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共同编制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6项“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任务,为科学普及事业勾勒出一张蓝图。
从宇宙奥秘到前沿科技,从网络专栏到自媒体,从短视频到直播,近年来,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变身科普达人,通过一台手机、一个平台、一个账号,把原本艰深晦涩的科学知识讲得妙趣横生,为科普这个“老课题”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科普创造者越来越多,科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科普形式呈现多元化……好的科普究竟“长”啥样?笔者认为,好的科普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聚焦热点,具有时效性。科学技术要与时俱进,科普内容也要跟上潮流。好的科普应聚焦当下老百姓关注的科技热点和科技难点,能够走进生活,让时代成为科普的背景板,唱好面向大众的“现代文明戏”。要关注时事,从日常生活入手解疑释惑,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讲好日常预防,少一些照本宣科、正襟危坐,多一些春风化雨、娓娓道来,发挥好科普在技术传播、答疑解惑方面的实效。
引人入胜,增加趣味性。科普工作难度非常高,不仅要求科普者是该领域的专家,更要求其能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因此,好的科普要改变老百姓认为科学技术“门槛高”这一刻板印象,通过创新形式,用通俗的语言给科普增加“甜味”,让科普“出圈”。同时,要认识到科普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才能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语言风格、表达范式,做出特色、达到效果。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通过小剧场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讲清楚科学原理,让“追剧”成为时髦的科普方式,让科普不仅有料,而且有趣,激发科普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多元,增强传播力。要让科普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发挥当前自媒体的优势。不少科技从业人员通过拍摄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或直播形式分享科普知识,一跃成为千万粉丝的博主,让老百姓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高楼大厦都能随时随地感受科技的魅力。不过,让科普者多起来,更要让科普者精起来,在丰富形式的同时,还要做好对这些网络大V的筛选工作。
当然,科普不仅要有意思,还要有意义。维护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尊重科学事实,是开展一切科普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归根到底,载体、手段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出新,科普活动都不能偏离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内核。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