%,高于全县平均增长幅度。

  跨越“鸿沟”向新生。从曾经的行路难、吃水难,到现在的户户通路、家家有水、生活向好,在汉中市局(公司)的结对帮扶下,蒲家坝村群众跨过漾家河,越过贫困的“鸿沟”,在脱贫攻坚中提振了精气神,正接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亓鹏刘瑞

“空壳村”变“示范村”

  陕甘边界,巴山腹地,嘉陵江畔,距离陕西省略阳县城57公里处,是略阳县郭镇谭家庄村,该村是略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对口帮扶村。

  按照“农基建设筑牢发展基础、烟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智志双扶助力乡风文明、政策引导实现稳定脱贫”的帮扶思路,近年来略阳县局(分公司)发挥行业优势,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稳定发展烟叶产业,并构建了蚕桑、生猪、乌鸡养殖等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在略阳县局(分公司)的帮扶下,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40%的谭家庄村于2019年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杨茹一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没想到咱也成了‘白领’,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谈起现在的好生活,性格腼腆的杨茹表达得很直接。

  今年42岁的杨茹前几年和丈夫在浙江打工,父亲的一场重病让两人只能回到村里。既要供养两个娃上学,还要给父亲治病,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既能赚钱,还能顾家,这对杨茹来说曾是一个梦想。本以为两者不可兼得,而今梦想已成真。“在农场工作,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离家近,能照顾两个孩子和生病的父亲。”杨茹说,没了后顾之忧,丈夫也能安心外出打工。

  杨茹说的农场,是谭家庄村的烟叶集体农场。

  2019年,在略阳县局(分公司)的指导帮助下,谭家庄村按照“一年探索找出路、两年建设打基础、三年发展出经验”的思路,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挥其在吸引政策资金、组织带动群众、集体信用担保等方面的优势,创办了村烟叶集体农场。

  “我们依托烟草行业扶持政策和政府帮扶政策,累计吸引各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60余万元,复耕闲置土地,新建、维修产区机耕道路,种植烟叶100余亩,建成了一座占地逾800平方米集办公、烘烤、分级、仓储于一体的烟叶集体农场。”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长生介绍说。农场通过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吸纳全村群众务工。

  截至目前,该农场累计实现生产收入49.6万元,共带动该村及周边村94户179人实现增收35.8万元,村集体收入4万余元,实现了农户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同步增长。

  在烟叶产业的带动下,谭家庄村在多元产业方面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思路——“烟叶上山、蚕桑入川、乌鸡进林”。从“深度贫困空壳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谭家庄村在烟草部门的帮扶下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距离谭家庄村近300公里的镇巴县杨家河镇三湾村,也实现了类似的转变。

  一场春雨过后,三湾村蓝天白云、茶香四溢。在海拔1000多米的茶园里,村民李永菊正忙着采茶。“每天务工有收入,流转土地也有收入。现在产业路把茶园和家园连在一起,骑车上班只需十几分钟。有钱赚,能顾家,这样的生活真好。”谈起现在的生活,李永菊很满足。

  放在几年前,这样的生活李永菊想都不敢想。饮水困难、院落破败、土地荒芜,贫困发生率高达50%以上。

  2016年,镇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开始对口帮扶三湾村。转变之路就此开始。

  镇巴县局(分公司)立足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为三湾村建设15.5公里饮水主管线,铺建64公里支管线,完成入户管线安装,解决了全村700余人及周边村组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坚持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修建产业路19公里,拓宽村组道路7.5公里,产业园区全部通车。

  有了水、通了路,三湾村发展产业的障碍被破除。

  基于全村的资源条件和自然禀赋,在镇巴县局(分公司)的帮助下,三湾村明确了“长抓茶园中抓蒜、短期小种小养挣现钱”的产业发展思路,并确定了高山茶业、蚕桑产业、传统养殖业、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

  以茶产业为例,镇巴县局(分公司)协助三湾村引进茶业企业,流转土地、开辟荒地建成2500亩茶园,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2400平方米县级茶产业示范园,带动60名村民务工,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

  满目新绿育希望。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当地群众圆了致富梦想,三湾村的华丽转身让人惊叹,相信未来也更加可期。(亓鹏陈霏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