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上海也迎来了实施控烟立法的第15个年头。制定条例、开设投诉热线、搭建热力地图、建设室外吸烟点……为了管好“一根烟”,上海做了不少努力,其中既有制度保障,亦有“神器”加成。
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同时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单位最高罚款30000元:
(一)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
(二)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三)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
(四)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条例》规定,个人可以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吸烟;要求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履行禁止吸烟义务,并可以对不履行禁烟义务的单位,向监管部门举报。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者相关行业监管热线,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除了12345控烟投诉热线,上海还上线了“控烟热力地图”平台。市民可向该平台提供法定禁烟场所的控烟问题线索,如室内吸烟、室内有烟蒂烟灰烟具、室内无禁烟标识等问题。平台通过大数据形成全市控烟热力地图,反映全市各区域、各类场所、单位的控烟状况,并向社会公示和发布榜单。
记者在控烟热力地图平台看到,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0人提供问题线索,多个场所被标注“橙色警示灯”。据平台介绍,警示灯颜色代表控烟问题的程度,橙色、紫色、深红色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场所被反映的频次数量。监管部门可以警示灯为依据,开展重点巡查、执法。
记者注意到,热力地图中大部分场所的被反映频次较低,紫色警示灯较多集中在陆家嘴世纪大道附近,而深红色警示灯只有一处,为上海市少云中学,平台显示该处被反馈6次。
此外,上海于2024年5月25日发布《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据悉,此为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的标准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室外吸烟点的标准规范,该标准总结了上海长期以来控烟管理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相关做法。
室外吸烟点建设主要是为了控制“游烟”,即移动的二手烟雾。据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信息,在近期一份超万人参与的二手烟(游烟)情况调查中,有近6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9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
实际上,上海自2022年起就已启动“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项目”,在综合商圈、体育健身绿地、交通枢纽、会展文博场馆等场所建设室外吸烟点。2023年,上海推行“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并发布国内首套标准化室外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
上海的室外吸烟点(来源:无烟上海)
除了传统烟草,近年来迅速走红的电子烟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电子烟外形设计更为花哨,可提供多种口味,还有产品宣称可帮助戒烟。据智研咨询信息,2022年,我国电子烟产值达到625.4亿元,同比增长8.1%,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9.41%,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5月30日,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陈德介绍,长期使用电子烟会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同样具有高度成瘾性。静安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维浩介绍,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比传统烟草更小,更容易深入肺部。
值得注意的是,经2022年修订,电子烟已同样被纳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控烟工作当中,“前款所称控烟工作,是指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在本条例规定的禁烟场所吸烟(包括电子烟)。”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