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贵州瓮安县松坪村烤烟育苗大棚里,2名技术人员正在育苗池边观察烟苗生长情况。“这批烟苗是2月1日开始播种的,预计4月中旬就能移栽。”县烟草公司技术员告诉记者,这个育苗工场使用36个棚,共计播种28365盘,分别供应银盏、马场坪两个烟叶站,保证3224亩烤烟种植的移栽用苗。
瓮安岚关生态烟区 李庆红 摄
春耕备耕是全年烤烟生产的“第一仗”。
近年来,贵州黔南烟草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烤烟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探索出一条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精准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工商合作进一步稳固,实现了烟农稳、烟田稳、烟区稳,交出了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黔南答卷”。
政府主导,为高质量发展添底气
2021年12月28日,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烤烟产业基本烟田保护的实施意见》,将基本烟田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范畴,实行建管结合,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粮烟经产业携手共进,夯实烤烟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黔南烤烟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全州已建立起15万亩基本烟田核心保护区,进一步筑牢了烤烟产业发展根基。
在黔南,烟叶与生态相得宜彰 李庆红 摄
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黔南汇聚起一股由上至下的强大合力。
去年,州委书记唐德智、州长钟阳针对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专门的指示批示。
紧接着,州政协主席瓦标龙挂帅,组建调研组,深入瓮安、福泉、长顺、贵定等烟区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为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去年11月28日,州政协组织召开全州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协商会,针对黔南烤烟产业发展中烤烟用地、劳动用工、烘烤用电、产业融合等问题进行专题协商。
“十四五”期间,全州8个烤烟重点县(市)纷纷制定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定位和目标。福泉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烟叶产能力争达10万担以上”;贵定县定位“贵烟高端原料、定制化生态烟叶”生产县;瓮安县着力打造“全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县”……
福泉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内,实现“烟+”多元产业发展 李庆红 摄
各级政府出台了保持50%烟叶税返还、执行优化结构补贴上等烟100元/担、烟农种植保险、基础设施管护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烟区、新烟区设施的“刚性”投入,及时配套完善服务,不断补齐烟区“水、路、机、房、棚”等设施设备短板,降低了烟农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农收入。
近年来,黔南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稳政策、稳烟地、稳烟农,增订单、增投入、增效益“三稳三增”,充分调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烟草部门和广大烟农的积极性,形成了推进合力,为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
以“质”为先,让每片“烟叶”黄软香甜
除了大力抓好各项技术措施落地,黔南烟草积极探索烟叶定制化生产,让烟叶质量更加契合品牌需求。
紧盯工业企业烟叶原料定制需求,通过试点试验,构建品牌导向型烟叶定制化生产体系,挖掘黔南烟叶“黄、亮、软、香、甜”生产技术措施,增强黔南山地生态烟叶原料保障力、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烤烟育苗工场 李庆红 摄
在烟叶定制化生产试点中,黔南把烟叶“甜感明显”作为主要研究靶标,开展生态同质区土壤关键因子、气象关键因子、烟叶质量特征,以及烟叶适宜种植密度、有机无机复混肥、高可用性上部烟叶施氮量等方面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彰显出黔南生态烟的蜜甜香型风格特征。
烟叶种得好,还要烤得优。黔南烟草狠抓烘烤环节,通过“1+1+1”管控措施的实施,提升烘烤质量。即紧抓1个关键,围绕分类编烟上炕下炕去青去杂一个关键;做好1个保障,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烘烤,帮助烟农解决烘烤难点,推进下炕去青去杂工作;抓好1个管控,围绕分炕次交售,通过捆绑带标记炕次,不同炕次标注不同颜色,分炕次交售更加到位。
各烟区按照5kg进行定量打捆,减少因为打捆过重造成压油的问题,保障了烟叶质量。2021年以来,全州制作1000多个定量打捆箱,收购预检合格率达到了95.7%以上。
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认为,质量管控是过程导向,而质量塑造却是目标导向。基于这一背景,黔南烟草将原来的二次复检“找问题”转化为逐包复检“找措施”,建立起质量塑造共创平台,通过逐包复检反馈收购问题,提升收购质量。
技术服务到田间 李庆红 摄
正是烟叶生产全链条质量管理,让黔南烟叶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去年,全州收购烟叶17.47万担,上等烟比例77.65%,排名全省第一。在行业工商、农商交接检查等级合格率分别为71.2%、83.07%,均列全省第一。烟叶产值2.86亿元,同比提升0.49亿元,户均收入13.71万元(含补贴),通过精准管控,烟叶质量大幅提升。
以“绿”为底,让每块“烟田”春意盎然
