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老板,今天来帮我耕地吗!”
“马上来!”
1月18日,天刚蒙蒙亮,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板栗洼村烟农邢宗进放下手机,一骨碌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驾驶着旋耕机向该镇土司坝村烟农蔡久选的烟田驶去。欢鸣的机声打破了山乡的宁静,弹奏着他购买“铁牛”拓宽种烟增收道路的新故事。
已过不惑之年,勤劳肯干的邢宗进是该县的一名优秀职业烟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跟随父母亲种烟,在学到一手种烟好手艺后,就把烟叶作为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来发展,一心要在科学种烟上下功夫,挖潜增收上做文章,让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近年来,邢宗进、袁寿恩夫妇把种烟面积保持在70亩以上,收入稳定在30万元左右,不仅修建“洋房”,购买轿车,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小康日子,还多次被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授予“优秀职业烟农”荣誉称号。
然而,在去年的烟叶生产中,老天爷竟然给这对在烟叶生产中随风随水的夫妇开起了“玩笑”。一场并不多见的暴雨将他家的20多亩旺长烟田浸泡在浑浊的洪水中,烟叶严重受灾。
“前几年,我家栽的每亩烟都能卖到4000块钱以上,而去年只卖了3500多一点。”烟田受灾,烟叶歉收,邢宗进的心里像打破了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
“三个孩子上学读书每年要花上近10万块钱,年迈、体弱的双亲治病也得用钱……”袁寿恩盘算着一年中少不了的开支,陷入了沉思。
正当夫妇俩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负责该村烟叶生产的县烟叶分公司杨洞烟叶收购磅组组长覃文华在结束一年收购工作后,急匆匆地去到他俩家当“参谋”,出“点子”。把建议他俩考虑是否投资购买一台大型旋耕机,为其他烟农提供专业化机耕服务增加收入,弥补灾害损失的想法如实相告。
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夫妇俩一听觉得那真是一个好办法,心想,大机器耕地比小机器耕地深、速度快,烟叶钟在地里长势好,烘烤出来质量高,自家的几十亩地几天时间耕完哒,还可以去帮忙有需要的乡亲们耕地,多了一条生财道路,何乐不为。
邢宗进经多方打听,在得知宜昌才有专门销售那种集旋耕、起垄等功能的大型拖拉机的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地驾驶着轿车与袁寿恩向那里驶去。
“在那里,我家老邢一看到崭新的旋耕机像着了‘谜’似的,爬上驾驶室,就像骑在‘牛’背上一样,这摸摸,那看看的,好久都不愿下来。”袁寿恩望着丈夫笑着说。
“我那天骑在‘铁牛背上’,就指望它帮我增收呢。”邢宗进一点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
他俩毫不犹豫地就拿定了要投资近6万元将旋耕机运回家的主意。在那头“铁牛”被“赶”回家后,拥有农机操作技能的邢宗进马上将它“牵”进烟田,开启了冬耕烟田的生产劳动。
“这台新买的旋耕机平均每天能耕20多亩地,是小机器的3倍多,我家的70多亩地,最多只需要花上4天的功夫就能结束了。”袁寿恩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在剩下的两三月的时间里,他还可以赶着‘铁牛’去帮人家耕地呢。”
“你真会算账,我们家住在曲江和坪坝营两个乡镇的交界位置,不少烟农听说我购买了旋耕机纷纷打电话,或者找上们来要请我去帮忙他们耕地,加上覃师傅的介绍,到今天已经6户人家定下了要耕300多亩烟田的‘订单’。”邢宗进心里乐呵呵的。
“按清残、翻耕每亩地100块钱推算,不就有了3万多块钱的收入。”袁寿恩对购买“铁牛”服务增收充满了期待:“在把那些烟田先耕完哒,再去帮张叔他们几家翻耕种其他作物的地呢。”
“覃师傅当初说的买台旋耕机增加收入那句话真灵验!。”
“‘铁牛’拓宽了种烟增收路啊!”
深冬时节,开足马力,驾驶“铁牛”为乡亲们提供机耕服务的邢宗进、袁寿恩夫妇对烟草部门技术人员无微不至关心、关爱烟农,拓展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帮助感到由衷的佩服。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