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河南洛阳:“党建+科技”照亮希望的田野

2023年06月25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作者:黄钰超 王玉洁
A+ A

1

一头连着研究所和高等学府,一头连着工业企业和田间地头;一方面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一方面辐射带动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助力“三农”“后继有人”,位于洛阳市洛宁县小界乡王村的烟草科技园,堪称“园”小力量大。

从产业帮扶到乡村振兴,党建加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实践模式,将“两个作用”发挥在农业科学服务与生产实践最前沿,以王村烟草科技园这个建设中的“科技小院”为基础,点亮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

2

党员“扎下去”:真正跟农民联结在一起

“苗老师,你看我拍的黄花烟!这上面的,是虫卵不?”6月9日,王村烟农韦圆亮火急火燎地冲进科技园。听到声音,洛阳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行业青年科技托举人才苗圃赶忙迎出来:“走,咱们地里瞧瞧去。”

自从向市科协递交科技小院的注册申请表,“搬家”到科技园的科研基地后,技术中心的青年党员们明显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搬到村里居住办公,大门天天开着,附近的农民有事就进来。田野间做个调查,能顺手就把农民的问题解决了。自去年底冬耕起,全市各个烟叶产区开始推行“六级示范田”。科技园的示范田里,不仅示范田间管理,还展示科研成果。亲眼看到基质拌菌、高碳基肥等新成果带来的好处,乡亲们都说,这些年轻党员们“有两把刷子”。“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全面扎在基层,让技术服务也一杆子插到农村基层,真正把我们跟烟农联结在一起。只有让烟农亲眼看到科技带来的改变,打心眼里相信科技,才能激发他们学技术、用技术的内生动力。”苗圃说。

近年来,洛阳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7名青年党员中,1人被评为烟草行业“青年托举人才”,2人被评为省烟草公司“青年托举人才”,3人荣获省烟草公司创新争先奖。技术中心2021年被评为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十四五”以来获得科技成果10项、省部级奖励3项、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奖10项。“我们有基础也有实力,要把我们的科技小院建设成一个行业级的创新平台。”苗圃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3

支部“扎下去”:“五联五促”为农服务

以“支部共建”的方式开展为农服务活动,让党组织走在农业科学服务生产实践的最前沿,是洛阳烟草的传统。

5月24日,洛阳市局(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开展互认挂牌、人才培养培训、教学实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个普通的地市级烟草公司,何以打动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可能并不仅仅需要战略眼光、干劲冲劲和足够的专业水平。

其实,在正式协议落地之前,一些友好合作已通过“支部共建”等活动悄然进行了。5月18日,洛阳市局机关第七党支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到洛宁、宜阳两个市级示范区举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为烟农解疑答惑。

“杨老师,您还记得我不?”培训后,宜阳县三乡镇东柏坡村烟农乔彦子一个箭步冲上去,拉着研究员杨金广的手不愿松开。2021年夏季暴雨过后,乔彦子家的烟田遭遇严重病害。正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杨金广带队来洛阳市会诊“开方”,杨金广指导乔彦子落实绿色防控措施,还送给他生物菌剂、病害检测试纸等病害防治物资。

一年又一年,再遇熟面孔,乔彦子已成了实打实的“科技农民”。“烟苗出棚前3天我就喷施免疫诱抗剂,预防病毒病;移栽前用生防菌剂浸泡苗盘,预防根茎类病害;烟田四周我也种了万寿菊、百日红,形成生物隔离带……”他说得头头是道,杨老师们频频点头。

“支部共建”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有了更丰富的涵义:“联上级,促能力提升;联标杆,促改革创新;联群众,促形象优化;联基层,促共治共建;联目标,促克难攻坚”。

“‘五联五促’和科技小院天生就是非常契合的。科技小院模式,可以帮助农业科技工作者紧密联系实际,尽快验证推广最新科技成果,也可以从农业生产的一线需求出发,抓住更有意义的项目课题洛阳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农艺师王惠说。

“此前我们和河南科技大学就有战略合作,现在再加上‘国家队’的智力支持,我们对打造科技小院更有信心了。”在王惠他们的规划中,科技小院将建设“1个中心+1个试验场+3个基地+3个平台”,即烟草行业技术中心、院士团队创新基地、博士科研工作站、教学实践基地、智慧农业融创服务基地、现代烟草农业绿色生产基地、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豫西品种试验站、成果转化基地、豫西分析检测中心。

站在科技园旁边的1500亩示范田中,青绿色的烟田一眼望不到边。

5

青年“扎下去”: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除了王惠、苗圃等科技工作者,当前在洛宁王村,还有一支活跃的青年队伍。“你们能帮我们做什么?”2022年8月,洛阳烟草商业系统二期、三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初到王村时,也曾遭遇过和王惠、苗圃他们一样的质疑。

是实操也是学习,是“墩苗”也是锻炼。“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要把理论与实践、创新与服务‘种’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带队老师”、洛阳市局(公司)人事科副科长郭正茜说。

从2019年到青年干部培训班入驻之前,村里的种植合作社连续多年没有进账。破题之策,在于优化种植模式,让农业生产既生态又高值。

他们调研后发现,“王村土壤有机质高,适合多种作物。如果单种小麦、玉米,一亩地的年产值只有2000元。但是如果能加上烟叶、菜薹、红薯,土地的平均年产值就能提升到5000元。”对症下药,烟叶-小麦-菜薹-烟叶“四年两头种”的绿色种植新模式落地生根。

“通过科学轮作,既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烟田复种指数,还能平衡土壤养分、抑制土传病虫害、减少种粮投入,实现烟粮双优。”苗圃说。

新模式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种地,依托科技园,驻村工作组以“点对点”服务为机制,安排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及在此实践的高校学生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技术跟踪,并进行联合培训、联合试种等。如今,王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社农户300户,耕地面积达2500亩。

“洛阳是黄淮烟区绿色、生态、循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缩影,如果四年两头种、烟薯轮作等模式发展成熟了,可以在整个黄淮烟区推广应用,为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作出贡献。”苗圃说。“我们期盼,河南烟草第一个科技小院能在这里诞生、壮大。”

科技小院是有形的小院,也是无形的平台。相信洛阳烟草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终将一点点生长出收获和希望,一点点滋养乡村、播种梦想。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