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业频道 > 正文

在创新中推动发展 在大局中担当作为

——烟草行业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落户蒙昆公司的背后
2020年12月1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刘大伟
A+ A

样品化学分析前的处理。

施加生物酶制剂后的物料转序。

生物酶发酵物料入舱。

生物酶发酵设备参数集成控制。

  实验室里,一个个微生物培养皿密集排列,不同“性格”的生物酶正孕育其中。

  配制线上,生物酶根据不同“号令”集结成队,以复合制剂的方式奔赴“前线”。

  发酵柜中,复合制剂与烟叶、烟梗“亲密接触”,产生丰富多样的生化反应。

  ……

  这里是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这里也是烟草行业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2015年以来,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聚焦行业烟叶原料保障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探寻良方,以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切技术,为行业解决烟叶库存较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实现提高烟叶利用效率、降低烟叶使用成本等目标,探索出了一套“蒙昆方案”。

  2020年10月12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通知,将蒙昆公司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认定为烟草行业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一家企业的技术部门,缘何能成为行业级的工程研究中心?

  在蒙昆公司采访时,无论是办公大楼还是生产车间,“勇气、智慧、变革、担当”8个字随处可见。蒙昆公司总经理王旭东说:“这是我们的企业精神,也是每个员工的行为信条。”

  我们要寻找的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有一种勇气叫敢为人先

  一方面整体烟叶库存较高,另一方面优质烟叶数量不足,烟叶原料的结构性矛盾,是行业许多卷烟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蒙昆公司也不例外。

  2015年1月,蒙昆公司新一届党委成立。深知产品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提出了“产品领先型”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领先,原料保障是基础。

  而烟叶原料对彼时的蒙昆公司而言,恰恰是一个短板。

  库存烟叶不适用,优质烟叶不够用,蒙昆公司陷入两难。

  按照当时行业大多数卷烟工业企业的传统做法,蒙昆公司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想方设法采购烟叶,尤其是特色优质烟叶。

  但当年采购的烟叶,要自然醇化1至3年才能使用。单纯依靠原料增量解决现实问题对蒙昆公司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传统路子走进了死胡同,那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没有不能用的烟叶,关键要看怎么用。仓库里的库存烟叶要千方百计变好用、用起来。”“当年采购的烟叶,当年就要使用。自然醇化的时间太久,那就借助技术手段,加快烟叶醇化时间。”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蒙昆公司决定双管齐下,既要在提升存量利用水平上下功夫,又要在提高增量使用效率上加速度。

  目标已定,如何解题?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蒙昆公司多方学习、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最终将解题关键锁定在生物酶切技术身上。

  “从分析研究来看,无论是加快烟叶醇化时间,还是有效提升烟叶品质,生物酶切技术都存在着巨大潜力。”王旭东表示。

  当时,生物酶切技术已在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烟草行业也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研究,但尚未在工业生产中实际运用。

  认准了这条路子,蒙昆公司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敢为人先,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弱者知难则退,强者向难而行。蒙昆公司深知,事业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任何事情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因此,他们下定决心,要把生物酶切技术研究应用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持续攻关、大力推进,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15年12月,蒙昆公司组建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与技术研发中心合署办公。生物酶切技术研究应用开启了攻坚之旅。

  2016年,蒙昆公司着力推进生物酶种类、生物酶制剂的基础研究,同时开展关于生物酶切技术对烟叶、烟梗发酵效果的评价。

  2017年上半年,蒙昆公司完成生物酶切技术对烟叶、烟梗发酵工艺的制定及生物酶制剂处理烟叶、烟梗的中试试验设备研究。

  2017年下半年,蒙昆公司研究开发了生物酶制剂处理烟叶、烟梗的制剂配方技术、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工业生产中的专用设备。

  2017年以来,蒙昆公司不断尝试将生物酶制剂处理的烟叶、烟梗和烟叶配方模块应用到卷烟产品配方当中,并确定最优比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深入探索与实践,目前,通过生物酶切技术处理的烟叶、梗丝,已广泛应用于“冬虫夏草”“苁蓉”“大青山”3个品牌的11个规格产品之中,一度困扰蒙昆公司的原料保障问题一去不复返。

