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多元种植产业兴 农业设施促增收

2023年11月13日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段伟
A+ A

秋末,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益谷村委会山白村大棚种植地里,村民种植的西红柿、辣椒、松花等蔬菜长势喜人,村民李飞正忙着采摘松花菜进行销售。

“这个大棚采摘了1000公斤左右松花菜,加上旁边的两个大棚,估计能收获3吨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差不多能卖个8000多元!”问及今年种植松花菜的收成,41岁的李飞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几年,不管大车小车都能开到地里,种地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操作,水源也比较方便。”

李飞采摘松花菜。段伟 摄

此前,益谷村委会山白村属于半山区,虽然土地较为平整,但比较破碎化,村民不能使用大型农机具耕种,不仅费时费力,收成也一般。

初中毕业后,李飞和同村的年轻人一样外出到浙江等地打工贴补家用,因缺乏技术只能做点苦工。几年下来,虽然挣了些钱,但农忙时还得回来照顾家庭,由于距离太远,来回的路费要开支不少。

2010年开始,泸西县烟草专卖局陆续投入资金在益谷村委会修建了全长15公里的机耕路和4个蓄水池,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之大型农机具也能进田作业,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依托当地烟农合作社成立了机耕、植保等专业服务队,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机械化服务,价格公开透明,助推当地农业增产增效、村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月开始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援助12472.86万元建设的云南泸西和乐引水工程也惠及了益谷村。和乐引水工程每年可为白水、金马、中枢、午街铺4镇49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提供7000万立方米的农业灌溉水量,受益人口达10万余人。

2017年,眼看一些乡亲通过发展蔬菜、花卉、果树等多元种植闯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经不住“诱惑”的李飞结束了外出打工生涯,回到村里开始发展种植业,继续种植烤烟、玉米、小麦等作物增加收入,凭着自己的努力,虽然赚得不多,但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还不错。

山白村的大棚蔬菜和多元种植地。段伟 摄

前不久,李飞轮作种植的5亩大棚西红柿已全部采摘完毕。他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是5000多块钱,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除去人工和成本收入有2万多块钱,在家门口还能搞点副业种点大棚蔬菜,比在外头强多了。

其实,李飞最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的时候也不会种,不仅产量少,病虫害也多,一年下来差点把本钱给搭进去。一次偶然,李飞在参加当地烟站组织的技术培训时提及了此事,烟站随即安排学过植物保护专业的技术员从栽种、温度监测、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上门指导。

此后,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每一处环节、每一个细节,李飞都认真学习,一有时间就扎到大棚里研究和观察,随着一个又一个种植上的问题慢慢解开,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

今年,由于李飞勤于管理,大棚西红柿和松花菜长势喜人,引得周边客商争相订购采摘。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但李飞的心里却很甜:每次和妻子讨论最多的事情就是建一幢漂亮的小楼房,再买一辆小汽车运输蔬菜,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方便出去转转。

烤烟收购季节,李飞还被当地烟农合作社聘为季节工,负责当地烟农的烟叶分级和交售工作。作为分级工,自家的烟叶绝不沾手,分级收购全程都公开透明,每个步骤都在阳光下进行,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

如今,山白村在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下,大棚蔬菜、小香葱等烟后作物已成为村民多元增收的主要来源,行走在田地之间,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已形成了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的新格局。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