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景气的实体行业来说,虎年零星闪现的短暂“春节旺季”,店主们还没来得及太过高兴,元宵节之后,便意味着春节“销售高峰”就此结束。之后的三四月份,常被业界戏称“三穷四绝”,也就是所谓的销售淡季。接下来,店主们就要寻找对策来应对不瘟不火的淡季销售了。下面,一起听听几位店主的应对淡季的妙招吧,希望对你的零售经营有所启发帮助。
商超老板 成广遇:加强门店管理
我的超市算是中等规模,雇了两名员工,以前过了春节之后,生意不景气的时候,我会把生意交给员工,基本不去搭理。有一次去一位同行家聊天,他跟我说“淡季强化基础,旺季演绎实力”,在销售淡季,超市门店一定要重视和紧抓基础的管理工作。
回家之后想想同行说的话很在理,平时我基本不参与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淡季。后来我讯问了同行该如何去做,同行告诉我,越是淡季越要加强店铺管理。
今年春节旺销之后,我开始整改。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商品陈列、氛围营造、环境卫生、安全防损和食品安全等各环节,都要我自己亲自抓、时刻抓,还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不仅要提升服务,对店面的格局布置和陈列组合上也要用心,尽力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舒适的购物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才会让顾客在节后淡季青睐于你的店铺。
便利店老板 刘海波:线上线下融合
其实,节后冷淡造成门店客流、业绩的下滑并不仅有短期市场竞争的原因,也有零售业发展趋势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现象。
找到原因后,咱们没必要为淡季销售太过担心,必须调整好心态来迎接,然后就要寻找对策。以线上为代表的零售渠道、模式多元化引导下的消费行为变化。这一变化过程,也就是零售业市场洗牌、格局重塑的过程。如果只是积极改变、迎合发展趋势的传统零售店,会守住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但过于保守、不善改变的实体店只能被淘汰。
毋庸置疑,具备线上业务运营能力已成为实体零售店的标配,虽然绝大多数店铺已经通过微信小程序、京东到家、淘宝、抖音等渠道、工具拓展了线上,却很少有店主对线上业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后来,我专门报了一门网上营销的课程,通过学习,很快就把传统零售企业根据自身所处市场环境以及对行业的判断做出决定,然后把线上和线下融合在一起,线上宣传,线下优惠,线上有特别优惠的商品,也会从线上购买到线下做活动,不仅为线上销售创新、也会更好的为线下门店定好型,让顾客实实在在感到实惠这才是一举双得的收益。
大卖场老板 曲德行:调整商品结构
调整商品结构并不是让店主对店铺的商品进行取舍,而是要去深入了解每个商品,并对商品做一个细分品类进行精选优化。
我经营一个大卖场,商品可以说一应俱全,当初就想定位顾客一站式购齐的卖场。春节之后,有很多商品销售开始变弱,于是我开始给每一种商品分类,春节礼品很多撤柜,主打推荐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生鲜要做强,杂货、非食品类重点不是要淡化,而是将改善、提升集中在如何根据商圈特点精选商品,如何通过线上、线下多个触点高效率地满足顾客需求上。
首先我根据在我周边商圈寻找顾客购买特点,并确定细分品类的品牌组合、价格带分布策略,再据此精选不同角色、不同毛利、不同价格带的适合的单品,梳理出每个小分类的组合结构;二是我通过卖场的布局设计、生动化的主题陈列等元素,将选取的各分类商品按照目标消费群体感兴趣的生活方式、消费的场景化等展示出来。
自从我围绕门店定位重新组织品类结构、细化精选商品,调整商品结构之后,节后生意慢慢有了提升,很好的避开节后的惨淡状况。
零售小店老板 朱百好:好心态迎接新目标
在春节销售旺季,每年我都会做好销售记录。翻看以前的记录与之前两年所比较,我认为今年的春节旺销周期比以前的短很多,这也是造成营业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春节销售到初五就出现断崖式下降,这也让我预感到今年的实体经济仍然不容乐观。
很多人预计,这种冷淡期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年内传统零售行业门店经营业绩的新常态,由过去的特殊性变为具有可比性。权威数据已经表明,行业竞争环境的确在发生着剧变,具体到每家传统零售业个体来讲,业绩的走向必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我开始积极调整心态,给自己制定一个并不是特别高的目标,比如,经常给自己放个假,去周边做个短途旅游,或者腾出时间陪陪家人,学做美食犒赏自己。心态调整好了,就豁然开朗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