  而这些探索,也为行业解决原料保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一种智慧叫科技创新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

  这是一个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

  在蒙昆公司,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企业重视创新,员工追求创新,发展依靠创新……生物酶切技术的成功研发,正是得益于蒙昆公司这种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这家有1200余人的卷烟工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人数占比近十分之一。蒙昆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从“金点子”平台到创新工作室,从“头脑风暴”到QC小组活动,蒙昆公司干部职工对科技创新的热情,既深植于心,又外化于行。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蒙昆公司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成果转化应用,为突破生物酶切关键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重要支撑的发展方式。

  推进科技创新,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蒙昆公司上下牢记这一理念,坚持“一盘棋”思想,构建大创新格局,从多部门共同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到跨部门联合形成专项技术攻关团队,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合作机制、运行方式逐渐形成。

  大创新格局带来的是快节奏的衔接、高效率的协作。

  11月14日,一款基于生物酶切技术的卷烟配方当晚要进行小样评吸和样品制作,但定制的特殊滤棒下午4点才能送达。作为样品生产的“厨房”,生产制造部按照技术研发中心的“菜谱”,提前将“配菜”工作完成,滤棒一到立马开始“炒制”。下午6点,卷烟小样准时送到技术研发中心;下午7点,机制样品按时制作完成。

  推进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就是人才。

  坚持人才优先,从《科学技术奖励管理标准》到《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奖励办法》,蒙昆公司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坚持让每一分为科技创新付出的努力都体现出应有价值。

  正确的导向,激励每个人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实践者。

  在对新型烟草产品进行研究时,蒙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员工陈晨发现了一种烟气过滤部件,他感觉这完全可以用到中式卷烟中,达到降焦减害的目的。想到就要做到,经过数月研究、攻关,如今这款滤嘴内嵌装置已成功进入蒙昆公司的技术储备序列。

  推进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应用。

  蒙昆公司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摆在重要位置,从《科技项目管理标准》到《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努力构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使一项项技术变为应用项目、成为知识产权。

  2019年,蒙昆公司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申请各类专利43项。

  近3年来,蒙昆公司围绕生物酶切技术,设立科技创新项目近40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这些科技成果已经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具体成效。

  如今,经过不懈努力,蒙昆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产学研用多主体多要素高效协同,生物酶切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跃进,科技创新实现由点的技术突破向整体能力提升迈进。

  有一种变革叫从零开始

  1至3年,这是许多卷烟工业企业烟叶自然醇化的时间。

  24至72小时,这是蒙昆公司烟叶人工醇化的时间。

  从年到小时,正是蒙昆公司生物酶切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

  这一变革,来得并不容易。

  在生物酶切技术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发,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指标标准,无论是人才队伍还是设施装备,无论是体系构建还是成果转化,蒙昆公司最初毫无基础可言,更无经验可循。

  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对于蒙昆公司而言,这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科技攻关之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胸怀远方的蒙昆公司“摸着石头过河”,绘就心中蓝图。

  相关研究不足,那就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内功。

  蒙昆公司为图书室新增十余万元与生物酶切技术相关的书籍资料,这里成了除实验室外,技术人员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积累,那就走出去、请进来,借助外力。

  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到辽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再到郑州烟草研究院,蒙昆公司的“求学”之路,遍布行业内外。

  制剂研发没有经验,那就靠勤奋、靠苦干,以量变推动质变。

  为培养出适用性最强的生物酶制剂,生物酶开发室主任郝捷和他的团队,每培养一个单品酶就要历时3个多月,制作使用上千个实验样品。目前,他们已经培养出单品酶十余种、复合制剂50余种。

  技术转化毫无借鉴,那就多做实验、多摸索,不断优化升级。

  半年多时间,20多种生物酶制剂配方,100多次实验……为有效去除上部烟叶的枯焦气,“苁蓉”产品室主任郭春生和他的团队经过不懈探索实践,最终大大提高了上部烟叶内在品质和利用效率。

  辛勤与汗水换来的是甜蜜与收获。

  从基础研究到成果应用,近5年时间里,蒙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攻克的重大技术难题达30多个,其他小的问题更是不计其数。

