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烟农丁洪五:山岗上的“守望者”

2022年05月26日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马子钧
A+ A

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转龙镇,有一个一面依偎着峭壁,一面紧贴着悬崖,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联系的小山村——桂泉村山岗村民小组,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人习惯叫它“舍姑”,意思是家里的姑娘一旦嫁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

山岗村民小组的组长名叫丁洪五。平日里,大家伙儿都叫他“老钉”,说他像一枚钉子,人“钉”到哪儿,工作就干到哪儿。每年烤烟种植物资发放的时候,即便山路崎岖坎坷,老钉也总会用自己的三轮车替别的村民“分担”一些,一次不行就来回跑两次、三次,薄膜、化肥、有机肥等物资必须准点送到农户家中。也正是如此,每当站上到村里召开烤烟种植培训会,只要老钉在乡村广播里“吼一嗓子”,大家便争先恐后来开会了。

山岗村民通过骡马向田地运送农家肥。马子钧 摄

村子里的“引路人”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烟农,老钉经常会给村民讲解烟叶生产相关知识,大到种烟地块的选择和改良,小到编烟、装烟的技巧……兼具精巧、融会贯通,是村里人公认的烤烟专家。

今年,老钉参加了当地的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现场培训会。之后,他感慨万分:“以前给烟墒盖薄膜,最少也要2-3个人,现在有了覆膜机,1个人就能完成所有操作,不仅省时,更省力。”

则邑村委会新村村小组覆膜机使用演示。马子钧 摄

覆膜机的应用仅仅只是烤烟生产流程化管控中的一个缩影,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才是烟农“耕田种地”更为便利的关键!在烟站职工的配合下,老钉以自己的方式,从工程建设促使土地保值升值,到以“烤烟+其他作物”的生产模式为突破;对种烟农户一一讲述无人机飞防、STP项目推广等烟草科技,极大转变了烟农传统“土地银行”的观念,为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机化作业的深入推进打下基础,更为日后将农户由传统种植者,逐步向农业产业共同体工人转变打下了基础。

田埂边的“掌勺人”

俗话说:“庄稼长得好,全靠肥当家”。

每当烤烟移栽最为“火热”的关头,老钉总会拿着一把“汤勺”,活跃在烟熵与烟塘之间。哪里的化肥没有被有机肥“盖住”,他就用“汤勺”舀一勺土,或再加上一勺有机肥将化肥盖住。哪里的烟墒高度不够,他就用勺柄比划一下,用锄头将烟墒加高。如此周而复始,一干就是一天,每每有人不解的问他,他都会耐心的回答:当前转龙烟站推广的是小苗膜下移栽技术,施肥方式为环状施肥,根据禄劝分公司烤烟平衡施肥方案要求,化肥外露,一旦遇到高温,化肥就会挥发,进而“辣”伤烟苗;倘若烟墒高度不够,容易导致后期烟苗“顶膜”,进而给烟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娓娓道来间,在场农户无不被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折服。

种烟农户整地理熵。马子钧 摄

这时,他又会紧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种烤烟已经很多年了,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烟农了,哪块地需要多少肥料,除了烟站来进行土壤取样后,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施肥方案外,你们自己心中肯定也是有底的。但光凭经验是不行的,这样你们的‘手艺’容易失传,你们看我拿着的这把‘汤勺’,一勺能舀多少化肥、有机肥是有‘定量’的,你们若能把这个‘定量’把握住,‘手艺’自然也就传承下去了。对了,咱们这不是酒文化比较悠久嘛,来,这棵烟苗,再干一勺有机肥给它吃。”

在场的烟农听得津津有味,一转眼,又继续投入到烤烟移栽工作中。

丁洪五(左六)与烟站工作人员为烟农免费发放抗旱水箱。马子钧 摄

微信群的“播报员”

为了让烟农实时掌握烤烟生产第一手消息,老钉和烟站职工、烟技员共同建立了“山岗村民小组烤烟群”。对于不会使用微信、没有智能手机的老烟农,老钉采取了烤烟种植定点帮扶办法,既可以通过将老烟农的近亲属拉入群聊,由其告知微信群内通知事宜,也可以由其左邻右舍的烟农相互告知,对于情况特殊的农户,则亲自上门传达。这样一来,收发消息的渠道自然也就畅通了。

为了给烟农提供更多关键信息,在禄劝分公司与县气象局的紧密配合下,老钉如今也能第一时间准确知道山岗的气象资料。不光是气象资料,在数字化烟田建设的大背景下,“好耘叶”“香叶智农”等公众号应运而生,看政策、签合同、学技术……一部手机就搞定。在烟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教程被录制成视频,或打印成文件,通过“山岗村小组烤烟群”进行发送,进一步为山岗村民烟叶生产保驾护航。后来,每当村民提起群里的“播报员”,无不感叹:“小小一个群,种烟大舞台”。

作为村里的种烟大户,烤烟同样是老钉家中最为关键的经济支柱。前些年,老钉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村里人以为老钉也会离开村子,去陪儿子“闯荡”,但老钉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我的一切,留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山岗。”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