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河南洛阳洛宁:“老把式”的新生活

2021年12月27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作者:蔡璐、杨静波
A+ A

一眨眼,2021年就剩最后几天了,又到了“算大账”的时候——实现全面小康后的第一年,乡亲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收入又怎么样?

今年53岁的邢龙超,是河南洛宁县东宋镇王岭村有名的种烟“老把式”,也是资深烟叶烘烤“专家”。都说种烟是辛苦事儿,这两年,他的幸福感反而越来越强。“烤了12年烟,今年烤烟时终于敢穿排场衣服了。”邢龙超说。12月23日在王岭村见到他时,咖色棉服、浅色毛衣、黑色西裤,再加上一双锃亮的皮鞋,村里人都打趣道,“一看就是挣住钱了”。

变化要从去年说起,作为洛宁县烟叶烘烤电代煤项目,邢龙超所在的王岭村自2020年起,开始对王岭烘烤基地20座老式煤烤房进行电能改造,每间烤房安装了类似空调的新型设备,替代了原来使用的煤炉。而“老把式”邢龙超的工作方式,今年也从“拿着小铁锨操心加煤”变成了“根据天气设置烘烤参数”。

过去,烤烟一直是个辛苦活。采摘下来的新鲜烟叶,需要在烤房里烘烤至金黄再出售。整个过程需7天,烟农要每3个小时添一次新煤、清一次炉渣,昼夜不停。不仅如此,满地的炉渣、呛人的煤烟味、燥热的烤房也让烟农和烘烤师们叫苦不迭。

“电烤房相比老式炕房,控温更精准,不容易‘蹿温’也不容易‘落温’,烘烤质量更有保证。”邢龙超说,过去烧煤,煤添多了,温度就高了;晚上睡着了,忘加煤,温度就下来了;每块煤热值不同,也容易出现偏差。而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烟叶品级,进而影响收入。

烤烟也一直是个技术活。长达7天的烟叶烤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变黄、定色、干筋。每阶段时间不等,需要烘烤师随时观察烟叶色泽形态变化,调整温度、湿度,掌握火候和时长,既要缓慢排湿,又要大量转化致香物质,最终把烟叶烤黄、烤香、烤软。

电烤房改建后,“老把式”的经验还少不了。邢龙超得时不时从观察口查看烟叶,调整温度、湿度参数。但是,劳动强度降低了,他可以同时管理更多的烤房,获得更多收入了。“过去我一个人只能管理7个烤房,今年一下子管了15个,因此多挣了2400元。”邢龙超说。

电烤房优点很多,但是邢龙超起初是有顾虑的:用电烘烤烟叶,成本会不会比烧煤高?

等烘烤季过去,他以自己为例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座烤房一次能烘烤鲜烟叶约3600公斤,用煤约1.2吨,按照今年煤价1500元/吨计算(这还得是买得早的),费用大概是1800元;如果使用电烤房,大约需要用电1600多度,政府补贴后一度电大约0.51元,总费用800多元。算下来,电烤房每炕能节约成本近千元。不仅如此,电烤房精准稳定的温湿度控制,使烤制烟叶的成品率和优质品率大大提升,他今年交售的3558公斤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占68.88%,再加上近年来烟叶收购价格有所上涨,相当于每亩烟叶又增收500元。

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咱没有权威数字,但有直观感觉,那段时间空气都变好了。”现在烘烤季过去了,邢龙超还在盘算着,把烤房“闲置”的月份也利用起来,供乡亲们烘烤食用菌等农副产品,“不仅让大家方便,还能多一条增收的门路,这才叫高效呢。”邢龙超说。

一村一户的小幸福,折射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逻辑——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增强乡村的“造血”功能。今年以来,洛阳烟草商业系统努力推进烟区发展高水平,把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大盘子,加大投入力度、搭建增收平台、提供更好服务,推动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兴旺,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金色产业”将为农村、农民带来更加“稳稳的幸福”。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