  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难点去攻克,蒙昆公司生物酶切技术形成了涉及制剂、技术、加工、设备等方面的一整套体系,并在行业率先实现工程化、规模化应用,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

  ——在行业率先形成生物酶制剂处理烟叶、烟梗加工工艺。复合生物酶定向发酵技术可有效缩短烟叶醇化时间,将当年烟叶发酵至自然醇化2至3年的成熟品质,使当年烟叶当年使用成为现实。

  ——在行业率先开发生物酶切技术的配套生产加工装备。从生物酶制剂的配料、混装、分装生产线,到烟叶、梗丝的松散回潮、制剂喷施、系统发酵、二次加料、烟叶干燥、分装混线等加工平台装备,一系列配套设备为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行业率先将烟叶加工生产线进行基于生物酶切技术的工艺再造。通过生物酶制剂对烟叶、梗丝加以靶向处理,有效实现对烟叶吸味的定向控制,提升了烟叶内在品质,增强了原料适用性。

  使用效率在提高、烟叶品质在提升、原料成本在下降……这场从零开始的变革,助推蒙昆公司原料保障向着高质量不断发展。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19年,蒙昆公司单箱烟叶成本为2129.5元,同比降低17.84%;使用白肋烟叶1.5万担,节约烟叶成本1.21亿元,减少库存烟叶所占用的资金1.06亿元。

  有一种担当叫不负使命

  “生物酶切技术属于蒙昆公司,更属于中国烟草。”在蒙昆公司采访王旭东时,他不止一次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对全行业有用的技术,就应该服务于全行业。这是任何一家烟草企业都应有的思想觉悟,也是从大局出发的责任担当。

  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作为。

  站在行业视角,蒙昆公司积极利用生物酶切技术为其他烟草企业服务,推动这一技术迈出了从企业应用到服务行业的有力一步。

  目前,蒙昆公司已开发出针对全国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烟叶的复合生物酶制剂50余种。2017年以来,蒙昆公司利用生物酶切技术,先后帮助近20家行业工商企业处理缺陷明显的烟叶样品166份。

  此外,蒙昆公司还针对马里兰烟、香料烟等在行业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进行技术研究,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被国家局认定为行业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之后,蒙昆公司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身上的职责又多了一重。

  根据国家局要求,研究中心要承担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任务,担负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职能。

  王旭东表示,蒙昆公司将充分依托工程研究中心这个平台,紧紧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战略、全局、长远的眼光思考问题,推动生物酶切技术在更多领域、更大空间、更高水平有效应用。

  企业的责任使命,呼唤着员工的担当奉献。

  接受记者采访时,蒙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李力群双眼布满血丝、神情略显疲惫。原来,为了调试一个生物酶制剂配方,他和同事前一天晚上忙到凌晨3点,只睡了不到4个小时。

  而这种工作状态,在蒙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是一种常态。

  有一次,一位行业科技领域的同行对李力群说:“你们只用了4年时间就解决了生物酶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部问题,太不可思议了。”

  李力群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心里明白:“这哪里是4年啊!一天当两天用,一年当两年干,8年时间只多不少。”

  一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5+2”“白+黑”,除了春节假期,大家很少休假。赶上项目攻关,几天不能回家也是常事。同事们都笑称,实验室才是他们真正的“家”,而自己的家充其量是个“旅馆”。

  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总有最自觉的担当。

  在这条不进则退的创新之路上,蒙昆公司技术人员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以忘我精神、奋进姿态,努力拼搏在公司最需要的地方,成为攻坚克难最挺拔的脊梁。

  郝捷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中秋节加完班后,已驶在前往包头探亲路上的他,又被一个电话叫回公司,一直评吸烟叶小样到凌晨两点。40支烟叶小样成了他难以忘怀的一次中秋“节日餐”。

  郭春生也没有忘记,2018年4月13日,公司定制的生物酶醇化柜安装使用后,为了找到最优烟叶醇化方案,他每隔两小时就要取一次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和理化分析,整整48个小时没有休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不负奋斗者。

  胸怀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写好生物酶切技术这篇文章,蒙昆公司定有新的作为,行业生物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定会不负使命。

  本文图片由蒙昆公司提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