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鞭炮声似乎还在耳边隐隐未散,转眼却瞥见了三月的尾巴。阳光明媚,鲜花盛开,采一朵在手中,感觉像抓住了整个春天。所谓春分一到昼夜平,耕地保墒要先行,大忙的春季从此始,春耕、春种、越冬作物采收,诺大的无量山脚下,无不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可以说,这片烟叶对我家、对我们小组甚至整个村来说,都是最好的支柱产业,因为产业规模稳得住,不会今年种了明年就没有了;还有是价格稳得住,不像豆子、辣椒呀那些产业,一天一个价,每年的稳定收入还得看烤烟;技术上也有保障,我们烟站和合作社的这些技术员,从耕地理墒、移栽盖膜、抑芽封顶、烘烤分级等环节都会来指导,而且遇到问题只要给他们打电话,就会来帮忙,对我们烟农的服务是真的好。”早早就起床下了地的烟农周庄深有感触的说到。
周庄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文华村11组的烟农,2008年因建漫湾电站而移民出来,住进了党委政府建造的移民房,当时仅仅分到8分的山地和4分的水田,极其有限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全家人,周庄只好出来打零工维持家用,但限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每天的工钱大概也只有寥寥的25-30元,家中生活依旧拮据。直到2013年,周庄了解到文井镇正发展烤烟产业,“种烤烟”的想法一下子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说干就干,周庄用家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租赁了15亩土地,到烟叶站报了名,签了种植合同,就这样与烤烟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大多数烟农一样,第一年因经验不足,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只能算一般,但也让他获得了5.7万元的收入,和打零工的收入一比,可是翻上了好几番,这让周庄继续种植烤烟的信心越发坚定了。
到2020年,周庄的烤烟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35亩,收入达到了14.5万元,今年他乘势而上,又签订了40亩的种植面积。他说:“都是种烟,但是从去年以来,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哪里有地到哪里租,地块太分散了,难以管理。去年我们文华村成立了鑫叶合作社,把这些分散的土地都流转到了合作社,我们这些烟农,再根据需要从合作社整片把土地流转出来,土地连起来以后,方便使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也节省了烟叶运输和其他管理成本,而且烟农都可以入股合作社,去年就收到了分红呢”。
作为一名1994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周庄担任着11组的小组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不管是以前的脱贫攻坚还是现在的乡村振兴,重任一直都压在作为小组发展领头人的他身上,所以,他除了带动本小组及周边其他组共100多家农户种植烤烟外,还发展了马铃薯产业。因马铃薯近年来价格不错,周庄就发动小组村民在烟叶收购结束后寻地种植马铃薯,周庄说:“我去年种了20亩左右,收获48吨,收入大概有14.5万元。”
其实周庄的产业不止这些,他还在烟田上种了烟后作物冬季玉米等,养殖了猪和小鸡,自产自销,家里的生产生活开支都是靠这些产业的综合收入。“大女儿正在丽江师范学院读大学,每月花销在2000元左右,小儿子在县一中上高中,每周花300元左右,一年姐弟俩不算学费仅生活费就得要3万多元。我还把房子修缮了一翻,买了一张皮卡车家用。要不是早些年就种植烤烟有点积蓄,这两年在烟站和合作社鼓励引导下又开发了其他烟后产业,增加了收入,生活指不定有多拮据呢!”周庄感慨道。
大量的流转土地种植烟叶和烟后作物,周庄和妻子两个劳动力根本不够。因此,周庄跟其他种烟大户一样,每年都请组里、村里的村民帮忙,每人每天80元的工价,带来了就业岗位,激活了农村劳动力本土市场,也解决了自己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周庄只是众多烟农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是田野上的烟叶带给了他们希望,多产业的发展让他们奔向富足的生活,相信在全国上下都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今天,“烟叶+烟后作物”的发展模式,一定会助力农村产业兴旺起来,烟农朋友都能以“烟叶”作舟,“烟后作物”为桨,驶向美好生活!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