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光明日报》报道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当代作家汪曾祺回忆起老师,烟与课堂,自然且生动。
“点着烟”上课,此般课堂氛围已然远去。然而,另一股刺鼻的烟味儿还在弥漫。漫步校园,你会不时被突然袭来的“二手烟”呛个正着;走进宿舍,“烟雾缭绕”的房间让人透不过气;办公室内,掠进窗的清风依然吹不散浓浓的烟味……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禁烟活动。其中规定,高校建筑物内一律禁止吸烟,不得设置吸烟室;防止有人在相对独立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内吸烟;履行禁烟职责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
又是一轮措辞严苛的禁烟令。然而回到现实,我们会发现,强力政策依然难掩校园控烟的不尽如人意。那么,校园控烟究竟卡在了哪儿?控烟,真这么难吗?
“我们都是被老师的烟斗‘熏’出来的”
记者近日在高校采访,不巧闯进一间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几位老师人手一支烟,相谈甚欢。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习以为常。一名教授笑着说:“我们这一代,都是被老师的烟斗‘熏’出来的!现在,抽烟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可能戒掉?”
在高校,吸烟与学术似乎有着“天然”联系。徐志摩就曾在《吸烟与文化》中描述过英国高校的吸烟状况:“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是这两个学府(牛津、剑桥)的产儿——烟味儿给熏出来的。”
“我们班80%的男生都抽烟,不抽烟都不好意思一起玩。”在被问到是否在校园内吸烟时,西北某大学学生苗枫淡定地说,“我们宿舍六个人都是烟民,有时候一起在宿舍抽烟,浓浓的烟雾像‘蓬莱阁’似的。”
“学校不管吗?”记者很好奇。
“所谓管,都是表面功夫。学校每周都派人来查寝,刚开始我们还会‘销毁证据’,时间长了,和查寝人员混熟了,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更何况,他们也抽烟,怎么管我们?”苗枫不屑地说。
他认为,“法不责众”充分体现在校园控烟方面。“在大学抽烟的人太多了,基本没法管。”
校园控烟不给力,有数据佐证。根据前不久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暗访评估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800所高校中,成绩合格的仅为25%,各项数据虽比往年有所好转,但仍有五成以上高校内的商店在销售卷烟,设置室外吸烟区的高校不足2%,学生食堂和男生宿舍仍是吸烟重灾区。
如此规定,效果不彰
事实上,早在2010年,教育部、卫生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和《无烟学校参考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控烟宣传教育;高等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等场所室内全面禁烟。
4年过去了,从“控烟”到“禁烟”,学校为何还管不住这股烟?“没法管”“管不住”“太难管”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回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直言,学生、老师甚至是校医都缺乏“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是罪魁祸首。“在很多人心目中,吸烟只是一个不良嗜好,既没有认识到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没达到‘吸烟是自杀,让人吸二手烟是杀人’的认识程度。他们不了解吸烟的危害,不清楚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口腔病、肺癌的直接关系。”
“吸烟的危害是概率性事件,宏观数字显示出来的科学证据对个体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吸烟者并不一定会患上重大疾病也让人们对此抱以侥幸心理。”北京大学医学部控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丁磊说。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香烟的易得属性同样难辞其咎。“香烟的价格过于便宜使得多数学生都买得起香烟,遍布大学校园周围的零售店铺为学生们购买香烟创造了便利途径,其背后则透露出国家对香烟把控力度的缺失。”
当前,推进校园控烟,依然存在诸多困难。长期从事校园控烟工作的丁磊表示,目前很多大学尚未出台惩罚校园吸烟者的法律或文件,而学校是否具有惩罚权同样存在争议,所以罚款、处分等很多措施不能投入使用。“并且,好的无烟环境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监督管理,但现实情况难以满足控烟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面积大、建筑多,而从事控烟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无法对校园建筑进行彻底检查监督。”
“相比起较封闭的中小学,多数大学院校的控烟问题则复杂很多。”丁磊说:“由于大学的开放性,除了师生,校园里还有大量的后勤服务人员、外来办事人员及临时工作人员等,想要管住这些人在校园内的吸烟行为,难度很大。”
控烟之路,该怎么走
“根据中国控烟协会连续三年对大学校园的调研显示,校园控烟合格率已从2011年的2%上升至去年的25%,进步明显。”但姜垣坦陈,要想做到100%无烟校园,依然任重道远。
那么,校园控烟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学校应定期开设控烟教育课程、烟草健康警示教育。教育形式应从学生的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入手,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改变‘有口无心’,有形式无内容的教育方式。”马进强调,校园控烟应以职业学校等吸烟率较高的学校为重点部门,同伴教育为重点工作,切断控烟文化传播链,培育大学生对烟草的抵御能力和控烟意识。
丁磊认为,教育部最近出台的校园禁烟规定将成为推进大学校园控烟的一个关键契机。“各级学校必须把‘规定’中提到的硬性要求落实到位,按照‘无烟学校’的标准建成合格的无烟学校,比如将履行禁烟职责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和‘吸烟有害健康’等提醒标识、建立督导检查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实施‘100%的无烟环境’是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的唯一有效手段。为减少烟草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建议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无烟环境;加大步伐制定和实施全面禁止烟草广告、赞助和促销的措施。”马进指出,无烟环境的建立能帮助青少年远离烟草,但无烟环境仅局限在大学是不够的,因为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之中。
姜垣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控烟的相关法律条文,将控烟纳入法律体系中。“校园控烟,更应立足于社会层面考虑。如果有强制性的法律支撑,控烟效果肯定会迅速改善。酒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丁磊则对此给出了具体对策:“防止学生吸烟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是较大幅度上调烟草税。比如每盒香烟征收不少于10元的税,使市场上每盒香烟单价最低15元以上,烟草对青少年而言的易得性便会进一步下降。另外,在烟草制品包装上强制要求印刷不小于包装表面50%的控烟广告,可以由国家公布若干标准平面广告,每盒香烟都必须用大面积选印其中之一。以此强化国人的‘香烟是害人物’的思维印象,使香烟彻底从礼品范畴中分离出来。”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