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露白,杨平就翻身下了床。吃过早餐,拿上工具便早早地就来到自己的农田。给犁土机点着火,他便手扶着开始覆土。一趟一行,不多时,一块地翻土完成。疏松的土壤,几月后就会种下一株株烟苗,而这些烟苗,便是杨平的致富“法宝”。
杨平紧盯节令翻犁土地
杨平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下田坝村的“烟农”,从父辈开始起就以种烟为生,是当地有名的“铁杆烟农”,他告诉笔者:父辈就是靠种烤烟才养活了这个家。
20余年前,杨平结婚成家,正式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烟农。几十年来,他把种植烤烟当成了自己的主业,从未再谋过其他生计。
“很多事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在没有接手烤烟种植时,杨平都是按照父亲说的干,但自己种植后,才意识到烤烟种植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在刚开始的那几年,因为技术不成熟,加上种植面积小,每年种植烤烟的收入就只能勉强维持家用。但好在杨平自己胆大、心细、爱钻研、善经营,干一年总结一年,种一季探索一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术愈发老练,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收入一年比一年可观。
“栽下去20天左右必须及时追肥。烘烤时,小火期三十八九度,而后再转大火。这期间,要随时注意烟叶的颜色……”放下手中的犁土机,杨平给笔者侃侃而谈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种植和烘烤经验。他说,因为各地的土质、气候有区别,就需要慢慢摸索、总结,才能得出最适合自家的种植方式,保证烤烟的产值。
20多年的摸爬滚打,从刚开始的烤烟种植“小白”到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诚然这里面是杨平干一行、专一行的毅力与决心,但其中也离不开烟草部门的倾心帮助。
近年来,纳雍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力推动现代烟草种植,科技化种植,一批批新的设备,一项项新的技术陆续试点,生物质烘烤、牛粪有机肥堆制施用、机械化种植、专业化分级、机耕道路的大力推广,都成了助力烟农增收的关键因素。
每更新一次技术,杨平都会认真学习,不管是机耕、植保,还是烤后初步分级,他都逐渐趋于专业化。“他是职业烟农,技术的掌握和落地比其他烟农强,这是实现高收益的主要原因。”纳雍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锅圈岩辖区生产技术人员说。
“他还很爱学,爱问。”在烟苗种下去后,杨平会三番两次给烟叶工作站技术人员打电话进行探讨,只要瞅准他们有空,就请到自己的烟地里看看,帮忙拿主意,把把关。“烤烟生产的所有流程都是一环扣一环,每个生产节点都不能马虎,必须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去做。”杨平说。
因为种烤烟都亲力亲为,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杨平夫妻俩是当地烟农中最忙碌的一对。自从种烟后,两人就没了闲,翻犁土地、移栽烟苗、田间管理、采摘烟叶、开展烘烤等等生产流程,一项赶着一项,从冬天一直忙到来年秋季。
苦够终会甜,现在,杨平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修了洋楼,买了汽车,孩子要么上大学,要么进入社会发展,生活一天天向好。
杨平的新房
来年,杨平打算扩种烤烟到80亩,除了持续提高种植水平外,他也紧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购进了一批新的农用机械,努力朝着“智慧”农业的方向大步向前。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