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的山脊上,轰隆隆的机器声响打破了初冬宁静的清晨,这是该村烟农宋秀华和石云贵夫妇正加紧开展冬耕备土工作。
烟叶种植在中村坝村忠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早年由于市场的动荡,很多烟农对烟叶生产信心不足。宋秀华原作为中村坝村的村书记,和自己的丈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要想重振村民们的植烟信心,必须有人站出来带头示范。为了带领村里脱贫致富,宋秀华和石云贵决定从自己做起,2009年开始种烟,从此便与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深知要想种出高品质烟叶,就需要熟知相关的生产技术。为了尽快将掌握,夫妻俩便通过查询资料、请教烟草技术员和邻村有经验的老烟农交流探索烟叶生产技术。
“我原本以为种烟就是和种粮食一样简单,没想到有这么多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次种烟时,烟田遭受了严重的病害,看着一片片枯黄的叶子,真是急的我跳起来哦!多亏聂师傅第一时间教我们用一定剂量的抗病毒药剂喷洒来控制烟的病情,才恢复如初。”谈起初涉烟叶种植时,石云贵感慨说道。
宋秀华也深有感触:“原以为好烟只需用心,但现在深知技术关键,还需不断学习和摸索。幸亏有公司和聂师傅的帮助,在每个种烟环节都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我们才安心种好烟。”
自己掌握是前提,让村民了解才是关键。为了在村内推广先进的烟草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全村烟叶品质和产量,宋秀华和石云贵积极组织村民们参加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开展的烟农技术培训,学习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学习了如何提高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烟收益等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
技术已经掌握了,但是要想在中村坝村的烟草种植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改革和创新是必经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夫妻俩深刻明白这句话的道理。提高烟草种植收益,必须要改革种烟方式,融入现代烟草农业的元素。晓关烟叶收购站的聂安林师傅得知了宋秀华夫妻俩的困惑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改革必须要从‘肩扛背驼,埋头苦干’变成精细化作业,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聂安林答疑说道。
“那我们农机与烤房呢.....?”不等宋秀华夫妇的疑问继续。
“不要担心资金问题,公司现在为烟农们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我去帮你们申请!”随后聂安林向宣恩县公司上报中村坝村的情况,在多方协作和支持下,为需要的烟农添置了微耕机,新修了烤房,并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的烤房设施设备进行了维修。
2018年,村民吴代发看着村里种烟的条件越来越好,找到宋秀华说道:“宋书记,你也清楚我家的情况,家里有需要吃药的老母亲,还有两个要上学的娃娃。我看大家种烟都赚到了钱,我也想跟着你一起种烟,土地我有,就是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启动资金!”
“感谢你的信任,只要下定决心跟我干,资金的问题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只要踏踏实实种烟,腰包鼓起来是迟早的事!来给我说一下你的打算......”
“我打算今年开始种20亩试一下......”
“你的打算很好,启动资金我来帮你联系。”听了吴代发对自己的种烟规划和打算,宋秀华一边点头的肯定到。
随后宋秀华立即和晓关烟草站进行沟通,了解贷款政策和条件,并在贷款时做了吴代发的贷款担保人。
“你们真是我的大恩人!这笔贷款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一定好好利用这笔资金,好好种烟,种出好烟。”
在技术员和宋秀华夫妻俩的指导下,吴代发的辛勤耕耘20亩烟田下,达到了“中棵烟+高油分”高品质烟叶,烟叶收入达到75000元,十分可观。
中村坝村在宋秀华夫妻的带领和吴代发成功的故事的激励下,更多的村民投身烟叶种植事业中来,烟叶面积从开始300多亩增加至现在的1100多亩,烟叶收入达450多万元。通过烟叶种植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升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几年来,中村坝村民在宋秀华夫妻的带领和帮助下,用实际行动共绘村级致富蓝图。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