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发出预警,按照以前的程序,卷包车间电工将赶往机台检查故障。但现在,预警发出后,修理工小张就能在按照经验库“大脑”提供的方案中进行逐一排查,找准症结后,要更换的零配件将通过系统申请查库……
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这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智造场景”。
机台作为生产制造环节的最小单元,自接入了自主研发的智能闭环控制系统后,就像具备了人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一样,通过机器学习提升空间、触感、视觉等多模态感知能力,在操作、维修时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生产物耗方面计算更精准,越来越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开设备。
当曲烟AI+开始小步快跑,人工智能正以更加触手可及的方式走进工厂。
“+”的位置改变,是行成于思的“智慧大脑”的转变。
“在工厂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从问数到问策的转变,从智感到智控的迈步,我们一直坚持在做难而正确的事。”信息化小组负责人孔维熙说。
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曲烟的智能化体现为“+AI”。把AI的能力嵌入到已有的设备和场景之中,就像是做道菜,最后放些味精提鲜,离以AI为主料“做菜”,从AI原生视角定义新模式、新场景的“AI+”还有距离,因此职工的感受不是很智能,“你问它答,有时还答不上来,更像是假AI。”
图为跨部门组建的小组针对完善“经验库”展开讨论。孔维熙 摄
而现在,涉及生产、设备、质量、物耗等环节的基础数据都可实时汇聚到工厂大模型中,“数字智脑”开始学会“思考”了。
数出一源、联接共享、业务覆盖更全面,可视可控、准确调用、不断提升着精益制造的精细度,“现在只是初步探索,以后将会成为强大的多功能助手。”曲烟信息化小组负责搭建工厂大模型的成员陶彪信心十足。
他举了个例子,以前生产管理员与看板“对话”,必须发出明确的指令,如“查询每月生产物耗”等。在AI大模型接入看板后,生产管理员只需说:“这个月生产物耗能不能再降降?”大模型就会像人一样考虑如何满足需求,执行多个动作,如排查物耗异常点、结合经验库预测趋势、演算物耗与质量控制关系等。
图为福麒麟智能助手针对生产物耗异常提供辅助决策。
“赶潮流”的背后,是静水流深的长期主义的坚守。
从数字到数治再到数智,一个字的改变,往往是以年为刻度的。
向前追溯,是2014年组建信息化推进小组时埋下的“种子”,在2020年两化融合创新工作室成立时“茁壮向上”,到如今育成智能制造实践小组的“亭亭如盖”,在向新竞逐的十年之路上,一批批“后浪”汇聚成曲烟智造的澎湃“巨浪”。
从近了看,是2023年曲靖卷烟厂制定下的“136”数字化转型总体推进规划,明确了三年行动计划的步步为营。
2023年,是三年方案的开局之年,也是“修路”的一年,地基打得越牢,路才能修得越好。
围绕核心数据的“取、存、管、用”,实打实做好工业数据采集、数学建模,数据利用、技术开发,数据安全及平台运维等枯燥又漫长的基础工作,重复敲打的键盘,字母早已变得模糊不清;日夜奋战给数据贴上的一条条标签,汇成94个数据源、4958个数据表、6.1万列业务数据、2万多个时序数据点的盘点,让数据的流通和应用有了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
图为信息化小组进行大语言模型部署。孔维熙 摄
在此基础上,29个数字化管理看板的构架,不仅更广范围、更深层次链接到工厂各项业务,还营造出全员参与、共建共治的数字化生态。
2024年,一个个应用场景开始落地,115条业务数字化改造覆盖生产、设备、工艺、管理的方方面面。
智改数转打通传统业务效率提升的难点与堵点,生产“预警雷达”的上线,为工厂成本管控、规范生产提供了系统支撑;围绕卷烟工业生产环节关键设备与工序构建的关键工序智能控制模型的覆盖,让工厂的产品质量管控日臻完善……
这一年,曲烟通过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AAA认证。
图为曲靖卷烟厂生产管理数字化实时监控预警平台。
2025年,曲靖卷烟厂再启新程,成立“AI+卷烟制造”工作推进小组,拉开了管理决策与制造协同智能化的序幕。
跨部门协作的高效推进,针对各擅长领域出谋划策,借力智能生产、数字能源、数字原料、数字安防、工业网络改造等投资项目的落地见效,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又缩短了关键的“一公里”。
“这是我收集的关于DeepSeek的资料,干货满满,很有启发!”晓伟在修理班群中的分享带着兴奋劲。
“有了新模型的接入,工厂原有的智能助手QYChat将迭代升级,强大的福麒麟智能助手会越来越聪明。”推进小组成员胸有成竹。
百花齐放、雨润共进,曲烟AI+卷烟制造的新旅程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曲烟将一如既往,以群众职工“实用、管用、好用”的评语为激励,汇智聚力,借助大模型紧紧抓住行业数字化转型“最先一公里”的机遇,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