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时节,来到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铜厂彝族乡底尼村,路侧一片足球场大小的农田已翻耕晒地,松软的黄土裸露,各种农作物将陆续进入栽培季。
底尼村是彝族村,豌豆和烤烟是支柱产业,去年村里种烟4800亩,种豌豆7000多亩。庄稼离不了水,特别是移栽保苗阶段,用水量不小。偏偏底尼村缺水,每年一到移栽保苗季,庄稼想“喝”水很难。当地烟草部门主动作为,投资金、修管网、建水池,提升水利设施,尽力让庄稼不“喊渴”。
村里的豌豆田绿油油的。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底尼村只是云南省持续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明确,到2025年,基本消除云南工程性缺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云南目前正奔着目标努力迈进。
底尼村的缺水问题在全乡是出了名的。
“村里两个出水点,可只够生活用水,早年前庄稼只能靠天吃饭,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政府陆续建了不少小水窖,烤烟移栽时一般还没到雨季,村里人就用小水窖里存的水移栽。等到保苗时,天如果还不下雨,村里只能拿抗旱经费去外边找水,远的话要去2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水。不容易啊!”底尼村监委会主任李正治倒着苦水。
不易归不易,村党组织领着村民不向困难低头,他们大春种烤烟,小春种豌豆,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拿去年来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2000多元。
最近赶上豌豆采摘期,村民们起早摘豆,然后骑着三轮车去收购点售卖。如果你最近去底尼村,会看到路上的三轮车一辆接一辆。
田埂上是刚铺设不久的输水管网。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民刘德禄家去年烤烟采收后种了13亩豌豆,已经卖了近1万元,他估计全部采收完能卖2万多元。加上去年13亩烤烟收入,加起来毛收入超过7万元。
这些年靠着种豌豆和烤烟,刘德禄帮儿子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日子一年比一年舒坦。
“要是用水再方便些,人就更舒坦了。”他把话题绕回到水上。“拿豌豆来说,今年价格是不错,可产量不高,为啥?就是天旱,没水,不然产量肯定高。”他嘀咕着:“要是不缺水该多好。”
“就算解决不了缺水,修一些大的水池,多存点水也行。”他又说。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对村民们的期待,当地烟草部门看在眼里。去年以来,易门县烟草专卖局投入资金,在底尼村新建、修复了9个水池,其中两个水池能分别存水200方,比之前建的大得多。还修了一千多米的输水管网,顺带修缮了1公里左右的机耕路。
新建的能存200方米的水池。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因为天旱,水池里目前仅有少量水。“如果到烟苗移栽时还没水,就要申请抗旱经费拉水。好在现在有了大水池,存的水会多一些。”底尼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建荣说。
不止底尼村,连日来,玉溪市各级党委政府不等不靠,主动抗旱保民生。根据玉溪日报3月23日的报道显示,全市今年以来累计投入19691人次、运水车辆2770辆次和1.13亿元资金抗旱,累计抗旱浇灌24.08万亩农作物,临时解决6649人、4795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希望赶紧来场雨,那样的话,新建的大水池就能马上派上用场了!”刘德禄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