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赤眼蜂繁育基地可不简单,它是我们烟草行业建设的首个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基地……”5月19日,在位于山东诸城市贾悦镇洛庄村的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赤眼蜂繁育基地的实验室里,项目负责人管恩森介绍道。
图为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赤眼蜂繁育基地
赤眼蜂繁育基地是潍坊烟草天敌昆虫繁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始建于2014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天敌昆虫生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作,逐渐实现了烟蚜茧蜂、丽蚜小蜂等多种烟草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育。近年来,天敌昆虫繁育中心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行业首个烟草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基地。
该基地主要围绕不同寄主对赤眼蜂繁育的影响、不同赤眼蜂种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目前,基地赤眼蜂年繁育能力1亿头左右,可满足10万亩烟田棉铃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需求。
其实,早在2016年诸城烟区就开始从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购进赤眼蜂卡,尝试应用赤眼蜂来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等烟叶害虫。赤眼蜂是现代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上研究历史最久、应用范围最广、防治面积最大、治虫效果最好的天敌昆虫。在潍坊烟草天敌昆虫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看来,将赤眼蜂规模化地应用于烟叶生产前景广阔,有着非常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2020年开始,潍坊烟草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因势利导,积极借鉴,迈出了赤眼蜂商品化生产的脚步,并于当前彻底实现了赤眼蜂的商品化繁育和专业投放。
赤眼蜂繁育是一个工序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基地的6位技术人员先后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地接受了长达两个月的培训,详细掌握了赤眼蜂繁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图为技术员在实验室内繁育赤眼蜂
“赤眼蜂的繁育过程主要由中间寄主饲养和寄生蜂繁殖两部分组成,我们选用了一种叫“米蛾”的小虫子作为中间寄主,培育收集米蛾产下的卵,然后让雌性赤眼蜂将卵寄生在米蛾卵中,经过世代繁育,最终获得大量用于制作商品蜂卡的赤眼蜂和蜂卵。”管恩森将复杂的繁育过程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了出来。
笔者走进赤眼蜂基地的米蛾繁育室,在这个80多平米的房间里紧密排列着一排排不锈钢架,上面摆放着数以千计的米蛾饲养盒,透过饲养盒能够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飞蛾和它们产下的蛾卵。
大量繁殖米蛾卵是实现赤眼蜂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基地要集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生产作为中间寄主的米蛾。米蛾非常娇弱,实验室为它们安装了空调、加湿器、紫外线灯等设备,配置了专用饲料,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整个饲养过程实施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感染,保证米蛾的成活率和产卵量。
“我们拥有2个米蛾繁育室,饲养米蛾5000多盘,经过大约40天的生长周期后可以饲养近1亿粒供寄生蜂繁育使用的米蛾卵。”负责米蛾饲养的实验员王大海说。
在米蛾繁育室旁边的另一个房间里,笔者看见了一台体积庞大、构造精密的“巨型”机器。王大海告诉笔者,这是一套米蛾卵收集系统,是提升赤眼蜂规模化繁育效率的关键。
米蛾卵的收集和净化非常繁琐且工作量巨大。在基地建立初期,将体积小、硬度不高的米蛾卵粒从饲料和米蛾鳞片中分拣出来都是靠人工来完成,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蛾卵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繁育基地斥资50余万元引进了这台全自动、高精准的米蛾卵收集器,实现了米蛾卵收集的规模化和自动化,收集效率提高了80多倍。
“并不是所有繁育出的赤眼蜂都能用于制作商品蜂卡,基地需要对赤眼蜂进行寄生率、羽化率和生殖力等多个生理指标的抽样检测,以确保所生产蜂卡的生物活性和杀虫效力。”管恩森告诉笔者。
图为专业队员正在开展赤眼蜂放蜂服务
“6月中下旬潍坊烟区将迎来首个烟青虫、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期,根据往年的赤眼蜂投放经验,在整个烟叶生产季节需要放蜂2—3次,每次每亩烟田放5张就足够了,预计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管恩森说。
基地之所以选择自主繁育赤眼蜂而不再像往年一样使用购买的商品化蜂卡,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赤眼蜂对寄主及生存环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本地烟叶上采集并自主繁育的赤眼蜂活性更强、防效更好。二是烟区大面积推广的费用支出更低。
“以前购买这样一张赤眼蜂卡需要3.3元,而我们自己制作的赤眼蜂卡成本不足1元,这样一年下来大约可节省近200万元。”管恩森拿着一张5厘米见方的赤眼蜂商品蜂卡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更重要的是,赤眼蜂产业化应用所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价值,按赤眼蜂繁育基地当前的产能计算,每年可减少5万公斤有效成分的化学农药使用。赤眼蜂繁育基地无形中为改善烟区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