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零售终端 > 正文

农村小店焕发新活力

2023年08月16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文秋
A+ A

古村马洒,坐东向西,山水环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马洒村,是县内最大的壮族侬支系聚居村,古朴的自然村落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马洒村,土黄色的杆栏式建筑、屋顶精致的飞檐翘角错落有致,院落间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不远处的河水潺潺流淌,田间沃野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乡村美景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马关县马洒景区入口。

“老板,能帮我们拍个合影吗?你这店里的商品陈列太有特色了。”在距村口不远处的百货店,院内品种繁多的多肉植物欣欣向荣,货架上独具特色的商品陈列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马洒村建设成为旅游景点还是近几年的事。”今年61岁的店主王家国,是马洒村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村民。

王家国介绍,2017年6月,在县城打零工的他得知马洒村正在启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便乘势请村内木匠师傅将老宅改造成具有浓郁壮家特色的小院。2018年,拥有优良自然、人文资源的马洒村完成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村容村貌实现蝶变,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到了2019年底,马洒村从“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的村子变成了3A级景区。眼瞅着村子游客渐多,王家国便搭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顺风车”,在马关县烟草专卖局的支持下,在村口附近开起了小店铺,自己当起了老板。 

“今年来生意开始旺了,游客实在太多,销量猛增,有些商品当天不够卖还要补货,天天从早忙到晚,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王家国谈及店铺销售,兴奋地说道。 

踏着青石板,沿着村道往前走,能轻易发现与王家国一样由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设立的几家小店、茶叶小作坊、农家院、民宿,一同见证着村子的发展。 

“以前我们到县城当农民工,月收入二千多元,如今每天能有200—600元的收入,比以往强多了,也更自在。” 

这两年马洒村利用壮族“三月三歌节”“锦壮红饭节”等时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马洒特色文旅品牌名声渐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对于小店,客流量不成问题,如何引导游客进店消费成为了王家国商店经营的关键。 

王家国夫妇正在检查商品。

“说实话,游客在旅游购物时一般都会购买我们壮族的一些土特产,村里不缺卖土特产的商店,关键在于怎样‘特中求新’?”2023年以来,马洒村的游客猛增,王家国明显感觉到了游客对商品质量以及服务经营的“挑剔”。 

“好在马关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经常传授经营技巧,帮忙设计店铺,把民族元素融入我这小店进行创意陈列,前来旅游的游客都喜欢来店里拍照,每天客流量都很大,人气有了,生意也跟着兴隆起来,营业额增加了不少呢!”王家国讲着自家店铺的变化。

不仅如此,王家国还带动亲戚卖起了手工糖、茶叶、手工刺绣以及壮族特色农产品,店里有旅客购物,他就会推荐游客到亲戚开的店铺购买土特产,带动了附近的村民致富增收。 

“不离乡不离土,依靠景区我们吃上了‘旅游饭’,‘腰包’也鼓起来了,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村民越来越有盼头。”小店已成为当地成功搭上乡村旅游“快车”的一个缩影。 

乡韵无限,远景可期。乡村旅游发展新蓝图,盘活了各方资源,美了村庄富了村民。马洒村正通过深挖本地资源潜力,借力自然优势、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让农家店、住宿和娱乐项目等“遍地开花”,构建“以农促旅、以文化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为当地群众找寻美好幸福生活的密码,赋能乡村振兴。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