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撒助农星星火种 聚振兴产业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一所五地”创新发展纪实
2023年11月22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郝凌峰
A+ A

“开炉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瑞元村,烤烟房前黄灿灿的烟叶昭示着一年的好收成;“收烟叶嘞!”四川省大凉山区粮烟融合产业带基地里,油菜烟草轮作的千亩农田正迎来烟叶大丰收;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新龙村,老烟农在科技人员带领下放下锄头、学起电脑,以“新农人”的身份融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蒲渠里村,一批批青年人走入青岛基地,学习体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撒一把助农火种,聚一股振兴力量。从西南山区到东南丘陵,从种烟叶到兴粮油,从技术“育烟”到科技助农,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以下简称“烟草所”)以青岛所部为中心,构建起青州所区、青岛试验基地、西南试验基地、宣城试验基地为支撑的“一所五地”发展布局,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遍撒兴农助农的星星火种。

技术火种:把高效生产带进莽莽山区

巍巍大凉山,旧貌换新颜。摘掉贫困帽、砥砺致富路的凉山州此时正值烟草收获期,烟草所烟草种质资源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员罗成刚忙得脚不沾地。“烤烟关系着老乡们一年的收成,得去挨家走走,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好帮着出出主意。”13年前罗成刚与烟草所西南基地的众多科技人员一起乘飞机、搭火车、换汽车一路辗转来到凉山州西昌市大兴乡新民村,他们住在烟站,守在地头,十年扎根苦干把技术火种遍撒山区,与烟农一起见证了山区农业生产从传统粗放到高效生态的转变。

“我种了一辈子烟,让你们一说,连水都不会浇了?”2013年,烟草所西南基地扎根大凉山,当一批批科技人员走进山区,挨个地头蹲点推广新技术时,烟农徐加强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多数种植户对科技人员的疑问。老山区有着传统的耕作方式,新技术、新模式在贫瘠的土地上落籽扎根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听专家的意见还是固守自己的经验?7月烟叶迎来收获,徐加强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按照专家指导进行种植,不光‘黑爆’现象少了,烟叶质量明显提升,产量也比往年提高。”以徐加强为代表的老烟农对科技人员心服口服,大凉山烟叶绿色高效种植序幕正式拉开。驻扎大凉山的10年间,烟草所将众多先进技术带进大山深处,结出累累硕果:选育出“中烟207”“中川208”“中烟300”等多个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的新品种,实现了良种育良烟;应用免墒移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一系列革新生产技术,助力当地农业生产不断增收;病毒病免疫诱抗剂、微生物菌剂、海藻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研究所成果转化产品不断落地示范,推动高效绿色农业生态逐年形成;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施药机器人、新型诱捕器、病害检测试纸条、农残快检仪等成果装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一茬又一茬的新技术、一个又一个的新模式正带动烟区农业生产向高效、高质转型升级。

人才火种:让人才活水浇灌乡村沃土

“你们来,不光烟农弟兄们欢迎,我们山上种果树的也盼望了很久啊!”苹果种植户刘明华紧紧握住科技人员的手,是信任也是托付。除了种烟,苹果和花椒也是越西县重要的产业,奈何苦于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多年来农户还是停留在摸索阶段。2020年烟草所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怀江到越西县召开了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为基层技术员、果农就苹果病虫害防治进行了专题培训,对解决当地生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边,在宣城基地,驻点博士和教授们组成的“专家技术团”也成了当地农户的“技术主心骨”,研发出太子参“脱毒种苗”,为农户推广金线莲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入农田、农村,帮助农民结出丰收的硕果。

建设农业强国,首先作为主体的农民得“强”。烟草所通过技术培训、科普宣传、院校合作等方式,为乡村引人才、育人才,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变,为乡村人才池不断“蓄水”。

2017年,烟草所与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共建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积极在西南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相关技术培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及先进种植理念。“烟草所常年有20余名专家深入西南烟叶生产一线,年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0场次,直接培训各层次人员1000余人次,促进烟区农业增效、烟农增收。”烟草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许立峰介绍。与此同时,为了在青年人心中播下助农兴农的火种,烟草所与西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创新基地(西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西昌)”等人才培养平台,拓展了青年人才培养与实践锻炼的双轮驱动模式。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既需要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输血”,也需要就地培育人才“造血”。通过人才培训、科普教育等不断提升当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是让乡村人才队伍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一环。经过多年探索和经验积累,在烟草所科普团队的努力下,依托三个试验基地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四川西昌烟草科技小院”“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科普教育平台。从2019年起,每年在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三个试验基地所在地同时举办“农科开放日活动”,向农民、学生、社区居民等社会公众普及农业科学常识,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营造出关心农业发展、支持农业科研的良好氛围。

振兴火种:探索“烟草+”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这95亩烟田,一亩地毛收入在5000-6000元左右,再加上烟地里套种的20亩黄豆,一亩地可以增收500元左右,综合算下来一亩地收入在5500-6500元左右。”越西县瑞元村种植户刘加伟为记者介绍起近几年在烟草所带动下进行的“烟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言谈间对收获成果格外满意。

既要稳住“粮袋子”、扶稳“油瓶子”,也要帮百姓鼓起“钱袋子”。近年来,烟草所积极探索“烟草+”种植模式,围绕烟区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增收惠农多元种植模式”研究和“凉山州促进烟农增收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探索烟草与特种作物复合种植的“烟草+”惠农增收高效种植模式,走出一条烟区“粮烟协作、一体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烟草所以宣城基地为依托,与安徽皖南烟叶公司共同推进1∶1隔年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实现户均种烟收入50万元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不敢信吧?就在几个月前,我这块地里还是一片油菜花嘞。”在越西县,成片连方的烟叶正迎来收获期,种了22年烟叶的郭加金腰板挺直背手站在地头,满是骄傲和喜悦。郭加金告诉记者,他种的油菜是烟草所推荐的早熟品种“川油48”,5月收了菜籽紧接着要移栽烟苗,两头儿不耽误。烟草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构建的“烟草-油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筛选出抗旱、抗寒油菜品种,优化烟草油菜种植技术,在凉山、临沂、潍坊应用,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受惠。如今,越西、兰陵、诸城烟区每亩增加烟叶产量30-50斤,新增菜籽300-350斤,土地综合收益增加900-1200元。

当油菜花终于落籽越西烟田,新民村也同样稻香满田埂。烟草所西南基地积极探索烟稻融合技术,在轮作区种植粳米的基础上,推广种植黑香米、紫香米等5个特色水稻品种。烟稻水旱轮作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粮烟高质量融合,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

烟草所所长张忠锋告诉记者,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未来烟草所将围绕“五大振兴”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农业强、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