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2022年,“幸福”一词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镇中和营村村民唐瑞东眼中,简单而温暖:家人安康、生活顺意。
而在28年前,唐瑞东对幸福的渴盼更为简单:活着。
1995年7月一天,时年31岁的唐瑞东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从地里干活回家的他走在路上,被一辆大卡车从后面撞倒。
唐瑞东在店里整理货品。邓楚瑜摄
所幸大卡车车速不快,唐瑞东捡回了一条命,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多段腰椎粉碎性骨折,双下肢丧失活动能力,余生与轮椅为伴。这年,唐瑞东的大儿子只有9岁,小儿子只有3岁。
打开地锁,拿起顶门杆掀开自家杂货店的卷帘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于马阿文来说,却要花费一番力气。
马阿文今年41岁,居住在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多依树村委会普高新寨村。2012年12月一天,在外县一个工地打工的马阿文推着手推车送水泥砂浆时,不慎从数米高的临时工道上跌落。等工友们把她搀扶起来的时候,她感觉大腿以下没有了知觉——她摔断了腰椎。那年,她的两个儿子尚年幼。
在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古城村委会丫口村,马光顺家的杂货店就开在村口。因自幼身患残疾,今年70岁的马光顺萎缩在裤管里的一双腿已几乎使不上力。走动时,只有用手拄扶着身边的器物才能慢慢移动,每走一步都似要耗尽他的体力,只有端坐时,才能从他疲惫的面容中捕捉到一丝舒缓。
1998年2月,唐瑞东拿着肇事者赔偿的6万元,又向亲戚借了1万元,拆除了家里临街的老屋,建了一所砖混结构的二层新房,一楼用来开杂货店。
2005年2月,正值芳龄的马阿文,与大自己1岁的罗干惹一见钟情,那时,轻风拂过的树林下,洒满月光的梯田边,留下了马阿文银铃般的歌声:“山路一弯又一弯,阿哥阿妹在一起,多依树下等着你……”
这次事故后,马阿文一度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在罗干惹的持续鼓励和爱意满满地照顾下,她一点点拾回了对生活的向往。
马阿文和丈夫罗干惹。邓楚瑜摄
2013年10月,马阿文和丈夫罗干惹凑了1万多元,将家里临街的一个房间改成了铺面,开起了一个杂货店。在烟草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小店每月能有四千多元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费和给马阿文疗伤的费用,以及两个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马应忠自幼身患残疾,腿脚不便,身高不到1.2米,成年后与同村、同为残疾人的李菜咪结成夫妻,育有仍为残疾人的1个女儿和2个儿子。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马应忠于三十多年前在家里开起了一间小卖部。
一家5口人身患残疾,过日子比其他人家艰难,但朴实的马应忠心里,始终揣着乡亲们。
1999年,马应忠作出了一个决定:自个儿掏钱请人拆掉一段围墙,将家里的厕所改造为男女分设的公厕供大家使用。彼时,丫口村还没有公厕,乡亲们到地里干活、村中玩耍时如厕多有不便。
当年,马应忠的小卖部的全部收入只有3万元不到,建盖这座公厕几乎花去了全家一年的生活费。马应忠已记不得那年一家人究竟吃了多少顿土豆,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他至今历历在目。
依靠小店,唐瑞东一家熬过了最艰难岁月。2002年,他在镇里的农贸市场里买了地,建起了一幢二层商铺,年租金能有3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请施工队新建了一幢三层小楼给二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多年前,马应忠在征得村里同意后自己花钱买了一套广播系统放在小店里,方便向乡亲们宣传政策、传递信息。邓楚瑜摄
为了多挣钱,马阿文的小店每天早上8点多便开门营业,晚上12点多才打烊;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坐在轮椅上的她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坚持为家里人做饭。去年年初,她还说服丈夫再次外出打工,自己看店。
马阿文受伤住院的时候,有医生告诉罗干惹,只要马阿文的神经没有停止生长,再次站起来的希望还是有的。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会放弃。”罗干惹对马阿文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满是爱意。
马应忠一心为群众做事,也让开远市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平日里,他们到马应忠的小卖部走访时,都会帮他整理货柜、打扫卫生。逢年过节时,还向他送上自发捐款购买的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
这几年在党的好政策下,丫口村的村容村貌一年小改变,三年大变样,马应忠一有时间就和来店里串门的街坊坐在小卖部门口看风景。冬日的暖阳下,小卖部门口几株数米高的小叶榕树,越发显得枝繁叶茂。
据统计,在红河州,像唐瑞东、马阿文、马应忠这样的残疾人经营户有100余户,多年来,他们没有怨天尤人,以对命运不服输的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帮助和服务下,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