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三看”云南昭通烟区

2021年12月2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杜星霖
A+ A

云南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烟叶种植历史悠久。这里气候适宜,土壤优良,是云南省优质烟叶产区之一。

近年来,根据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以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在精益化管理、数字化管控、质量力提升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基于乌蒙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办好实事 稳好基础

——看云南昭通烟区如何稳定核心烟区优布局

刘 鹏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力大量输出,云南昭通烟叶产业发展遇到了难题。聚焦“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样种烟”的问题,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来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在思想上,我们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奋进力量,提振工作信心;在布局上,我们确立‘南部择温、北部选光、高烟下移’的总体思路,优化烟区产能布局;在管理上,我们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烟叶生产管理模式,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服务、促平衡,切实稳定核心烟区。”昭通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刘永军介绍道。

思路明确,重在落实。

在鲁甸县龙树村,烟农王忠贤算了算,今年的种烟毛收入近60万元。他虽然种烟已有20多年,但放在往年,这个数字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王忠贤本是昭阳区布嘎乡人,多年来一直在老家种烟,技术扎实,年均种植10亩左右。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王忠贤的土地被统一流转后承包出去种植了其他经济作物。虽然自家的地有租金收入,但希望进一步增收的想法和多年积累的种烟经验让王忠贤始终放不下烤烟。

机会说来就来。今年年初,鲁甸县以“政府+烟草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出三片优质烟区,通过引进外地种植能手的方式发展烟叶产业。王忠贤就是引进的种植能手之一。

“今年我承租了154亩地种烟,借助红塔银行‘香叶贷’解决了产前投入的资金问题,通过合作社解决了专业化机耕、烘烤和用工的难题。没想到我50多岁成了种烟的‘小老板’,老家的烟农有不少准备来这边种烟。”王忠贤高兴地说。

在昭通烟区,王忠贤并非个例。

从去年开始,昭通市局(公司)围绕“一坝”(昭鲁坝区)、“两江”(金沙江、牛栏江)流域、“两河”(洛泽河、赤水河)沿岸进行优质烟区布局,以多种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和合作社集中流转宜烟土地。烟草部门逐年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做好全过程生产配套服务,指导有意向的打工返乡人员种烟,引进异地种植能手种烟。今年,全市共流转宜烟土地7.88万亩,烟叶产能布局得到全面优化。

“在哪种烟、谁来种烟”的问题初步解决后,“怎样种烟”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昭通市局(公司)副局长龚林看来,“怎样种烟”的核心就是要提高烟农的种烟效益和提升烟叶质量,就是要以精细措施织密管控“针脚”,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保障烟叶生产各环节的责任更加明确、服务更加精准、监管更加到位。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昭通市局(公司)对烟农扎实开展精准服务,把“怎样种烟”的答卷书写在广大烟农的田间地头。

巧家县白鹤滩镇法土村烟农谢升明的种烟地块海拔较高,每年优化结构后的上部两片烟叶烤后总是挂灰,这个问题让他十分头痛。

今年烘烤时节,烟站网格员深入烤房群,指导谢升明分类采、编、装,将上部两片烟叶装入烤房最底层,烘烤中及时调整温湿度。最终,上部两片烟叶的烘烤难题得到解决,谢升明平均每亩烟叶增收300多元。

这是昭通市局(公司)为烟农精准服务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今年,昭通市局(公司)划定402个生产责任网格,移栽时节,烟站工作人员把烟苗送到田间、把水运到田边;中耕管理时节,一场场技术指导现场会开到每个村的田间地头;烘烤时节,技术人员对每炉烤烟现场指导3次以上;收购时节,集中运输、阳光收购、绿色通道,每个环节都做细做实。

一个个精细化网格、一次次精准化服务、一片片精品化烟田,让昭通市烟叶产业稳步发展。

一码管理 一网贯通

——看云南昭通烟区如何抓实过程管控促转型

记者 杜星霖

小小的“二维码”,在今年云南昭通烟叶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余章旭是昭通市镇雄县以勒乡以堡村的一名“铁杆”烟农,种烟已经有20多年时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烟叶采收后,余章旭种的烟叶有了“身份证”。

