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时间把烟田冬耕完哒,我忙里偷闲去工地赚外快。”
“嗯!”
1月3日一大早,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头庄坝村2组烟农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抢抓瑞雪滋润后的大地的有利时机,喂过生猪,沿着蜿蜒的生产路进入烟田,启动旋耕机,又在严冬时节,开启了以烟叶为主,饲养生猪和务工挣钱的多元增收模式,一心要让勤劳致富的康乐日子更加香甜。
年过五旬的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是对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庄稼人。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杨通军跟随父母种烟,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到了一手科学种烟的好手艺,成为了名声响当当的种烟好把式。
近年来,夫妇俩把烟叶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发展,始终将种植面积保持在30亩,收入维持在10万元以上,多次被县、镇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表彰为“种烟能手”。他俩家不仅修建洋房、添置小轿车,还成为了金融部门的VIP客户,过着令人羡慕的日子。
“这些年,我俩租赁乡亲们的好田好土轮作种烟,每年只有10来万块钱的入账,但除去孩子读书、日常开支后剩不了多少。”突然有一天,双眉紧锁的舒明英,坐在窗明几净,炉火通红的火炉旁,打开心扉与杨通军开起家庭会,商量着寻找拓展增收渠道的办法。
杨通军用手捂着头,沉思了一会说:“哎,我也在想这个事,就是不晓得从哪里入手呢。”
“杨哥,你闲不住,不妨在农闲的时候用以前学到的手艺去给人家扎钢筋、倒地坪?”正当他俩发愁之际,负责该村烟叶生产的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高乐山烟叶收购站烟叶技术员熊显刚走进了家门,当参谋、点迷津,做起起了杨通军忙里借闲务工增收的工作,引导他俩将烟草部门支持、鼓励烟农走“烟叶+N”多业融合增收、稳定烟农队伍、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愿景变成现实。
装模、拉钢筋和倒地坪是杨通军的拿手绝活,何不利用空闲的时候去打短工增收呢?心里豁然开朗的夫妇俩一琢磨,觉得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想到做到的杨通军在烟技员的指导下,按照烟草部门制定的技术规程紧赶慢赶忙完移栽、管理和采烤等各个季节农活后,就驾驶着装载钢筋调制机的农用车,进农家、去工地,干起了调制钢筋、装模板、倒地坪、修筑道路的活。
春去秋来,夫妇俩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称心如意的丰收年。
“这几年,你在卖完烟叶后的三个多月空闲时间,去帮人调制钢筋的30多天,每天400块钱,每年有15000多块钱的收入。”舒明英紧锁的双眉不仅逐渐舒展开来,收获的喜悦也尽情地洋溢在脸上。
“别急,还记不记得?在每年农闲的时候我去帮人做零工有多少‘银子’进腰包?”舒明英的话音刚落,杨通军就催促老婆算算自己每年的务工收入到底有多少。
“装模板30天,倒地坪15天,修公路40天,200块钱一天,一共70多天,又有14000多呢!”舒明英如数家珍地道出了心里的那本明白账。
真是账不算不明,越算心里越敞亮,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夫妇俩要将每年的收入来个大盘存。
杨通军、舒明英经过仔细盘算,算出了喜悦,算出了自信:夫妇俩每年卖烟收入10余万元,杨通军务工收入3万多元,舒明英养猪卖了近4万元,其他收入还有1万多,近20万元的现金收入甜透了夫妇俩的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2020年,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投入资金购进七叶一枝花种子,培育苗圃,计划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再增一条增收路。2021年冬天,他俩又通过以干待助的方式,投入资金2万元,请来挖掘机将两条约1.5公里长的生产路修进了烟田。
在瑞雪兆丰年的季节,杨通军、舒明英夫妇躬身烟田、往返工地、饲养生猪……信心十足地迈开了以烟为主,多业融合增收,让日子过得更加滋润的新步伐。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