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好,农人春耕忙。近日,笔者走进贵州铜仁沿河自治县谯家镇耳当溪村沙子水烤烟标准化产业基地,只见基地内产业公路四通八达,40栋烤房相对集中分布在公路沿线,基地里覆膜的白色垄沟在锄头下不断向前延伸,村民们一边劳作,一边有说有笑,一派春忙景象。
在沙子水烤烟基地,烟农刘青山正在用面包车运送生产物资,见到笔者,急忙停下车来打招呼。
刘青山告诉笔者,沙子水海拔1300米,处在谯家林场区域,因海拔高、光照好、林场气候湿润,适合种烤烟,基地共发展烤烟450多亩,他家种了140亩。
“前晚上和昨晚上都下了雨,白天又晴了,这种天气适合覆膜。如果天气出太阳,垄上的泥土干了,就不能覆膜。”刘青山说,他家昨天开始覆膜,只要天气湿润,三五天就可覆盖结束。
工人正在覆膜 文波摄
谈到种烤烟的收入,刘青山算了一笔帐,他家去年也是140亩,实现产值46万元,但投入了30多万元,其中工人工资16万元,肥料支出7万元,燃料支出6万元,还有烘烤电费及生活等其他支出,一年算下来,有利润近14万元。
“比起外出打工,还是要好得多,现在年龄大了,又没有文化,外出也是做苦活,关键是还没有人要啊。”刘青山说。
离开沙子水基地,在林区行驶两三公里,就到了印山村沙坨烤烟基地,烟农龚红婵正带着三位村民在覆膜。龚红婵说,她家发展烤烟也有10多年了,由于家中劳力少,今年只种了50亩。
进入印山村大池林烤烟基地,正遇上用摩托车运送农膜的烟农龚洪先。
龚洪先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在耳当溪大石板煤矿挖煤,当年每天收入有250元,虽然收入较高,但安全不保障,在井下挖煤对身体影响非常大,自从煤矿整顿关闭后,他就和妻子转产发展烤烟,虽然累了点,但是踏实。
烤烟基地 文波摄
“今年我签的合同面积是54亩,实际发展了65亩,这几天正在覆膜,是6个村民承包的,覆完一筒地膜180元。”龚洪先说,但愿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在基地采访,记者碰上了正在督促覆膜的谯家镇烟草站站长陈茂强。陈茂强是谯家镇耳当溪村人,从烤烟辅导员到站长,从事烤烟生产几十年,是地地道道的烤烟专家。
陈茂强介绍,谯家是沿河的烤烟重镇,长期以来烤烟都是主要产业,特别是煤矿全部关停后,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保障。
“今年计划生产5000亩,但实际落实6500亩,目前已全部起好垄,覆膜近2000亩,计划4月10日前覆膜结束,4月18日开始移栽,4月25日移栽结束。”陈茂强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