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控烟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9年南昌就入选了全国首批“无烟环境促进城市项目”城市。然而6年过去了,南昌离无烟城市仍然相距甚远,商场、餐馆、集贸市场、车站等地仍是吸烟“重灾区”。数据显示,南昌市15岁及以上男性居民吸烟率为42.2%,女性为1.9%;城市居民吸烟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保守估计南昌烟民约有百万人。
现状:餐馆、车站仍为吸烟“重灾区”
公共场合吸烟一直是广为众人诟病的行为,早在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就有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据悉,南昌在2009年入选了全国首批“无烟环境促进城市项目”城市,从此南昌走上了创建无烟城市的道路。然而,6年的时间,南昌离无烟城市仍然相距甚远,商场、餐馆、集贸市场、车站等地仍为吸烟“重灾区”。
记者来到南昌洪城客运站候车室,虽然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有“禁止吸烟”的字样和标志,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乘客吸烟,地上散落着烟头。一名保洁人员告诉记者:“吸烟在这里很普遍,刚刚扫过的地方,可能过一会儿又会有烟头,我们也非常头疼。”随后,记者在南昌市青山客运站,火车站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墩子塘农贸市场、筷子巷农贸市场等多家集贸市场,吸烟的现象尤为严重。此外,在餐馆、网吧、商场等地,吸烟现象也较为普遍。
数据:南昌烟民约为百万人
根据南昌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至2014年年底,南昌市15岁及以上男性居民吸烟率为42.2%,女性为1.9%;城市居民吸烟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保守估计南昌烟民约有百万人。
调查显示,南昌烟民每年用于烟草消费的支出共达23亿元,烟民购买每包卷烟平均花费12.6元,平均每个烟民每月购买卷烟的花费超过218元。
此外,南昌居民二手烟接触率为43.6%,其中男性二手烟接触率高达48.2%,女性为38.8%。在吸烟人群中,每天抽烟少于5支的占6.6%,抽烟5~9支的占10.3%,抽烟10~14支的比例为27.7%,15~25支的占47.9%,超过25支的占7.3%,男性人均吸烟量每日超过10支,吸烟最多的人群集中在30~45岁。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随着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吸烟人数有明显的下降。据报道,在2011年,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的烟民数量就超过150万人。然而,目前烟民所占比重超过两成,其中仍有近半数男性吸烟,情况仍不容乐观。
危害:肺癌成为江西省居民肿瘤第一杀手
据《南昌城区社区卫生诊断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南昌市居民的首要致死疾病。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据统计,肺癌死亡率已经连续10年成为江西省居民肿瘤第一杀手,而肺癌最重要的发病原因就是吸烟,10名肺癌患者中有7名是烟民。此外,据最新研究显示,吸烟也是老年痴呆的诱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吸烟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约14%的老年痴呆病例可归因于吸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罗俊明认为:“吸烟是一种病,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吸烟者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都是一种潜在的危害,不应被忽视。”
建议:公共场所吸烟处罚应“动真格”
自去年起,《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凡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者,不再是过去的不文明乘车行为,而是危害铁路安全的违法行为,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违者将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记者了解到,该条例已经对禁止在动车吸烟的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铁路部门在动车组上安装了烟雾报警器,一旦有人吸烟,报警系统随即反应,列车就会减速运行甚至停车。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9月至11月两个月的时间就处理“动车上吸烟”案件52起,当事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不少市民表示,禁止在动车上吸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于在其他公共场所控烟有没有借鉴作用呢?对此,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彭升庭认为:“动车上禁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执法到位。目前南昌‘禁烟’并非无法可依,而是监管执法不到位,公共场合‘禁烟’处罚应动真格。”
措施:开展戒烟门诊由专门人员坐诊
禁止吸烟的同时,也得考虑戒烟问题。不少烟民向记者反应:“抽烟都抽了几十年了,一下子让我不抽,真的受不了,烟瘾上来了什么都不管了。” 记者了解到,南昌将在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市妇幼保健所、南昌市第八医院、南昌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东湖区妇幼保健所6家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达到无烟卫生计生机构评分标准是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前提条件。从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的医疗机构中确定南昌市第一医院开展戒烟门诊服务,要求设立的戒烟门诊具有专门诊室、诊疗设备、药品储备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有能力提供戒烟服务的医务人员,并加强对戒烟咨询服务人员的培训。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