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德宏烤烟第一村”的崛起之路

2023年11月07日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作者:项岩所保
A+ A

秋末,“弄坎”已披上金色的“纱巾”。秋风吹拂,麦浪翻滚,沉甸甸的谷穗缀满稻梢,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谁也想不到,这片丰收在即的千亩连畴,三个月前还是绿意盎然的烟田。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风平镇那目村弄坎自然村提出,“乡村振兴靠产业、村民致富靠烤烟”,村民们6月收烟、7月种稻,依靠勤劳肯干的双手,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探索出了“烟稻协同”的农业生产模式。

弄坎“德宏烤烟第一村”石碑(资料图)。段文位 摄

“弄坎村已有10余年种烟历史,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对烤烟不了解,好几年都保持着观望态度。后来,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持续完善,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今的烤烟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车轮子’‘砌墙砖’,村容村貌也已不同往日。”芒市风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段学聪介绍道。

“其实,弄坎村烤烟发展也经历过阵痛期,是近年通过政企协同,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段学聪说,首先,风平镇政府对烤烟、甜脆玉米、蔬菜、马铃薯、蓝莓五大产业区进行了系统规划,形成多产业分区、协同发展格局。其次,产业发展小组从优化生产节令、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清洁烘烤等方面入手,不留死角指导农户生产,提升烟农效益,并整合政企扶持政策补贴烟农、开展烟田综合整治,提升耕作能力。“我们还着力构建以烤烟产业为基础的‘一年三熟’种植制度,目前已初步形成‘烟+粮+玉米’‘烟+粮+豆类’‘烟+粮(含水产养殖)+其它’等多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段学聪说道。

段学聪观察烟后水稻谷穗情况(资料图)。罗钊 摄

年收购规模破万担“德宏烤烟第一村”的崛起,还得益于弄坎村发展烤烟产业的“三种效应”:一是发展带头户,形成“蜂王效应”。发展初期,为实现新兴产业迅速扎根,产业发展小组瞄准生产能力较强的农户,发展其成为“首吃螃蟹”的烤烟种植带头户,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树立农户种植烤烟信心,在“蜂王”带领下,逐步组建形成种植烤烟小群体。二是培植专业户,发挥“规模效应”。在产值效益稳定、扶持政策丰厚的驱动下,烤烟“诱惑力”逐年增强,农户参与意愿、需求面积不断增强。基于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产业发展小组重点培植以10亩—20亩为核心的种植专业户,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树立典型户,彰显“头雁效应”。效益是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发展小组聚焦均衡生产,着力挖掘常年种植效益较好的烟农、树立成优质高效典型户,通过“头雁”与“众雁”间“1+n”的网格化辐射带动,促进全体烟农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实现全区域烤烟产业厚积薄发。

2023年,以弄坎村为核心、辐射腊掌村芒留村民小组的跨村连片区域共种植特色烤烟0.7万亩,收购烟叶2万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3330万元,户均种烟面积18亩,户均种烟收入7.5万元。烤烟在助力弄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发挥出极强的引领作用,如今的弄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烤烟示范村,而“德宏烤烟第一村”则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弄坎烟农奋力前行、勇争第一。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