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成顺而言,从走上电气维修之路那天起,这个选择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将之作为自己将穷尽一生执着追寻的一份事业来坚守。
因为对电气技术的由衷喜爱,他靠自学取得机电一体化本科文凭,通过考试从包装机操作工转岗成为滤棒成型车间的一名电气修理工。
来到电工岗位工作后,孙成顺发现,成型机设备上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但它的工作原理自己所知不多。2004年,孙成顺出差途经北京时,从书店里淘到两本英文版教材。从来没系统学过英语的他没有畏惧,拿起一本英文词典,开始了电工相关英语知识和PLC原理的学习。
就是从这两本原版的英文教材开始,几年下来,他啃下的电气书籍已经堆到4米多高。
为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孙成顺自己花钱购买了一套PLC设备,把家里的一间屋子改造成工作室,每天除了上班、吃饭、睡觉,他钻进工作室就不肯出来,照着书上的指导一步步操作,争分夺秒提升自己。
那段充满艰辛的学习经历,成为孙成顺内心倍加珍惜和感激的时光,也助力他成就了后来的职业辉煌。
在滤棒成型车间,为了破解滤棒圆周控制这个大难题,孙成顺仔细研究揣摩,历经六个月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研制“滤棒激光圆周在线控制系统”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在制丝车间,面对9套成品烟丝箱输送小车投入运行后,经常出现急刹车、定位不准等现象,他带领同事历经三个月的奋战,先后完成了7项技术改造,解决了设备厂商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烟丝高架库物流系统瓶颈得到突破,系统整体效率提升了10%,在行业内首次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
孙成顺主导和参与的技术创新、设备革新,给工厂带来数千万元效益。
工作32年,他主导完成的经济技术创新、设备技术革新项目达400余项;《EMS系统轨道条码自动清洗装置的研发》获中国质协QC成果一等奖。取得国家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授权5项。
他是电气维修的行家里手。他积极探索设备科学管理,提出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预防性维修法”使制丝车间设备故障率低于0.02%。同时带领团队致力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推动工厂数字化转型。
他是年轻人眼中的“授业者”。他将所学倾囊相授,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培养出百余名电气维修骨干,其中2人次获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13人次获省市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
32年时间,孙成顺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历经8个岗位,一路走来,从中专生到工程师、从普通操作工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以一颗执着的匠心,朝着技术创新的一个个新高度,一路前行。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