“这个‘身份证’其实是一个从‘惠农汇’里形成的二维码。所有入户指导分级的烟技员都要扫描二维码才能开始工作,帮我将烟叶去青去杂后还要拍摄烟叶的照片。”对于这些举措,余章旭感到很新奇。

余章旭口中的“惠农汇”,是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截至今年10月,全市约90%的烟农都被纳入其中。

昭通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廖萌斐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每一个入户指导烟农初分级的烟技员都要在工作前扫描烟农的专属“二维码”,并在完成相关工作后上传初分合格的烟叶照片,烟农交售烟叶时将该二维码带到烟站,分级员和定级员同样需要扫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从入户指导到初检到分级再到定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一目了然’。”廖萌斐说,各个环节共扫一码,后一个环节对前一个环节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核监督,通过这种模式,烟站的管理效能得以提升,分级质量明显提高。

走进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烟站,记者看到,在一排排整齐的卧式烤房上都有“二维码”标识。

据白鹤滩烟站烘烤辅导员江应林介绍,烘烤期间,每一名烘烤辅导员在进行烘烤之前都必须扫码,扫码后,烘烤辅导员的定位会实时出现在昭通市局(公司)的管理系统中;每一炉烟叶出炉后,他们都要拍摄烟叶烘烤后的照片上传系统。

“无论是入户扫码还是烘烤扫码,都是为了解决实时管理的问题。烟叶收购、烘烤涉及的人员多、面积广、链条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在巧家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杨诩看来,通过数字化手段的介入,管理问题迎刃而解。

利用“二维码”是昭通市局(公司)以数字化方式提升烟叶管理的一个手段,其背后的基本逻辑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加强烟叶生产全过程管控,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收入。

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昭通烟区积极探索“一部手机种好烟”的模式,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烟叶生产全过程中的作用,有效破解烟叶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昭通市局(公司)坚持管人、管事、管质量、管廉洁“四位一体”理念,基于“惠农汇”公众号、企业微信,开发并推广应用“互联网+烟田量测”“互联网+烘烤管理”“互联网+专分散收”“互联网+质量分析”四个过程管控平台,从合同签订、地块落实、烟叶烘烤、专分散收、烟叶收购及烟叶入库等关键环节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种、烤、分、收、储、调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水平,打通烟叶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的“最后一公里”,为烟叶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在整个烟叶生产管理链条中,严格按合同落实种植面积是一项重点工作。昭通市局(公司)副局长龚林说,自从推行“互联网+烟田量测”以来,这项工作的质效得到很大提升。

今年移栽前,全市烟站网格员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的烟田检测、拍照模块,逐户、逐地块采集辖区合同种植者预留的种烟地块面积、实景图片等基础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到市局(公司)数据库;移栽中,网格员追踪种植者的每个种烟地块,确保种植者在种烟地块上按照种植规格、移栽时间要求做到“满栽满插”;移栽后,烟站网格员和移栽工作推进组工作人员上传实景照片,做到每一个种烟地块的拍摄位置、角度及参照物等保持一致,以便于核查。

龚林说,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烟田量测”平台,按照网格员测量、抽查核实、核查复核步骤,强化种植合同与种烟地块的高度关联与全过程跟踪管控,从源头上提升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规范水平,让管理更严格、责任更明确,切实做到种烟地块可视可控可管可追溯。

一码管理,一网贯通。数字技术帮助昭通烟区抓实过程管控。下一步,昭通市局(公司)将继续把“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中耕管理、烘烤管理、专分散收等重点工作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中,让传统烟草产业搭上技术创新的快车,用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生产、个性化营销、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需求 精准发力

——看云南昭通烟区如何提升供给质效强动能

记者 杜星霖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每年都会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在移栽等关键节点下烟田,落实种植面积,确保移栽进度,为提升烟叶质量奠定基础。

今年,昭通市局(公司)106名员工组成14个移栽工作推进组开展“百人下烟田”行动,他们和各烟站网格员利用烟田可视化系统和工程相机查验移栽情况、核实地块面积。今年昭通烟区移栽工作4月3日启动,5月3日结束,移栽集中度和成活率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项活动?