入冬后,贵定县新巴镇幸福村种烟大户陈士凤就忙着对新流转的烟地深翻土,清理残膜、杂草、杂物,然后用绿肥压青,施用土壤调理剂,撒施生石灰,为天气回暖后的移栽工作做足准备。
近年来,黔南烟草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烤烟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探索一条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产业绿色化发展新路,致力打造黔南山地现代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样本。
烤烟产业让黔南烟区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李庆红 摄
为有效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带来的地力退化、污染环境等问题,黔南烟草按照“稳总氮、增有机、减无机、平衡单株营养”的施肥原则,聚焦土壤保育,积极抓好有机肥的入田提质工作。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使用蚜茧蜂、蠋蝽、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注重土壤的保育与改良,及时清理地膜,推动烟田面源污染治理等,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
“绿色生态是黔南烟区最核心的优势,我们既要发挥生态优势,生产出优质烟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烟叶与生态相得宜彰。”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分管领导说,除了改善土壤品质,黔南烟草还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烘烤等技术。
“一亩烟地大约投放30到50头蠋蝽。连续投放三四年后,虫子基本绝迹了。”贵定县德新镇晓丰村晓丰塘组烟农杨彩荣就是绿色防控的受益者。“以前烟叶常常被虫子咬破洞,要靠农药来灭虫,现在以虫治虫,绿色防控,叶面干干净净,烟叶等级质量提高,收入自然增加。”
生物防治技术大面积推广使用 李庆红 摄
目前,黔南已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3.45万亩,辐射区3.45万亩,实现绿色防控100%覆盖。开展蚜茧蜂防控蚜虫6.9万亩,推广蠋蝽防治烟草害虫1.46万亩,使用性诱剂防控6.9万亩。地膜清理6.26万亩,占比99.72%,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
烘烤设备的改造升级和烘烤燃料的革新,是烤烟生产绿色低碳环保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黔南烟草大力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设备替代传统燃煤烘烤,全州累计新建和改建新能源烤房2101间,有效减轻了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烘烤效率,有害物质排放大幅减少。
整个烟叶生产过程,“绿色”元素得到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以“融”为要,让每个“烟区”绿富美强
走进福泉市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翻犁后的烟地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土黄色的田块随着山势起伏,简洁清晰的线条将其勾勒成一幅壮美的田园画卷。
去年初,福泉市在陆坪镇规划建设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通过“烟+粮”“烟+饲”“烟+菜”等“烟+”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多产业融合、设施综合利用、产业“智慧”管理、产品“智能”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项目区采取“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将5000亩土地集中流转到两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再以“返租倒包”方式租给烟农种植烤烟和第三方实体公司或种植大户发展蔬菜等配套产业,既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了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等难题,成为多业发展农村、多业带动农民、多业促进增收的乡村产业振兴样板。
综合体内配套建设现代化烘烤工场、生物质燃料加工厂、产业工人培训中心、骨干水源工程、田间管网建设、烟区道路改扩建、机耕道、智慧烟区管理平台等设施,强化产业技术培训、农业保险推广、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绿色生产、烟蚜茧蜂繁育基地等要素保障,确保综合体实现绿色化发展。
金黄的烟叶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瓮安县就率先试水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出台政策扶持,构建以烟为主、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捆绑各种项目资金,用于综合体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配套建设生物质燃料厂、蚜茧蜂和蠋蝽扩繁基地、同位发酵床生猪养殖等项目,探索烟区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新路。瓮安的成功探路,为福泉综合体建设提供了有效范本。
去年,黔南烟农多元产业增收585.49万元,同比增长63.6%。
正是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有效探索,黔南烟区正逐渐形成产业发展布局规模化、土地流转合作化、烟叶发展专业化、产业融合订单化、绿色产品品牌化、综合园区产业化的现代烟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这是烤烟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多产业“抱团发展”的转变,更是黔南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