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科技创新侧记

2020年12月30日 来源:中新网云南
A+ A

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配方模块产品推介

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生产现场

卷烟工业企业评吸公司配方模块产品

公司配方模块产品推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成立于1982年的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是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集烟叶购进、加工、销售、仓储及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烟草企业,执行省储备烟叶计划,担负着国内各大卷烟工业企业的烟叶调拨和加工任务。2020年是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如何传承和以高质量科技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形成新优势,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书写了优秀答卷。


  注重创新的管理团队


  “不断向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辩证分析优势和不足。创新并非是颠覆性的否定,而是面对企业过去存在的一切,并能够发现弊端及时进行改进。为的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拓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这就是创新。一个老企业要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要有新思维,必须要有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和态势,在传承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的同时,解除旧有的桎梏,激活一盘棋,才能搅动一池春水。”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下称烟叶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的创新机制能为高质量发展解除束缚。近年来,烟叶公司持续推进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化及物流变革的创新,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就要运用好机制。烟叶公司建立了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新机制,建立人才分类信息库。比如对基础研究、产业研究、技改研究的人才,实施分类评价、细化管理;根据各种研究价值贡献及承担风险责任的大小,合理制定不同激励标准;建立和落实容错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实施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创新就要融合好平台。烟叶公司将创新委员会、烟草学会、首席操作工工作站和“张海”配方工作室融合构建了创新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各领域技术领头人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打破了组织机构壁垒,科技创新、研究小组等,在全公司内选拔招募科技人员,扩展横向交流通道,给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青年职工更多的机会和平台。2019年底,青年职工立足企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实际,自主研究并撰写的论文在第三届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发表,并受邀对该论文进行英文口头宣讲,在北京会场与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拓宽了业务研究视野,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储备。


  创新就要营造好氛围。烟叶公司每年积极组织创新成果的展示交流,为优秀的创新案例创造落实的条件,有效转化创新成果,强激励、重示范,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岗位创新,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近年来,烟叶公司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从身边的小改小革开始,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实施取得QC成果37项。其中获得全省烟草商业优秀精益改善建议一等奖1项,创新QC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各类创新项目授权知识产权16件,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外观11项,软件著作权3项。授理中的知识产权13项,其中,有7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以上直接成果不仅按照烟叶公司《创新激励管理办法》一一进行了奖励,而且今年对《办法》中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年度创新成果奖励,根据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情况再行评定奖励,特别加大在降本增效方面有突出贡献项目的奖励,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


  创新就要构建好制度。围绕烟叶公司建设“配方打叶标志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构建文件化的配方打叶标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入手,搭建配方打叶标准体系架构,编制了《配方打叶标准体系手册》,并对原有标准进行查缺补漏,与相关科室协同配合,拟定了《烤烟工艺分级标准》《烤烟配方模块产品标准》《配方模块定价和结算管理办法》等5项标准。其中,4项标准已发布实施,《烤烟配方模块产品标准》等3项标准正在申报地方标准。


  创新就要带领好队伍。烟叶公司领导团队是一支倡导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新”理念的管理团队,带领着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方面有丰富创新实践的人才队伍,通过深入调研选取急需解决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首选课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下一步,将由烟叶公司领导牵头启动“云南烟叶原料大数据研究平台”建设工作。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烟叶外观、内在以及感官评价体系的大数据平台,对所有产地、等级、区域的烟叶内外品质进行系统研究,为烟叶公司特色优质烟叶原料规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对整个云南各产区烟叶评价体系进行有益补充,为实现烟叶整合合理利用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满足各家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的不同需求,最大化提升烟叶原料使用价值。同时,还将成立联合创新公关队伍,紧紧把握公司高质量发展“1157”发展内涵,重点围绕配方打叶自动化、智能化、烟叶加工提质增效、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开展研究,重点实现自动化物流和新增备料加湿系统,开展收储、分选到打叶生产各环节间“自动喂料”“自动运输”和“自动加湿”等课题的科技创新攻关。


  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云南烤烟年产量1600万担左右,烟叶公司年收购烟叶200余万担。由于全国大部分的卷烟工业企业都需要云南烟叶作为产品关键支撑之一,而且对中上等烟叶的需求较为集中,导致烟叶等级结构和核心产区烟叶资源需求两方面的原料供需矛盾。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分析,烟叶原料适配性弱和烟叶可用性低的问题是形成烟叶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而通过配方打叶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利用烟叶资源、提升烟叶使用价值。这是稳固云南烟叶在中式卷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烟叶原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不适用不可用烟叶库存的重要途径。


