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类烟,难免有一种不自觉的「嫌贫爱富」。尽管市场有需求,但随着全国单箱批发均价在20年越过3万元并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二类烟滑落到全国单箱批发均价且差距越来越拉大,价值感的缩水直接还原到从品牌到渠道进而整个产业重视和投入的收减,虽然之前也曾经是焦点所在,一度承接了三转二的万千宠爱,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
不过,早已不在C位甚至离开主流视线范围的二类烟并没有因为不受重视、不够投入而表现拉胯起来,反而在过去数年间一直顽强地保持着持续而扎实的市场增长。继「十三五」期间销量规模超过500万箱以来,二类烟实现了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幅,并在2021年首次突破20%的市场份额,联手奠定了中高端产品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地位。
今年以来,尽管二类烟的增长出现了一定起伏,年初高开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回调,但二类烟提供了稳定的增量贡献,前4个月当月累积的市场份额也都保持了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同比提升。很显然,二类烟曾经具备——结构的承上启下与销量的平衡稳定——的双重作用并没有削弱,同时还保证了一定的增量提供,这让我们理应关注重视二类烟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今年的情况很不一样。
其一,稳增长的压力不小。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不仅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小,稳增长的压力逐渐从稳税利到稳销量再到稳需求渗透并传导出来。目前,稳定销量的难度不小,同比增减变化往往就在一个访销日的出入,高端品牌的保持增长、保持状态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二类烟对于满足需求、稳定销量的作用需要重新认识。
其二,潜在的消费降级,或者说趋于消费理性。种种迹象表明,期待中的报复性消费正在逐渐远去,或者干脆点说必须抛弃报复性消费的设想。未来潜在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减弱,会直接削弱结构提升的力量和势头,高端品牌的增长有减速降速的风险与可能,有些会流失,有些会转化为结构下移,二类烟可以承接一部分这样的消费转移并兜底销量稳定。
以二类烟为主的中端产品需求满足与供给保证将会变得更为关键。
实际上,二类烟只是行业划分的价类标准,消费者不关心也普遍不了解这一价类的区别和意义,他们关注的是这个价位的品牌、品类和产品,他们对于「新版利群」、「炫赫门」的认同源于过硬品质与合理价格。再加上二类烟提供了相当的丰富性和个性化来保证了相应的消费拉新,这让二类烟迄今为止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与三类烟曾经的境遇有很大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品牌应该怎么办。尤其对那些——二类烟体量规模达到「55」以上的品牌——也就是二类烟规模达到50万箱以上、或者二类烟占中高端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的品牌而言,二类烟并不是简单地多一点、少一点或者快一点、慢一点的选择,于品牌自身有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于产业整体有满足需求以及平衡兼顾的通盘考虑。
这些品牌,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产品基座较沉、结构压力较大的品牌,二类烟到目前为止仍然提供了向上走的现实助力。这些品牌普遍以三类烟为销售主体,发展二类烟对于品牌而言是实打实的结构提升,还能够用二类烟来缓解三类烟的销量下滑、增长压力。当然,这其中还包括部分通过「三转二」以及将来有可能采取「三转二」提上来的品牌,二类烟为他们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第二类,二类烟短期内还离不开、还需要维持一定增长的品牌。面对「136」、「345」的目标压力,在推动一类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二类烟的增长和活力是一些品牌必然的选择。今年1-4月,「136」序列品牌的中高端产品比重大致为1:2左右,这个「1」的增速还要高于全国二类烟的平均增幅,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反映了二类烟在现阶段的成长性与支撑性。
第三类,二类烟规模很大,但品牌自身不依赖并有强烈的调整意图。目前,二类烟销量下降的几个大品牌都属于这种情况,不是状态不好,也不是市场需求减弱,而是品牌基于高质量、可持续的长线思维,并受限于计划资源的相对紧张而不得不采取的主动调减,在将一部分市场需求退出释放给其他品牌的同时,这些品牌的状态也要出色很多。
也正因为这样的现实,对于二类烟的态度——包括市场投入、资源配置——不是顺其自然,也不能得过且过。
第一,把满足需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任何时候,满足需求——包括二类烟在内——的重要性都无需反复强调,特别是眼下稳增长的吃劲阶段更由不得挑肥拣瘦,更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地控低调高。对于二类烟,满足需求理应被置于调控策略之上,先满足需求而后平衡兼顾,二类烟的需求满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大局观、整体感。
第二,把状态保持得更好一些。随着长时间、全方位、系统性落实「十六字」调控方针落实到位,各个品牌、各个价位的状态表现都很不错,二类烟置身其中也有非常不错的基本面,在保证品牌活力的同时也为零售客户创造了较为理想的经营效益。考虑到二类烟的价值走低,以及潜在的需求趋弱、结构下移,或许需要保持更高一些的溢价水平。
第三,降低成本、减少投入,更大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很多二类烟——尤其为了争取市场成长的后来者——包装、配方的标准和成本不低,在二类烟价值感逐渐低矮化的背景下,降低成本、减少投入等节流措施变得与开流同等重要,并且还可以同生产力优化布局、梯度转移这些政策工具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建立价格调整的技术和可能。不管是低二类到高二类,又或者高二类到低一类,甚至高三类到低二类,价格调整都是可行的、也是基本的技术手段。最近几年,一些品牌、品规完成了合理的价格调整,效果立竿见影,市场整体也可承受、可持续,当然大品牌和大品规涉及面更广、压力也要更大。此外,对于二类烟的价类标准相信也会有通盘考虑。
正如在来之不易的稳,毫不松劲地进中所表达的那样,重视需求满足,兼顾当前可承受、长远可持续,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