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就事论事 > 正文

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2023年06月29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陈重
A+ A

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期待和评价。政绩有显而易见的,也有隐而不显的,有短期内能够取得的,也有需要长期积累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显绩和潜绩。

如何正确看待显绩与潜绩,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既做显功,也做潜功,是每一位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所谓显绩,是已经显示出来的政绩,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是显绩。显绩是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反映,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展示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做好显绩,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务求实效的精神状态,需要领导干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需要领导干部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公众对显绩的评价通常是直观的、客观的、及时的,并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求对领导干部做出赞扬或批评。

所谓潜绩,是指基础性的、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的工作,一般是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比如,改革创新、科技研发、生态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是潜绩。潜绩是领导干部工作深度和广度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工作信任度和支持度的体现。潜绩有利于增强干部的远见卓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动长期规划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做好潜绩,需要领导干部具备不急功近利、不贪图虚名、不畏艰难的品格修养,需要领导干部坚持规律导向、战略导向、创新导向,需要领导干部广泛调研论证、科学决策部署、协同推进落实。公众对潜绩的评价通常是间接的、主观的、滞后的,并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期待对领导干部做出认可或质疑。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要用客观、科学的方式评价领导干部,做到显绩看能力、潜绩修德行,“显”“潜”并行、同向发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显绩还是潜绩,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青山绿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坚持以实际效果为标准,把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显绩还是潜绩,都要注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浮夸政绩。同时,注重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协调推进,不搞一刀切、一阵风、一招鲜。把显绩与潜绩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好当前工作,又谋划好未来发展,既满足人民群众的短期需求,又满足人民群众的长期期待。

坚持以长期视角为纬度,把时间沉淀和群众口碑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无论是显绩还是潜绩,都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为一时之功、一己之私而忘乎所以,不为一时之名、一己之利而违背原则。同时,也要有长久的耐心和信心,不因一时之难、一时之苦而气馁退缩,不因一时之误、一时之失而灰心丧气。把显绩与潜绩有机融合起来,既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又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显绩与潜绩是为政者的两种功绩,也是领导干部的两种担当。只有正确看待显绩与潜绩,在实践中做到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在显功中体现潜功,在潜功中彰显显功,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期盼。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