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上班时间,工作累了,可以泡一杯茶,但不能吸一支烟?
打喷嚏打掉了假牙,放个屁砸掉脚后跟,生活充满意外,而更有戏剧性的是安徽阜阳临泉3月份出台的《关于临泉县公务人员工作期间禁止吸烟的规定》,里面处处充斥着让你感到意外的神逻辑。
违规者最高捐款1000元。仔细擦亮眼睛,没错,就是“捐款”,不是罚款。吸个烟现在还能为慈善效力了。
违规者要公开检讨,甚至在当地电视台曝光。吸个烟也能上电视,临泉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也是没啥可播了。
纳入效能考核范围,由县效能办监督检查。考核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临泉这是奋不顾身要出控烟政绩啊。
……
这个禁烟神规定中的神逻辑,当然不止以上几点。
总的来说就是,上班抽支烟,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工作期间”这个词。
工作期间禁烟,就能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了?太天真了吧。
先不说临泉对自己的形象有多么不自信,要靠禁烟提升形象,问过广大人民群众了么?人民群众肯定说,青天大老爷们,你们先跟达康书记学学,把GDP搞上去,带领人民群众脱贫了再扯淡吧。
工作期间禁烟,就能让烟民真的戒烟了?也太可笑了吧。
工作期间不能抽烟,憋了一天的烟瘾只能下班时间恶补,这对吸烟者并未起到禁烟作用嘛。真是为了烟民健康着想,是不是下一步还得把禁烟的时间限制扩大到一天24小时,分分钟都不许抽烟。
从以往控烟有关规定来看,不管是国家级的还是地方性的,强调的都是在公共场所禁烟,是从空间维度对吸烟行为加以限制。
如,2011年,卫生部公布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自该年5月1日起宾馆、饭馆等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2014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我国首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讨论的也是如何在公共场所禁烟;2016年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涉及工作场所的有如下两条: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可以划定吸烟区。
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都允许吸烟者在禁止区域外正大地自由一下。像临泉这样从时间维度加以限制的一棍子打死的控烟做法,确实奇葩。而事实也证明,该控烟新规并未得到贯彻落实。
仔细了解一下某些地方近些年来出台的控烟政策,可以发现,许多哗众取宠的控烟新规一浪又一浪都被拍在了沙滩上。有关部门真该想想,是不是因为类似的神逻辑导致规定无法实施、形同虚设?
公共场所禁烟,限制的是置身公开场合的个人行为。工作时间禁烟,限制的是烟民这一段时间内的所有禁烟行为。用时间概念置换了空间概念,工作时间禁烟就演变成对个人合理诉求的粗暴剥夺。
控烟规范的是个体行为,不是直接把每个人的烟从他们手中夺下来。难不成因为公共场所禁烟效果甚微,就可以随便另辟蹊径,用时间无缝隙地对吸烟者私人的、卑微的一点基本权利也扼杀掉?
我们一直呼吁要“理性控烟”。理性,首先就是要从理智、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灌输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加以人性化的控烟配套设施,引导人们主动“文明抽烟”或戒烟。
《通往奴役之路》的作者哈耶克说,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你愿意吸烟,只要不是在公共场所抽,不管你上午10点抽还是半夜3点抽,谁也管不着。尊重吸烟者的权利,规范他们吸烟的行为和强行夺下他们手中的卷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理性控烟和神逻辑控烟,自然也会达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