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以前,一颗神秘而微小的烟叶种子跨海越山,几经辗转,在闽西沃土上落地生根,铸就了“烟魁”传奇,造福闽西发展。
进入新时代,龙岩烟草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助力闽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体系融合化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业态创新,是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
龙岩烟草牢固树立大农业观,主动融入粮食安全大局,将烟叶产业深植于大农业土壤,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出台推动稻烟融合发展相关文件,统筹整合粮食和烟叶生产政策,努力构建起更有保障、更加生态、更为绿色、更具效率、更可持续的稻烟融合产业体系,在提高土地收益和农事轻简度中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进稻烟融合、粮经轮作产业良性发展,切实服务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经过多年努力,通过稻烟产业政策协同、设施共享、生产技术、产业综合体“四个融合”,有力推动稻烟产业政策、土壤保育、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种植主体培育“五个全程一体化”,打造出了高效能可持续的稻烟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市烟后稻种植面积达到25.6万亩,推动1.07万亩抛荒地复垦用于稻烟轮作,带动1.08万户烟农产业增收。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种植效益,龙岩烟区还引入了谢华安院士团队培育的优质晚稻品种“福香占”,稻烟轮作成为闽西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搭档”。
在深度打造稻烟融合“新产业”的同时,积极开拓雪茄产业“新赛道”。充分发挥龙岩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悠久的晾晒烟种植技术积淀、性能优良的设施设备和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模式四大优势,聚焦高端精品茄衣路线,加快推进雪茄烟叶规模开发,连城雪茄产业园被列为行业首批雪茄产业园,成为增加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推动生产体系现代化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成为龙岩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力方向。
推进机械化,让生产更高效。立足丘陵山区特点,龙岩烟区按照农田改造、农机改进、农艺改善、农服改革“四农四改”思路,系统推进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2005年以来,累计建设烟田基础设施项目6.2万件,援建水源工程21件,惠及900多个村,受益农田38万亩,极大地提升了宜机化水平和改善了闽西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引进烟稻共用机械、联合研发移栽、采收机械等措施,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以上,让农民农事操作轻松、高效。
推进数字化,让生产更智能。聚焦“一部手机种好烟”,依托行业烟叶平台,以数字“新农具”赋能“新农人”。在生产管理上,积极推进智能育苗、数字田管、数字农机、智慧烘烤、智能收购等应用,助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心中有数”,实现烟农对生产核心节点作业信息的及时感知、智能管控。在服务管理上,由“数据跑路”代替“烟农跑腿”,
实现烟农专业服务、业务办理、惠农金融等26项服务“一网通办”。
推进绿色化,让生产更低碳。围绕绿色植保、清洁能源化、资源循环,建立减肥、减药、减碳、减排“四减”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推行100%增施有机肥、回收地膜、烟蚜茧蜂防治,推广烤房群“棚下烤烟、棚上发电”的“烟光工程”,提高生产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推动经营体系组织化
以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探索促进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路子、新模式。
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推行基于小农户的种采烤分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内包含1名烤师、5-10户烟农、100-300亩烟田,实行统一组织、联合互助、专业服务,实现小农户从“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转变,提升土地产出率、设施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青年烟农托举、异地筑巢引凤行动、返乡青年创业、烟农重大疾病保险“四大行动”,联合农业部门共同开展稻烟种植主体素质提升行动,稳定稻烟种植队伍。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三大新型服务主体,推进水稻全托管服务、烟叶半托管服务。
优化提升管理服务。探索烤房“村属社管民用”三权分置管理模式,优化生产经营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出为烟农提供办理土地流转的“福烟田”、办理保险理赔的“福烟保”、提供金融贷款的“福烟卡”、兑现扶持补贴的“福烟贴”、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福烟梦”等“五福”服务,完善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让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无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奋进新征程,龙岩烟草将持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极绘就闽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