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遇上文旅,以民俗节庆为契机,以小店经营为载体,以多元融合为路径,点燃了融合发展的新烟火。未来,随着两者融合的不断深入,必将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美好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烟草行业与文旅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与挑战,涵盖政策法规、社会舆论、经营管理等方面,需要审慎对待并积极应对。
(二)、活力背后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一、政策法规限制风险:在严格的控烟政策下,烟草行业发展受限,其与文旅融合时,促销和宣传活动受到诸多约束。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例,明确限制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这使得烟草主题文旅活动在宣传推广上举步维艰,难以像其他文旅项目那样进行大规模宣传。此外,国内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控烟条例,对烟草销售和展示场所做出严格规定,在文旅场所中,烟草元素的展示和销售必须遵循这些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融合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二、社会舆论压力挑战:烟草危害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烟草行业与文旅融合易引发争议。社会公众对健康关注度不断提升,若文旅项目中烟草元素过多,会被视为对吸烟行为的变相鼓励,引发负面舆论。比如,举办烟草主题的文化展览或旅游活动,可能会遭到健康组织和公众的非议与抵制,认为这与健康生活理念相悖,进而对文旅项目和烟草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经营管理难题:在融合发展中,经营管理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烟草零售户在参与文旅融合时,可能缺乏文旅经营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像陆河经营土特产店的彭成健,在店铺形象升级和服务游客方面,若仅靠自身摸索,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影响经营效果。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多变,文旅项目需不断创新和调整。烟草与文旅融合的项目既要考虑烟草市场变化,又要紧跟文旅市场潮流,如节日促销活动和特色产品选择,若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就可能导致商品积压、游客流失等问题。
四、品牌形象塑造困境:烟草行业在社会上的负面形象较难改变,即使通过文旅融合进行品牌形象重塑,也难以快速得到公众认可。而且,在融合过程中,若品牌定位不清晰,比如烟草主题文旅项目既想突出烟草文化,又想兼顾文旅特色,可能导致主题混乱,无法准确传递品牌价值,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模糊认知,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在政策法规限制下,烟草行业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需从挖掘文化内涵、拓展经营模式、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在合规前提下探索新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挖掘烟草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旅产品:深入挖掘烟草的历史文化、种植文化、制作工艺文化等,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的文旅产品。像举办与当地民俗相接合的文化展览等活动,既能传播当地历史文化,又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比如在通道县坪坦乡,就可以开发以侗族传统农作物种植与加工为主题的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了解侗族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感受烟草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活动既传播了当地的历史风俗,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借助零售终端,拓展文旅融合经营模式:以零售终端为基础,拓展多元经营模式。零售户可以借鉴陆河彭成健和彭志钦的经营方式,提升店铺形象,将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服务点。比如在旅游景区附近的烟草零售店铺,除了销售卷烟和土特产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行李寄存等服务,增加游客的粘性。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像在梅花节期间,陆河的零售户通过线上发布活动指南,吸引游客线下消费,这种模式既不违反政策法规,又能实现烟草行业与文旅的融合发展。
是便利店也是服务点
三、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探索创新融合路径:烟草企业、文旅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交流。烟草企业可以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将烟草文化景点纳入其中,但要注意避免直接的烟草产品营销。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烟草行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如丘北县烟草专卖局通过开展 “千店示范、万店提升” 实践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为零售户提供支持和指导。此外,各方还可以共同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分享经验,探索创新融合路径,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
文旅结合,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终端消费,推动了终端形象升级,创新了营销手段,为零售终端注入了新的活力,还能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多方共赢。烟草行业可以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探索更多“烟草+旅游”的创新模式,助力社会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