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控烟的大军中,烟民们处处遭受管制,不禁总想回到“老壮童稚、妇人女子,无不吃烟”的古代,殊不知,古代的吸烟“雷区”也是不少呢。
时下,城市里的吸烟群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比如北京早在2015年就实施了《控烟条例》,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室外排队、公共交通工具等场合一律禁止吸烟,并设立举报电话,如被发现,不仅本人,包括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相关细则林林总总加起来有30条之多。
在外处处受束缚,回到家也不能安心吸烟,不是被赶到厨房,就是被放逐阳台,憋屈的烟民们回想起烟草刚传入中国时的情景就好生羡慕,那时候,烟草可是与柴米油盐酱醋茶并列的一项日常用品,“黄童白叟,闺帷妇女,无不吸之,十居其八,且时刻不能离矣。谚云开门七件事,今且增烟而八矣。”不仅如此,不少文人雅士也写诗作赋,歌颂烟草——“将以解忧则有酒,将以消渴则有茶。鼎足者谁?菰材最嘉。”菰材就是烟草。甚至还有将吸烟的心理体验升华为一种美妙的神秘意象的:“细管通呼吸,微嘘一缕烟。味从无味得,情岂有情牵。益气驱朝雾,清心却昼眠。谁知饮食外,别有意中缘。”
如果能回到古代该有多好啊,烟民们这样畅想着。想穿越回去尽情吞云吐雾?那你可得先看一看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一:时间
选择穿越年代时,千万不要超过明朝万历时期,否则你可能吸不上烟。
烟草最早是哥伦布在1492年环球航行时,在圣萨尔瓦多岛的土著人那里发现的,当他第二次航行时将烟叶和吸烟习惯带回了西班牙,到1558年时烟草种子传到了欧洲,并跟着殖民者的脚步逐渐传遍世界。
到明朝万历末年,烟草,当时被叫做“淡巴菰”,通过三条路线传入中国。万历时姚旅的《露书》中有记载:“吕宋国(菲律宾古国之一)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淡巴菰,今莆中亦有之,俗曰金丝醺。”从菲律宾传到福建漳州,这是第一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是从越南到广东。“烟叶出自交趾(今越南),今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多细毛,采叶晒干如金丝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于竹管内以口吸之, 口鼻出烟。”
第三条路径则是从日本传入朝鲜再到辽东。很多史料中都有关于朝鲜政府赠送烟草给东北地方官员的记载。
而烟草一经登陆便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传播,到了明末清初,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若干烟草重点产区,并产生了一批烟草著名品牌,烟草贸易也十分兴盛,同时还带动了烟斗、烟袋、鼻烟壶、烟缸等吸烟用具的制造发展。
烟草有了,吸烟工具也准备好了,很多烟民已经迫不及待了,别着急,你还得注意一下掌权的皇帝,有些皇帝对烟草深恶痛绝,颁布了“禁烟条例”,你要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不加注意轻则打屁股,重了可是会掉脑袋的哦。
注意事项二:皇帝
01 皇太极
皇太极非常反对吸烟,曾经严厉禁烟。崇德三年(1638年)时,刑部就开始处罚违犯者,有人因吸烟被鞭打,更严重的还被用铁钎穿透鼻子和耳朵。崇德四年时,皇太极命令户部正式颁布告示,禁止民间栽种、贩卖和吸食“丹白桂”(满文直译,即烟草)。
一旦违犯,不仅本人要游街示众8天,还要被打82鞭子,再用铁钎穿透耳朵,而且知情不报者也要接受相同的处罚。而如果你是地方官员,有人在你的管辖范围内种植烟草,不管知情与否都要被罚款和鞭打。如果你有仆人,吸烟时被他举报了,那你自己受罚不说,仆人则能立即恢复自由身。所以,要是你不小心穿回了1639年,吸烟可是会让你破财、破相还伤身的。当然,除非你出身贵族,那就不受这些律令的束缚了。
皇太极禁烟之严,甚至都传到了邻国。朝鲜对于本国人走私烟草到后金是会大刑伺候的:“一斤以上先斩后闻,未满一斤者,囚禁义州,以轻重科罪。”
如果你能熬过这两年,那情况就会好些了。两年以后,皇太极适度地开放了烟禁:“凡欲用烟者,惟许人自种而用之。”想要吸烟,可以,你得先自己种。
觉得关外太凶险,游牧民族太彪悍,想要到汉族统治的地方去?请注意,崇祯皇帝也不是好惹的。
02 崇祯皇帝朱由检
皇太极在关外颁诏禁烟时,朱由检也在做着同样的事,而且比他更狠——对于违犯者,直接处死。
曾有一位举人进京赶考,因为将烟草带入考场被发现,不但功名未就,还被绑出考场斩首示众。
除了国家律令,社会舆论也不会放过你。因为禁烟令的施行,吸烟的人很少,士大夫们更是以此为耻。《鲒埼亭集》中记载:“是时(清兵初下江南之时)淡巴菰初出,然荐绅士人无用之者。文卿一见好之,太保见而怒鞭之。文卿惶恐,伏服谢过。”“太保”指钱肃乐,是明末抗清浙东的将领,他发现族弟钱文卿吸烟,“怒鞭之”,以申军纪和家法。
所以烟民们记得千万不要选择穿越到这个朝代,否则不被舆论的唾沫淹死,也会被处死。
03 顺治帝福临
如果是到了顺治朝呢?那情况会好一点,你只要别在中央工作就行。凡是在紫禁城工作的政府官员,吃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有知情不报的“罚俸半年”。
到了康熙、雍正时就更放松了,虽然皇帝不喜欢,但不再对吸烟者处以刑罚,只是劝诫而已。“每见诸臣私在巡抚帐房中吃烟, 真可厌恶。况烟为最耗气之物,不惟朕不用,列圣俱不用也。”
但是康熙第一个注意到了因为种植烟草而导致大量农田被占用的情况,所以他主张限制甚至禁种烟草,“境内沃壤,悉种嘉禾……凡民间向来种烟之地,应令改种蔬谷。”
而从乾隆朝开始,禁烟政策就变得没有什么存在感了,到了嘉庆时,皇帝对于吸烟和种烟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但没有了禁止令,还成了烟草的“保护神”,对于奏请禁烟的官员认为是“妄言国政”,被交给地方加以约束。所以嘉庆朝以后,烟民们可以随便穿越,畅行无阻。
虽然吸烟之风盛行,但古人也早就发现了它的危害:“烟叶……久服面目惧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其性可以祛湿发散,然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所以还是要友情提醒一下烟民们,烟呢,还是少吸或不吸为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