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的王先生因工作原因,经常搭乘火车往返济南和北京。他说自己之前经常乘坐高铁,并没有遭遇过二手烟的烦恼,王先生称,2019年12月14日,他乘坐济南到北京K102列车时,在车厢连接处的厕所附近看到有几位乘客在吸烟,烟雾飘到了车厢内,导致有些旅客下车之前一直戴着口罩。因六个多小时的旅程一直在呼吸二手烟,中途向列车乘务人员求助后也没能解决问题,行程结束后,王先生就向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负责承运K102次列车的铁路公司取缔吸烟区并承担赔偿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看完这条新闻,脑海里浮现出绿皮火车的样子,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坐绿皮火车的经历。当时初入社会,收入不高,和朋友去秦皇岛玩,大家为了节省成本,回来的时候选择了硬座的绿皮火车,一路上又热又累,足足用了6个小时才到北京,感觉屁股都坐麻了。这6小时里,我们几个朋友一个劲的后悔,感觉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同时笔者观察了周围的人群,多数是年长一些的大爷大妈们,衣着朴素,行李重多,像是来北京打工的。也有一些很年轻的像是学生。列车中混杂着的烟味、泡面味、汗味也是让人一言难尽,给我留下了不美好的印象,但这次的经历却让我终身难忘,使我看到了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很多人都在努力地让自己有选择权,但也有一些人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去选择,经济能力较弱的人群在远距离出行时,绿皮车依然是他们首选的交通方式。
这条新闻让笔者想到了这个群体,相信在我国3亿多的烟民的庞大基数下,定会有部分烟民身处其中。那么对于那些有选择权而不得已地偶尔感受了让自己不适环境的人们,是不是也该多些宽容和理解,毕竟这不是你唯一的选择,只是你一次不舒适、不美好的经历而已,没有必要吹毛求疵,这感觉就像是你去一个街头的“苍蝇馆”吃饭,却苛求卫生环境不达标;住经济型酒店却要和五星级酒店比服务一样,多少让人感觉有些不合时宜。况且也有部分人恰恰是因为设有吸烟区才选择的绿皮火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列车方保留吸烟区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但也应该与时俱进一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不完善,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也就不免让一些人感觉好心办了“坏事”。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吸烟区设在某几节车厢,买票时可选择是否在吸烟区域,或将现有的吸烟区加装上隔离门和排风装置,大大减少二手烟对乘客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绿皮火车覆盖面大、运输里程长、服务站点较多,这些使得它在如今的时代依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不可能一下子取消,有的乘客要坐上几天的时间,所以对于有烟瘾的人来说,不吸烟肯定也是件不现实的事情。
笔者看了网友对此事件的一些评论,发现有部分人还是很客观的,没有一棒子打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发现很多与吸烟、控烟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哪个明星被拍到了在公共场所吸烟,还是某地吸烟区、吸烟室的设立,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热议。这也说明了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之间的一些矛盾是一直存在的,控烟应该能让两者可以和谐共存,如果真的“一刀切”实行全列禁烟,那么极易引起一部分人的负面情绪,会给“控烟”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毕竟“控烟”不是“禁烟”,需要漫长的过程,客观地分析问题,采取人性化的措施才能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将控烟工作开展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