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本届无烟日的主题是: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国家卫健委与世卫组织共同发出了“承诺戒烟 即刻行动”的号召。
每年的5月份都是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重点宣传月,从今年5月份的媒体报道来看,我国控烟工作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控烟工作从原来的“重科普”向“重行动”转变。
控烟科普已经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迭代创新,小视频、动画、条漫不同形式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已经使“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广为人知,而且今年各地的控烟工作大多从“嘴上”落实到“行动”上,例如——上海将推出“上海市控烟热力地图信息系统”,人们只要通过手机登录该信息系统,就能提供违法吸烟线索和获得处理信息;常州连续多年开展联合控烟专项督查工作,检查各类单位17092家,下达整改意见书1493份,罚款4万多元,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深圳市开展控烟执法督查“车轮战”,连续十几天对公交站台、餐饮、娱乐等场所进行重点督查……任何工作的难点都是重在“落实”,政策只有从口头纸面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取得成效。比如向来走在控烟前沿的北京市,自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执行后,真抓实干,6年来烟草消费量平均降低了6%。
二是关于”将戒烟医疗服务和戒烟药纳入医保范围“的老调重弹与引发争议。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于5月26日公开呼吁:建议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并将戒烟药物纳入药品目录,支持在定点零售药店配药和结算。对此项建议,一些重量级媒体都进行了专项报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将戒烟治疗纳入医保的政策研究范围”并非新观点,而是一个争议长达10年的老论调。
早在2012年,“医保戒烟”就因为作为一个“两会提案”而引发不少社会争议。大多数观点都认为,各地医保都在集中力量保障大病医疗,吸烟者已经占用过多的医疗资源,对于由自己吸烟引起的疾病不应该再占用公共医疗资源给予医保报销。
归跟结底,“戒烟药入医保”引起争议的焦点还是在一个公平性上,吸烟是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用全民医保来为一种“恶习”买单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国家医保体系的公平公正性。因此,“戒烟医疗服务入医保”还需慎重考虑。
三是坚定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控烟决心。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一组数据值得引起充分重视——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2018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高于国际水平。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最新公布的这份报告还给出了一系列“有充分科学证据”的最新研究结论:吸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率,且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这些结论坚定了吸烟者戒烟的决心,也指明了下一步控烟的发力方向。即控烟工作要实现“控源头”“减基数”需紧抓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重点场所需积极落实“凡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多地调研发现,当前商超、餐馆、楼道、公厕等依然是吸烟“重灾区”,而马路口、地铁出入口、公园等则是“抽游烟”的“高发区”。青少年是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吸烟率远高于初中生,职业学校控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医学专家表示,青少年一旦吸烟成瘾,很难戒断,务必高度防范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接触和使用烟草制品。
四是电子烟争议焦点不回避不推诿。
近年来,电子烟以酷炫、时尚的外表吸引了众多新老“烟民”。而有关电子烟的界定、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助戒烟等话题一直争议不断,业内更是高度关注未来监管走向。针对焦点问题,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报告2020首次用一个章节专门陈述电子烟,开篇更以突出字体标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电子烟烟液中含有有害物质”“电子烟调味剂加热后可产生有害物质”……记者调研发现,形似真烟的外形、标识不明的包装、多种诱人的口味,结合商家“无害、无毒”的鼓吹以及网上玩电子烟喷雾视频的不良引导,“电子烟文化”在一些青年人中成为流行。对此,一些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推进电子烟标准制定和问责落地,从法律层面禁止任何形式的电子烟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行业门槛,加大“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处罚力度,避免不吸烟者受到不良广告信息诱惑先尝试电子烟、而后成为传统烟草制品的吸烟者。
关注电子烟监管问题已达6年之久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一直呼吁将含有尼古丁成分的电子烟纳入控烟条例进行监管,并两次在北京市“两会”上以委员提案的形式进行力推。从两次提案的答复来看,他感受到相关部门对电子烟的重视度正在提升,而且也不再只是关注,而是已经开始行动。相关部门对朱良第二次的提案答复称,2019年市卫健委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已经组织市市场监管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疾控中心等部门专题研究电子烟问题。还将适时组织专家对电子烟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朱良说,这都是对电子烟监管“入法”的有力推动。
从这四个特点来看,中国的控烟工作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重在科普”到“重在行动”,从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的全民讨论到重在执行和政策落实,从对电子烟的忽视到推进电子烟监管“入法”,中国控烟力量已经形成合力,方向明确,目标一致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下一步国家将围绕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直面成人吸烟率高、电子烟界定及监管等焦点问题,坚定不移推进控烟工作,加速落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家庭建设。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