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携手共建无烟文化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全球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者高达870万,给全球经济造成1.4万亿美元的损失。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将控烟行动列为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并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和 2030 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 24.5%和 20%。
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我国烟草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公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减少烟草使用行为,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于11月29日召开"多措并举共建无烟文化"媒体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我国及全球烟草控制情况进行分享。与会专家认为,烟草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疾病负担对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已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亟待通过加速控烟立法、提高烟草税、加强公民教育等多种举措,来控制和减少烟草使用,创建无烟社会。
世界:全球每年超800万人死于烟草
烟民们都知道,如今卷烟包装上都会标注"吸烟有害健康",但若深究吸烟如何影响健康、会产生哪些后果,结果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疾控控烟办公室前主任姜垣介绍,一篇今年11月份在《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对中国部分地区的追踪研究显示,中国人有56种疾病都与吸烟相关,其中男性疾病是50种,女性疾病是24种,以心血管病为例,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人得病概率增加了6倍。不只是烟民自身,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下的人也会因"被动吸烟"危害健康。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者高达870万。
为应对全球烟草流行,世卫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条约,迄今为止已得到182个国家批准该《公约》,并已成为公约缔约方。《公约》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从减少烟草供给和降低烟草需求两方面来遏制烟草流行。从需求端减少烟草消费的举措包括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受烟草和二手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和提高烟草税几个维度控制烟草。这些措施也被称为"MPOWER"烟草控制措施。
《世卫组织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在MPOWER烟草控制等措施的推动下,尽管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但全球卷烟销量自2012起持续下降,MPOWER措施已经挽救了超3700万人的生命。如今,全球超过53亿人口至少受益于一项MPOWER 措施。全球一半国家采取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措施。
中国:3亿烟民消耗世界40%的卷烟烟草导致的死亡之潮亟待遏制
作为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在2006年加入《公约》,在2007年出台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并且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要下降到20%。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国控烟工作实现了"四提高"和"一降低":无烟环境保护人口数量的快速提高;控烟立法覆盖人群比例的显著提高;戒烟服务便捷性的明显提高;全社会关注控烟氛围的明显提高;人群吸烟率的降低。
进步显著,但差距也不小。姜垣介绍,世卫组织《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成年人吸烟率大约是20%。而我国的数据则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相差1.4个百分点发展到2020年相差3.5个百分点。从癌症死亡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因癌症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三分之一,这与居高不下的吸烟率密切相关。姜垣提到另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与烟草使用相叠加,将造成因癌症导致的超额死亡。"研究显示,中国3亿吸烟者正在消耗全世界40%的卷烟,急需迅速行动遏制烟草导致的癌症死亡之潮。"姜垣说。
而从MPOWER政策实施情况方面来说,我国在无烟立法和提高烟草税方面仍面临挑战。到2020年,实行全面无烟政策的国家增加到了67个,保护了全球18亿的人口,但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要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但是,截至2022年11月,全面无烟立法保护的人口数仅为2.24亿,比例为15.9%。但相较2022年达到30%的目标,才刚刚过半。姜垣认为,执法欠缺也影响了控烟效果。
行动:无烟立法成果显著提高烟草税势在必行
控烟,立法是基本保障。世卫组织《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有禁烟法律的公共场所减少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住院人数,并降低了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已制定全面的无烟立法。在我国虽然尚无全国层面控烟立法,但不少省、市早已实施公共场所禁烟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控烟与行为干预部主任、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陈德介绍了香港成功控烟的经验。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包括立法、税收、严格执法、公众教育、提供戒烟服务等一系列控烟措施,经过40年努力,其吸烟率由1982年的23.3%降到2022年的9.5%。而在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实施十余年来,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6.9%,下降到2021年的19.4%,效果显著。严格控烟带来的主要益处就是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陈德介绍,香港男性人均寿命是83.4岁,女性是87.7岁,近年来成为全世界人均期望寿命最高的地区,这与其控烟成效密不可分,也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MPOWER"控烟措施中,提高烟草税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一项措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世卫组织烟草控制与经济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郑榕介绍了其所做的政策模拟研究,如果仅仅依赖非价格的措施,那么到2030年,我国到成人吸烟率最低可降至22.15%,无法达到将成人吸烟率低于20%的目标。"这就意味着,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采用税收和价格的措施。"
