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林,55岁,湖南东安县大庙口镇杨田村村民,2006年开始种烟,从2009年开始,带领当地9名烟农种烟,十余年来,在东安烟草的大力扶持下,他努力钻研烤烟种植技术,种植烤烟增加经济收入,不仅从当年的烤烟种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烟叶“土专家”,还成了当地烟农致富的“引路人”。
烟叶“土专家”
“老朱是个热心肠,在种烟方面,他可是俺这片儿的‘土专家’”。烟农周凤元对他很是“服气”,“我们种烟有啥搞不清楚的难题,我就喜欢找他问。”
“种了十几年烟叶了,这片没有比他更懂技术的烟农了”。谈及朱世林,同村的烟农纷纷点赞。
种烟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育苗到移栽到烘烤等环节,除了劳力的投入,还要有技术,这对一个初中文化的朱世林来说,刚开始别提有多难了。
但是朱世林坚持下来了,他起早贪黑,硬着头皮干,不懂就问,在东安烟草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烤烟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连续多年,朱世林一家每年种烟面积都在百亩以上,烟叶种植已成为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种烟,他们家修了房子、买了车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十几年来,他一边种烟,一边不断探索管理之道,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优化地块选择、翻耕起垄、按节令移栽、机械化耕作、差别化大田中耕管理、专业化烘烤……形成了一套标准,覆盖烤烟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方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能手。2022年朱世林种植烤烟100亩,售烟收入达到46.6万元,上等烟比例78.2%,亩售烟收入4165元,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缺技术、缺管理的村民每次打电话来向朱世林取经,他总是毫不保留地分享,不仅让村民们掌握了烤烟种植技术,更使烟农们由原来粗放的传统种植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种植转变。在他的带动下,凡开宣、邓艳平、凡地明、周凤元等9人开始种植烟叶,如今杨田村村民烤烟规模发展到1000亩,烤烟种植已成为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柱产业,而朱世林也成为了他们公认的“土专家”。
致富“引路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靠种烟将自己事业发展起来的同时,朱世林心里想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为过上更好的日子,杨田村的乡亲们纷纷跟着他种起了烤烟。为增加乡亲们的种烟收益,朱世林将种烟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只要村民们在种烟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总会耐心地解释。每到农忙时,他还主动邀请村里的困难户来他田里做事,让他们学一门技术,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烟叶移栽后,也不能让育苗棚闲着,我们可以用来育西瓜苗,趁着季节种西瓜,这样乡亲们有瓜吃了、也有钱赚了。”带领群众发展壮大烟叶产业的同时,朱世林还想方设法提高烟用设施利用率,帮助大家增收致富。2022年,他注册成立“东安县老朱种植场”公司,筹集资金添置烟用农作机械、流转土地扩大种烟面积、承包大棚发展其他产业,不仅吸引了周边烟农加入,而且提供了不少灵活的就业岗位,让村里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学习种烟。
常年在外务工的邓艳平就是这样加入了种烟队伍。“看着朱世林种烟收益不错,我也跟着种了40亩,跟着大家一起发展。” “在我们村里,不少烟农都靠着种烟供孩子上了大学、盖起了楼房、开上了车。如今,我们烟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啦!”邓艳平高兴地说。
如今,走进杨田村,到处是干净整洁的新房子。烟农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十余载种烟路,朱世林潜心种植,不断深耕。对烟叶,他总是充满感情,“如果当初不种烟,我就没法供娃娃上学。现在,我还要继续种烟,多攒点钱来供我们两口子养老,少给娃娃添麻烦。”谈起未来,朱世林充满期待。他说要把烤烟越种越好,和大家一起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东安烟区,一个个与朱世林类似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一个个家庭正靠着一片片“金叶”奔向幸福的明天。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