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韩耀升20岁出头就去了城里面的工地上干活,跑了云南不少地方,一干就是十多年,攒下了不少钱,日子过得也不错。可是,今年他却选择回到老家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走自己曾经嫌弃的“种地路”,承包了60亩地种植烤烟,准备大干一场。
做出种植烤烟这个决定,对韩耀升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看来,父母辈种烟非常艰辛,因为山区的地块分散,导致种植成本很高。另外,自己既不懂技术也没有经验,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直到他向当地烟叶工作站了解了家乡烤烟种植的现状及政策技术支持后,才吃下了“定心丸”。
韩耀升说:“现在,村里面实行的土地集中流转,解决了大问题。把田地集中连片,不仅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也有利于合作社提供专业化服务,更重要的是省时、省工、省成本。要是这样种烤烟,可能比我在外面打工还赚得多。”
火德红镇是鲁甸县的老烟区,具备优越的烤烟种植条件,但是依然存在烟区碎片化、烟农流失问题。
为做好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工作,鲁甸县火德红烟站站长赵泽雄决定打一场稳烟增收的“保卫战”,一方面以镇政府为主导、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地集中流转,推动规模化种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为农户讲解规模化种植的好处。以土地集中流转为突破口,推动烤烟规模化种植,有效解决了火德红镇烟区碎片化问题。目前全镇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比2020的630亩增加了2370亩。在全镇的52户烟农中,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烟农有31户。
赵泽雄(左三)在田间给烟农讲解烟叶采摘要点。
王国良和自己的儿子就是其中的种烟大户。在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后,王国良便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妇,一家四口承包了150亩地种植烤烟,比之前的种植面积翻了一倍。
“其实,承包那么多地,心里也没底,因为自己从来没有那么大规模的种植过烤烟,投资也大,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收成不好,一家四口不得喝‘西北风’啊!”王国良说。
随着烤烟规模化种植的推进,这样的担忧不止王国良有。这些担忧赵泽雄都看在眼里,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烟农放心、安心种烟。
为此,火德红烟站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与湖南中烟开展定制化收购试点工作,从源头上实现烟叶原料与品牌卷烟的深度融合,真正把烟叶基地打造成卷烟工业的“第一车间”,稳定并提高烟农收入。
2021年,火德红镇南筐村成为首个试点,涉及烟农15户。当年收购完成后,赵泽雄算了一笔账,与常规收购的价格相比,定制收购每公斤烟叶要高出1块多,15户烟农合计增收5万多元。
今年,烟叶定制化收购由 “一村试点”,发展到了全镇52户烟农全覆盖。
烟叶收购均价提升了,火德红烟站又开始为烟农在“副业增收”上找路子。赵泽雄说:“镇上的肉牛养殖规模比较大,但是青贮饲料供应不足,于是,我们便开始鼓励和引导烟农开展‘烤烟+大麦’轮作。”
2021年,王国良一家在收完烤烟后,又种植了70多亩大麦,按照每亩纯收益700-800元算,收入超过5万元。再算上种植烤烟的收入,一年下来能赚20来万。王国良一家人打心底里高兴,起初对规模化种植的顾虑也渐渐消失了,而且还开始鼓励乡亲们一起种烟,一起把日子过好。
历时3年,火德红烟站的稳烟促增“保卫战”成绩斐然。谈及今后的打算,赵泽雄说,会探索更多的法子,吸引年轻人返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