要达到2030目标,我们的税收和价格水平要达到什么程度?郑榕介绍,假设其他非价格措施按照世卫要求,达到中等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烟草价格大概要达到平均每包59块钱的水平,才能够实现2030年的控烟目标。而目前,我国平均烟价大约是18块钱,任务还非常艰巨。
谈及减少烟草使用,社会上常会出现"烟草行业是纳税大户"的声音。对此,郑榕认为,客观来说烟草行业确实贡献了很多税收,但同时也要考虑烟草使用所产生的疾病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2016年的数据显示,烟草使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成本已经达到1.4万亿。以2021年烟草行业所贡献的1.2万亿税收而言,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远远超过了它的税收贡献。"关于烟草使用要算一笔大账,不能仅仅算它眼前带来多少收益,而不去看它长远的经济损失。"郑榕说。
电子烟:室内禁烟也需包含电子烟,新政效果需审慎评估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000-1600万电子烟使用者,面对包括电子烟在内新型烟草制品挑战,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监管政策。
陈德介绍,上海在2022年10月28日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进行第二次修订,相比2010年立法和2016年第一次修订,这次修订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把电子烟纳入到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这也是面对控烟新形势、新挑战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的与时俱进。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河南、广西、深圳、杭州等近20个省市已经把电子烟纳入到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去年国务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2022年3月出台了《电子烟管理办法》,之后陆续颁布了《电子烟警语标识规定》《电子烟物流管理细则》《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试行)》《电子烟行政许可和产品技术审评有关问题的解答》《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与完善,将电子烟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但他同时提出,大部分法规侧重于从电子烟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进行监管,却缺失了公共场所禁烟领域。"我们还需要更多关注在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强调,我们需要对电子烟监管政策进行长期全面的科学追踪观察,去评价政策是否真正起到帮助青少年戒烟的作用,比如由于调味电子烟被禁,青少年会不会转向有类似口味的爆珠烟?同时要警惕化身为奶茶杯、可乐罐、调味棒等一次性电子烟产品。此外,郑频频认为,对电子烟加强管理的同时不能弱化对传统烟草卷烟问题的关注,比如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电子烟,也应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销售传统卷烟等。正如世卫组织在《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的呼吁,"不要让电子烟监管,稀释了我们对于整体控烟目标的关注"。
文化:凝聚共识共建无烟文化
控烟不仅需要外在政策约束,更要在个体层面引发主动行为改变。郑频频认为,健康教育是要把行为方式变成人们自觉自律的行动,而要将无烟行为转化为自律行动,除了法律法规约束,还要靠无烟文化的塑造。"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人们对于烟草这类危害自己又危害他人的产品接受度逐渐下降,这就是无烟文化。"长期以来,烟草行业努力塑造出与爱国主义、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相结合的吸烟文化,以求使吸烟行为正常化,而社会现在要做的就是去努力建设一个拥有无烟文化的社会。
郑榕认为,要创建无烟文化,要达到两个共识:一是对烟草使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达成基本的共识;二是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共识。可喜的是,这两种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在创建无烟文化过程中,大众媒介也是关键一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王秀丽发布了《2022健康中国控烟行动与传播图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要根据2022年我国主流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控烟报道的内容分析以及对控烟领域相关专家的访谈撰写完成。
王秀丽介绍,大众媒介在控烟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大众媒介的报道有助于推动健康议程的设置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全社会凝聚控烟共识。第二,媒介对于控烟行动的报道有助于培育社会规范,创造无烟环境;第三,控烟报道有助于形塑公众健康信念,推动公众健康行为的转变。
控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健康中国2030"美好愿景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媒体、公众、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报告》也倡导多元社会主体能够共同参与到控烟行动中。其中,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要继续完善控烟立法,进一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进一步推动"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完善相关法条的量化和评价标准;专家学者则可以发挥对政府科学决策的积极作用,为控烟相关的公共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媒体在整个控烟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媒体和健康传播从业者要更多地关注控烟行动,在传播议题上及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发掘一些新话题和新材料,传递控烟声音,以促进无烟文化、健康文化的构建;而对于公众,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烟草危害的知识,不断提高控烟知识的知晓度和无烟文化的意识,增强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控烟的社会共治中;最后,还可以积极发挥基层的社会组织和社区的重要作用,走好控烟的"最后一公里"。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