  为全力推进配方打叶技术研发工作,烟叶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并成立了以“80后”配方工程师张海命名的“张海配方工作室”。为掌握客户产品风格,团队人员评吸过各个卷烟工业企业的产品上万个,利用味蕾,感受不同烟叶组合的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株烟叶在别人眼里是分等级的,但在张海团队眼里,都是有用之物。通过评吸,全国20余家卷烟工业客户对云南烟叶的需求他们了然于心。同时,团队还建立了每一个客户、每一种产品的原料数据库,准确掌握每个客户的原料使用及配方方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精确设计配方模块。目前,该团队已着手对全省每一个种植烟县的烟叶质量进行研究,一如中医师开方,中药的产地也很重要。按照配方模块,客户只需要点击订单,就可完成定购。


  如果用数字简单形容,卷烟工业企业要提升产品结构和质量,从0到50很容易,但从80到90每一步都很艰难。所以,必须进行资源整合,提升烟叶内在质量研究的整体水平。要将烟叶产区需求、等级需求、结构需求进一步转变为产品风格需求、质量需求。站在卷烟工业企业发展的角度,张海团队非常清楚公司开展配方打叶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意义。


  多年来,烟叶公司通过与上海烟草、湖北中烟、浙江中烟、湖南中烟和河南中烟等多家卷烟工业企业在配方研发领域的合作,逐渐形成了能够很好支撑中华、黄鹤楼、利群、芙蓉王、黄金叶等重点大品牌发展的核心配方模块。今年9月以来,公司持续为各家卷烟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提供好用、适用的定制化模块,目前已有16家卷烟工业企业共计29个核心定制化模块完成研发工作。其中,新研发核心模块2个,持续维护核心模块27个,17个为延续十年以上的核心模块,5个为延续五年以上的核心模块。这些持续维护的核心模块均作为主料在各品牌一类卷烟中使用,为卷烟品牌发展起到了持续稳定的支撑作用。


  “在配方模块设计过程中,烟叶公司十分注重原料资源的整合利用,目前,研发的配方中中等烟使用占比达到了34.23%,非核心产区烟叶使用占比达到32.24%,有效缓解了烟叶资源的等级结构和产区矛盾,大幅度提升了烟叶的使用价值。”烟叶公司企业管理科负责人用数据进一步说明配方打叶技术运用的作用。同时,相较于烟叶公司最初推行配方打叶技术时仅0.3万担的单个配方规模,到今年,烟叶公司一个单规格的配方模块规模就达到8.25万担,取得了巨大突破。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烟叶公司配方打叶从起步的5000担、2个模块,到目前配方模块近百个、订单占总销售量的90%以上、200余万担的规模。数字的变化印证了公司配方打叶技术运用取得的显著成效,公司逐步实现了由销售烟叶原料向销售烟叶配方模块产品的转变。而且,通过配方打叶,卷烟工业企业能够以较低等级结构烟叶通过合理的配方组配设计,达到产品所需的理化指标要求,从而降低工业企业原料采购成本,既满足需求,又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在烟草行业持续推进“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进程中,烟叶公司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生产现场,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设备维修和配件耗损是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设备故障每停机一天,将造成烟叶公司人工、产品、能耗等损失近百万元。上医治未病,因此,我们需要不断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提高生产效率。”烟叶公司烟叶生产中心主任介绍。自2012年开始,烟叶公司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一套九层设备树结构的“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于生产设备故障隐患发现、维修计划编制、维修配件申报、设备配件更换、维修质量控制、故障原因汇总分析、维修经验和流程分享等各环节,形成了单台设备基础数据准确唯一、整体设备维护数据信息完整的“大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达到10余万条,让设备的性能、使用、保养周期、配件更换周期一目了然,有效指导了设备巡检、润滑、保养、预防性及突发性维修工作,实现了设备简便、高效、智能化管理。烟叶公司设备故障停机率由之前的4.24%逐年稳步降低至目前的1.41%,降幅达到67%。故障的减少意味着生产效能的提升,烟叶公司日均产品产量由不足500吨逐年稳步上升至目前的550吨以上,产能提高达110%,让已经使用了二十余年的打叶复烤设备依然保持着“年轻”状态。


  近年来,烟叶公司在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还逐年开展了60多项设备改良,提出了10多条合理化建议并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复烤加工均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改良的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老把式”,而是逐步转变为根据客户工艺需求进行。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人员队伍建设的加强。一方面,创新了人员绩效考核方式,对每一个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及当班生产质量完成情况、设备维修情况等建立考核记录,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对工作成效优异的人员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建立首席操作工工作站,充分发挥烟叶分选、打叶、复烤及设备维护工艺环节四名技术骨干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氛围。后续,烟叶公司还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设备维修经验库”,对设备巡检、故障判断、处理过程、原因汇总等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让新进人员从“经验库”中可以选择最佳最便捷的方式对类似问题进行处理,区别于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构建一套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创新作用更为凸显


  烟叶公司科技创新的作用在特殊时期更为凸显。年初,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国内卷烟工业客户不能现场监督加工过程,而传统的视频监督加工服务仅仅能为客户提供视频画面,无法获取产品工艺质量信息,仍需要通过人工邮件发送,不能根本解决客户对现场规范、工艺稳定的“亲临式”管理诉求。因此,利用自有生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与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建设集成管理平台,及时为客户提供生产现场实况、质量工艺数据迫在眉睫。


