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性控烟 > 正文

年内增设300个吸烟点,上海在温和控烟还是变相纵容?

2024年09月18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折耳黎
A+ A

在中国控烟的漫长征程中,上海一直扮演着先锋角色。近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再次引起关注:计划于2024年底前新增设立300个室外吸烟场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既有政策的扩展和深化,更折射出城市治理、公共卫生和社会文明的多重面向。

回顾与前瞻:政策的演进

上海并非首次推行吸烟点政策。早在2010年,随着《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城市中就出现了首批吸烟点。此后十余年间,这一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如今的大规模扩张,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挑战的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吸烟点的选址颇具匠心——综合商圈、健身场地、公园绿地和滨水公共空间。这些区域不仅人流密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此设立吸烟点,既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也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思维。

多维解读:政策的深层逻辑

1. 公共卫生视角:

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域,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手烟的危害。但更深层的考量或许在于,通过空间的划分,强化公众对吸烟行为的认知——这不再是一种可以随处进行的个人行为,而是需要在特定场所才能进行的活动。这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塑造,可能比直接的禁令更有效。

2. 城市治理角度:

吸烟点的增设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缩影。它不仅涉及公共卫生,还关乎城市美观、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吸烟点,可以减少烟头乱丢、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同时为执法提供了明确的参照。

3. 社会心理层面:

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域,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吸烟者权益的尊重。这种包容性做法,可能比全面禁烟更容易获得公众认同,从而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同时,它也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有助于减少潜在的矛盾。

4. 经济考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业对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温和的控烟政策可能是在经济利益和公共健康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尝试。

5. 文化与国际形象:

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上海,这种既控烟又不失包容的做法,或许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

挑战与展望

尽管新政策看似周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吸烟点的使用率?如何防止这些区域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何在保护非吸烟者权益的同时,不过度stigmatize吸烟者?这些都需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此外,仅靠硬件设施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控烟目标,还需要配套的教育宣传、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上海的这一举措应被视为一个起点,而非终点。

上海新一轮的吸烟点政策,表面上看是一项简单的城市管理措施,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治理智慧。它是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健康诉求与经济现实、本土实践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一次平衡艺术。这种"软硬兼施"的方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控烟事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在烟雾缭绕中寻求清晰,在利益交织中谋求共识,上海的尝试无疑具有示范意义。然而,控烟之路仍然漫长,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持续努力。我们期待看到这一政策在实践中的效果,也期待它能为中国的控烟事业带来新的启示和动力。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