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烟田里的“优化专家”

2024年02月22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唐林
A+ A

他不善言辞,但勤于思考、敢于尝试,正是得益于他的创意和不断尝试,烟草部门共同参与改进,最终研发出了覆膜铺管一体机;他改进设备的初衷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旋耕机后面安装起垄装备,只要拖拉机在烟田里走一遍,土地就可以覆膜铺管、移栽烟叶了,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早就听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有这样一位能自主改良农机的“80后”烟农,名叫赵俊。临近春节,记者慕名而来,想知道他如何在攀枝花这样的丘陵、山原峡谷地区,把整个烟叶生产环节亩均用工降低到10个以内。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2月1日,记者从攀枝花市驱车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老厂社,见到了这位拥有22年种烟经历的“种烟明星”赵俊。

赵俊皮肤黝黑,话不多,家里收拾得非常整洁。现在,他们全家居住在2021年建成的新房子里,院子里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一辆轿车。这都是他们通过种植烟叶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致富花朵。

“我的父母就是烟农。我从2002年开始种植烟叶,原来就种七八亩。2017年开始扩大规模,最近几年基本上都种植80亩,就认准了种植烟叶这行,因为觉得收入有保障。”赵俊说。

“你们几个人管理80亩烟叶?现在亩均用工大概多少呢?”记者问。

“基本上就我、我媳妇儿、我小妹,我们三个人就能管理下来,前期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后期采烤环节才需要请工人,算下来一亩地也就需要八九个工。”赵俊笑着说。

“那你们家有很多机器设备吗?”记者疑惑地问。

“现在只有两样机器,一个是行业补贴购买的大型拖拉机,后面带着旋耕机和起垄机,也叫旋耕起垄机,拖拉机开过去地就整理好了;另一个就是覆膜铺管一体机,然后就是田间管理,最主要的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赵俊解释说。

看记者还有些困惑,赵俊把他的覆膜铺管一体机从仓库中抬了出来,指着机器向记者介绍。

640.png

赵俊在介绍自主改造的旋耕起垄设备。

“原来覆膜比较费工夫,需要一人提地膜,两人在旁边埋土,这就需要3个人。我一开始想用一个支架拖着地膜走,后来觉得还是要用机器。大概是2020年,我跟种菜的朋友交流,买回来一台种植蔬菜用的覆膜机器,然后跟烟站技术员一起想办法,哪里不行改哪里。”赵俊回忆说。

“当时主要诉求是轻便快捷,因为在二半山区,太重了转换方向都很难。这款覆膜机才90公斤,两个人抬起来就能走了。后来,我又想把铺设滴管加在上面,能跑一趟就不跑两趟。我就在覆膜机器上焊接了一个放滴管管子的地方,现在一个人用机器就可以把地膜和滴管都铺好了。”赵俊心里有个明白账。

“那亩均用工也降低不到10个以内啊?”记者问。

“我们主要的做法是根据农田改进农机,又根据农机调整农艺。原来栽烟时需要整地、起垄、打窝、施肥、浇水、栽烟,再覆土、覆膜等,现在将移栽、田管的12道工序整合降至5道工序,就只是整地起垄、覆膜铺管、移栽烟苗,再加上实施水肥一体化,就只有采烤环节需要请工。”仁和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杨鹏补充说。

“田间管理最主要的是实施了水肥一体化技术。2019年,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事情,但当时搞不清楚水和肥料比例,改了很多次,才慢慢调整好。”赵俊在一旁解释说,现在实施水肥一体化,栽烟后再浇水,能有效防止烟窝板结,提高水、肥利用率,同时还能避免滴管移位,节省后期固定滴管用工。

640 (1).png

赵俊在介绍改造的覆膜铺管一体机。

作为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优化专家”,赵俊毫无保留地帮前来学习的70多位烟农改造了农机设备,并与仁和区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科和烟技员共同提炼、共同总结,带动周边烟农共同采用机械设备,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

在采访回来的路上,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仁和区被列入全国首批25个烟草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攀枝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从“机、艺、田、服”四个方面入手,科学“筛选”适配农机、积极“研发”宜烟机型、深度“融合”农机农艺、大力“扶持”高效应用,持续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攀枝花烟叶生产机械化主要是‘引进、筛选、改造、研发’,先是筛选出大农业中已经在使用的新型机械化设备,结合台地、坡地等因素,对农机加以改造,这就需要借助像赵俊这样的烟农力量,他们能提供思路和方向。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需求端’。”攀枝花市局(公司)烟叶生产副科长张宗锦介绍。

“让烟农说了算、确保高效实用”是攀枝花市局(公司)调整烟用机械化的原则。让烟农现场试用,搜集烟农意见,然后进行改造,再让烟农试用……近年来,攀枝花市局(公司)烟叶条线开了四次农机简化观摩会,让烟农提需求,行业加以扶持,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

2023年,攀枝花市局(公司)聚焦烟农减工降本需求,坚持“以田宜机、以机适艺、以艺宜机、以服促融”原则,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及成果推广应用行动,对现有农机进行改造,配套筛选、研发、改造多功能一体机、人工烟窝等适宜农机具21类68个;对栽培工艺进行重塑,将20道传统种烟工序整合为13道,全市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亩均用工从20.3个降至10.2个,其他区域总体控制在15个以内。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