  通过市场询价,烟叶公司了解系统集成开发价格需要50余万元,建设周期一个月,不仅成本较大,且周期较长,无法有效满足实际生产需要。鉴于此,烟叶公司信息技术人员利用现有生产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平台,仅用8天时间建设完成了远程监控视频数据与工艺质量数据相融合的“云监管”远程智慧监督加工平台,实现了打叶摆把台投料、烟叶精选和杂物剔出、打叶机组运行和产品包装的全程视频监控和打叶复烤加工各环节、各工段质量检测的全程数据传输,客户只需一部电脑或手机就能适时查看生产现场和同步调取质量工艺数据,真正做到让客户“看得清楚、查得清楚、管得清楚”,最大程度减小了疫情对烟叶公司生产加工的影响。由于是自主研发,该平台仅产生硬件采购费用5000余元,与市场询价的50余万集成开发费用相比,极大节约了投入的成本,实用性强,并获得了云南烟草商业第六届优秀改善创新成果精益改善建议一等奖。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烟叶公司在设备技术、智能化管理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组织开展了“烟叶分选自动喂料摆把及自动装箱装置”科技项目研究、风分除杂设备技术改造、应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升云南烟叶分选纯度的研究、物联网及虚拟化技术研究等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就在今年,公司申报的“带多屏显示功能的配方打叶显示装置”“配方打叶投料比例精确控制系统”“具有高低限位报警功能的配方打叶电子皮带秤”“一种配方打叶电子皮带装置”等创新项目,已经获得专利。


  自2017年开始,烟叶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了使用机器视觉对烟叶分选质量监控的探索之路。经过三年的研究,通过对烟叶色值的采集处理,标定了每一框烟叶,形成了“以色定料,智能投打”的分选和投料模式,让投入到打叶环节的原料更加精纯。而且,由于定色,减少了年度间烟叶原料色差,可以做到同一配方年度间差异的最小化,对行业均质化加工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烟叶公司技术团队还设计了一种烟叶复烤机报警装置,能有效监控烟叶复烤机主网带网板鱼鳞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鱼鳞片错位或脱落,避免造成鱼鳞片大量损坏,保证复烤机正常运行。同时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而目前开展的“烟叶分选自动喂料摆把及自动装箱装置”科技项目研究,将采用机械化设备代替原有人工作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减少在烟草粉尘环境下的用工人数,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均质化加工水平,满足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烟叶公司进行了配方打叶投料比例精确控制的科技项目研究。该项目从打叶投料环节入手,基于不同工位投料重量的数据缺失,分析了人工投料的随机性和影响投料比例误差的原因,将电子皮带秤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显示提醒系统相结合,研发出一套从投料重量传感到全线各个工位投料重量及实时配方比例误差的可视化系统,从而实时监控每个工位的铺叶投料数量,让投料环节智能可控,实现精准投料。这一系统的研发,是打叶复烤生产工艺的一次大胆创新,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可借鉴推广的打叶投料环节智能控制模式,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烟叶公司既重视硬件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也重视软件方面的开发和利用,两手抓、两不误。” 烟叶公司设备信息科科长介绍。“我们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初烟及选后烟叶物流自动化出入库管理,使用智能算法自动计算储烟框存放位置,实现烟叶先入先出,降低仓储损耗;利用条码标签技术,实现片烟成品出入库自动化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工录入的错误率;系统开发使用了C/S架构,包括配方质量管理、初烟质量管理、分选质量管理、打叶质量管理、成品质量管理五大模块,做到了烟叶质量全过程监控;开发了可自动采集烟叶水分检测、尺寸检测等质检设备数据的系统,无需人工重复录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公司正在以自主研发、建设并投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修管理等信息系统为基础,将实际管理需求与先进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全力打造从初烤烟叶原料入库到最终产品出库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初烟管理、分选管理、打叶管理、产品管理、质量管理全程监控,设备配件维修管理全程保障的规范、智能、高效的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烟叶公司核心竞争力。


  站在新的起点,烟叶公司将按照 “1157”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十四五 ”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在物联网及虚拟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利用5G、MQTT、无线数传等先进物联网技术,建设公司自有的工业低功耗物联网,通过四个阶段,最终虚拟化整个厂区和全部生产流程,做到生产可视化管理。未来需要创新的每一步,省烟叶公司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考。


  采访后记:

  在烟叶公司,有一群在20世纪1990年代,甚至1980年代就进入公司的员工, 他们将烟叶公司当作家,将工作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们在这里成长、成熟,成为中流砥柱。如今,他们依然在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令人折服,也令人肃然起敬。为了接近极致,他们或倾注一生。但是,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岁月的枯燥和漫长。也许,用一生来专注做一件事情,他们觉得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