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满了粮仓 鼓起钱袋——贵州贵阳烟草推动麦烟套种、烟稻轮作等多种植模式

2024年05月22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吴清海、周广燕
A+ A

初夏,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烟叶移栽已全面完成。烟农孔伟隔三差五就到自家烟地查看烟叶生长情况。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烟地里,多出了一排排深绿色的植物。走近细看,麦穗随风轻轻晃动,正逐渐变得饱满。

粮烟融合 一举两得

“我今年种了70亩烟,其中60亩套种了小麦。过段时间,收了小麦,我就可以吃到童年味道的面条了。”孔伟开心地告诉记者。

麦烟套作,在开阳烟区并不是新鲜事物,孔伟的父辈也曾这样种过,但因一些客观原因,大家逐渐放弃了这种种植模式。

放眼整个贵阳烟区,今年有6000亩烟田都套种了小麦,预计亩均小麦产量在125公斤左右,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每亩能为烟农增收约500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胸怀“国之大者”,贵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努力探索粮烟融合发展路径。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洪告诉记者,烤烟产业是开阳县重要的传统农业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如何实现粮烟融合发展?联系到开阳县的种植传统,贵阳市局(公司)和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麦烟套作上。

小麦对烤烟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研究,小麦与烤烟会共生两个月左右,共生期间还能为烤烟阻挡一部分病虫害。此外,将麦秸还田之后,也有利于改良土壤。

“以烟稳粮,以烟促粮,既充实了粮仓,又鼓起了农民钱袋子,一举两得。”吴洪说。

按照“政府主导、烟草支持、乡镇配合、共同落实”的基本原则,贵阳市局(公司)和地方政府积极健全粮烟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构建粮烟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时隔多年重新组织麦烟套作,其中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要让烟农乐于接受麦烟套作,就要研究策略,帮助烟农减工降本增收。这是贵阳市局(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共识。他们共同努力,各出实招。

开阳县政府今年为麦烟套作补贴5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小麦种子、农户土地流转、专业化机耕、植保等用途。

贵阳市局(公司)联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部门单位,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着重研究适宜于麦烟套作的小型机械、小麦选种育种机制、小麦深加工方式等,提升麦烟套作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小麦亩产量。

“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我们加强科研,致力于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机械应用水平,努力为烟农降本增效。”贵阳市局(公司)副经理余佳斌说。

关注市场 扩大规模

发展麦烟套种,小麦的销路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余佳斌告诉记者,发展一个产业,首先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而在开阳试点麦烟套作,也是因为开阳具有“先天优势”。

“楠木渡镇又名马场,这里产的面条被称为‘马场面条’,在开阳乃至整个贵阳都很有名气。正宗的‘马场面条’,原料就是本地产的小麦。”余佳斌说。

目前,楠木渡镇有五六十家面条生产主体,但绝大多数都是家庭小作坊。

“我们准备将面条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马场面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新品类,提高附加值。”吴洪说,开阳县目前正以楠木渡镇为示范区,探索以烟草主导产业建链、小麦深加工延链的“烟+麦”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以烟兴农村,以麦促发展,围绕小麦深加工、面条销售,积极推进富硒面条品牌培育和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记者来到贵州建弘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开阳县一家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面条加工厂。公司负责人罗军告诉记者,麦烟套作种出来的小麦品质好,用其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面条品质高,更符合当地人口味,深受消费者喜欢。

“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小麦的生产规模还比较小、种植比较分散,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罗军说。

基于旺盛的市场需求,贵阳烟区将逐步扩大麦烟套作规模,预计到2026年推广种植烟田小麦2万余亩。

除了麦烟套作,按照“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一体发展”的工作要求,贵阳市局(公司)还积极推广烟稻轮作,烟叶与油菜、蔬菜接茬种植等种植模式,提高烟田复种指数,帮助烟农增加收入,切实维护粮食安全。

虽然目前还有一些制约因素,但孔伟对麦烟套作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未来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的创新,麦烟套种的效益会越来越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