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是一个怎样的时间长度?在我们身边,有一位在陕西中烟旬阳卷烟厂制丝车间工作了38年的老员工。十几年如一日冒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始终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生产一线一位普通修理工马建明。
他是制丝车间乙班的修理班班长,一个身材魁梧,面孔严厉,两鬓有些斑白的高个大汉。自进厂以来他不论在任何岗位都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先后25次被评为厂级先进个人、工会积极份子、优秀员工、优秀共青团员,一次被评为厂劳模。这位老修理班长用他平凡的一生,伴随着旬阳卷烟厂制丝车间一步步成长。
初出茅庐,勤学苦练修正果
憨厚朴实的马建明,从18岁进厂就一头扎进制丝车间,再也没挪过地方。那时候车间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环境灰尘大,夏日炎热冬天酷寒……但初进厂的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早年吃过很多苦,工厂干活的苦在他看来都不觉得苦,干起活来也特别卖力。什么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常对同事们说:“干工作,要干就干好,要有责任心,不要怕吃亏!”他从最开始的打杂小事情做起,很快便脱颖而出了,成为了修理班的一员。即使有师傅带,但对于精度的掌握还是要靠经验。为了早一点掌握技巧,减少设备出问题的概率,马建明就趁别人休息的时候多上手。进给力度、磨削声音、装夹深浅,这里面有不少学问,他一钻进去常常忘了时间。几个小时下来,他的衣服上、脸上全是粉尘。
随着旬阳卷烟厂的搬迁,过去的设备维修逻辑控制已逐步淘汰,面对新的技术革新,他深感工作责任的重大和知识的欠缺。于是,他买来各类设备维修技术类书籍,对照工作,认真学习,设备出现任何点小问题,他都毫不放过,仔细检查排除,一遍不懂两遍, 两遍不懂三遍,直到搞懂为止,在他的刻苦专研和实践磨练下,他的技术越来越高,排除故障又快又准,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修理工高级证书。
中流砥柱,维修岗位一把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凭借着一点一滴的积累,马建明已经逐渐成为了修理班的核心力量。像这种好学上进并自学成才、以车间为家、默默奉献的员工,其精神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人。也许还是他自己的原话最具有代表性:“要完成好工作,就要奉献出自己的真情与爱心,做一个用‘正’字做人的人,一个用‘公’字用人的人,一个用真情待人的人,一个大事难事都能冲在前面的人。”
有次车间裙边喂料机皮带断裂,车间顿时停产。“年底任务大,时间紧,完成不了任务怎么办?”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焦急地等待着。有同事谏言:“喂料机离地面6米高,我们自己更换有风险,难度大,还是等周一联系设备厂家来更换吧!”马师一声斥责:“啥都要设备厂家来干,要我们修理工干啥?”于是,他立即领修理工上下穿梭,实地勘察,很快一张修理图纸从他手中勾画出来,他对各修理工进行了详细分工,拆卸、粘贴、安装合缝和眼难的高空对接等等,干的热火朝天,喝口水都要急急忙忙跑步前进,争分夺秒抢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来需要三天才能维修好的喂料机,在他的带领下,维修班组仅仅用了16个小时,终于让设备恢复了正常,保障了制丝生产的顺利进行。
老骥伏枥,坚守初心终不渝
马建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随着旬阳卷烟厂新技改的完成,已是五十多岁高龄的他,出勤记录上几乎未曾出现过“缺勤”二字,二十多年来,他已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到车间。在车间里拿着手电筒,对各个机台的关键部位,挨个进行检查。无论是刮风下雨,也无论有多晚,只要设备出现故障,每次都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有时为了修好设备,整天顾不上吃饭,通宵达且的熬夜是常有的事,而他从来都是毫无怨言。
一天他上早班,中午时分,烘梗丝机进料气锁发生堵料,整个梗线的生产因此停止,经过检查,他认为需要将整个气锁拆开找到堵料原因。然而这是个工程量非常大的任务,他立即拟定出维修方案后便带领维修人员开始抢修。在抢修中,大家互相配合,轮番上阵,而他却一刻都未休息。最终发现轴承油污积垢太多导致电机无法正常运转。在抢修任务顺利完成后,他在此耐心细致检查是否还有遗漏问题,直到检查无误后才安心离去更换衣物。这时天色已开始昏暗,他甚至连下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
他就像一个“铁人”,没有累的时候。领导曾这样高度评价他:如果说别人工作敬业是十分,那马建明是将十二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身边的同事则无不感叹:我们的马队长真是铁打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总是以甘于平凡、勤奋进取的精神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车间的一名老员工,马建明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上,在别人眼里,也许他“太傻”,但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从不后悔,他觉得作为旬烟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