“我们的目的是千方百计落实烟叶生产的标准,通过‘百人下烟田’的方式,指导、帮助烟站做好移栽及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烟叶质量。”昭通市局(公司)副局长龚林说。

无论是“百人下烟田”还是保障烟叶内在质量,其目的都是以市场为导向,聚焦需求、精准发力。

“在云南烟区,烟田是‘第一车间’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思维来推动烟叶生产的转型发展,夯实市场基础,稳定供给保障,提升烟叶质量,促进工商互动。”在昭通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刘永军看来,只有坚持市场导向,才能在新一轮烟叶原料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基于此,昭通市局(公司)积极与工业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围绕市场发力,以更加优质、适用性更强的原料,助推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发展。

在昭通市镇雄县以勒烟站,家住以勒乡以勒村的烟农罗龙虎对今年自己交售的烟叶非常满意。

满意,是因为罗龙虎这几年种植的烟叶品质一年比一年好,经估算,今年他种植的上百亩烟叶纯收入可达20万元。

“虽然我种烟没有几年时间,但每个环节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标准,还有专人辅导,我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行。”谈到他的增收经验,罗龙虎笑着说。

这些技术标准,正得益于每年昭通市局(公司)与工业企业的深度交流。

镇雄县局(分公司)副经理高顺波告诉记者,从育苗开始,他们就与工业企业驻地人员一道,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确保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落实到位。每年,围绕工业企业的需求,他们会做大量工作。

“烟叶原料必须满足卷烟品牌发展需求。要顺应中式卷烟品牌烟叶原料需求在区域、品种、结构发展上的新方向新形势,紧紧守住烟叶质量‘生命线’,将关注点转移到提升烟叶纯度和工业原料适配率上,以质量把牢市场主动权。”龚林说。

围绕市场需求,昭通市局(公司)合理安排地点,配齐设施设备,配足分级人员,建立站点一体化、集中分级代表交售、诚信烟农绿色通道三种模式,突出精细、精准,确保真入实入、真检实检、真分实分。

围绕市场需求,昭通市局(公司)严格按照“高纯度、不脱级、控非烟、抓均质”的要求,认真做好分级、收购、入库样品的制作和审定工作,充分参照新烟收购指导样品,不断强化统一尺度、平衡眼光,全过程不打折、不走样。

围绕市场需求,昭通烟区各县级局(分公司)充分利用昭通市局(公司)反馈的入库质量信息,切实加强对烟叶收购站点和合作社专分散收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分级、定级、打包、堆码、出库、入库验收等环节实现烟叶质量管理整体协同。

今年6月以来,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烟叶公司工作人员实地调研昭通烟叶田间生产和烘烤情况后,都给予好评。同时,鲁甸县局(分公司)与湖南中烟合作开展定制化收购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质量为先、需求为先,昭通烟区的烟叶品质不断提升;工商交流、深度融合,昭通烟区的烟农得到了实惠。

谢升明是巧家县白鹤滩镇法土村烟农,曾经是贫困户。2016年,在巧家县局(分公司)的帮助下,他种植了70亩烟叶。

“只用了一年时间我就脱贫了!”谢升明笑着告诉记者,他的烟田位于红塔集团基地单元中,种烟按照要求操作即可,还有专人进行指导。

现在,谢升明在村里盖起了新房子,还买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对种植烟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围绕市场转,围绕烟农干。昭通市局(公司)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抓好烟叶生产收购各项工作,精准对接工业企业需求,努力为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