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据估算,全球每分钟有2.5人因慢阻肺病去世,慢阻肺病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死因,仅次于中风和心血管疾病。
当日,上海市慢阻肺联盟主席朱惠莉表示,中国慢阻肺形势刻不容缓,早筛早诊早治是慢阻肺防治的基础,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减少急性加重是根本。然而,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慢阻肺病公众知晓率不足10%。
李先生是一位有着25年吸烟史的资深烟民,近3个月来,他每天早起都会咳痰、咳嗽。在最近一次单位体检中,医生告诉他,他的肺部出现了肺大泡,这可能是慢阻肺病的早期信号,这个结果让李先生感到震惊和担忧。
在前往医院进一步做肺功能检查时,接诊医生告诉李先生,正常情况下,人类的肺由许多小的肺泡组成,这些肺泡像气球一样充满了空气,但是,当支气管变窄,肺内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时,肺泡被撑大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气泡,这就是肺大泡。肺大泡与慢阻肺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肺大泡是慢阻肺病的早期病理改变之一,而慢阻肺病则可能是肺大泡潜在的严重后果,需要提高警惕,及早治疗。
朱惠莉介绍,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慢阻肺病的症状多样化,常见的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缓解,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喘息、夜间憋醒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慢阻肺病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心脏病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上述专家表示,慢阻肺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对于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应尽早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一旦发现慢阻肺病的早期信号,如肺大泡等,应积极接受治疗,遵医嘱服用吸入型药物,进行呼吸锻炼等康复措施。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慢阻肺病的发展,减少患并发症的风险,保护肺部健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