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吴忠卷烟厂制丝车间技术骨干对青年员工进行技术指导。 吴忠卷烟厂供图
名片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卷烟厂制丝车间目前共有员工83人,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老中青结合、颇具创新能力的队伍。多年来,制丝车间以提质、降耗、创新为工作目标,不断挖掘生产管理内在潜力,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2016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称号;2018年,完成精益改善项目42项,提出合理化建议78条,并获得“全国TnPM卓越推进者奖”荣誉称号;今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今年是湖南中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年’,每一名员工都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持续深入开展质量风险点普查,大力推进工艺研究和立项攻关。”
“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都是数字工作者,要用数据为工作质量和效率画像。”
……
6月4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卷烟厂制丝车间针对当下的工作重点,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
“这次学习主要就是让车间员工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增强对数字化的理解。”车间主任刘庆宇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全员集中学习这种方式,为员工赋能,不断将企业规划要求落到实处。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吴忠卷烟厂制丝车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探索变革、创新之道,精益求精地开展质量保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力求做到“丝丝精湛”,有力支撑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质量为根本
“黄斑烟比例由去年的0.58‰下降到0.17‰,烘丝机出口水分偏差由去年的0.14‰下降到0.10‰,故障停机率从去年的0.12%下降到0.09%,过程质量CPK达标率92.71%……”近年来,吴忠卷烟厂制丝车间质量控制水平,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升。
质量是品牌发展的根本。作为卷烟生产的核心环节,制丝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照公司每年下达的质量指标,我们往往会设定一个更高的质量标准。”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在刘庆宇看来,产品质量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合格率这个层面上,而是从产品升级的角度出发,从强化过程数字化管控入手,追求产品优质率。
对此,制丝车间自我加压。他们新增加了12个工序的CPK指标,积极开展设备运行参数匹配性等研究,试行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不断细化完善制丝质量评价体系,以上游服务下游的理念,确保为下道工序提供更加优质的烟丝。
去年以来,制丝车间操作工马瑞祥在质量风险防控中又多了一项简单而实用的工具。
“物料来料水分不合格,水分仪测量或显示错误,电子秤计量错误,堵料或断流……”在机台前,马瑞祥拿出一份《质量风险点控制清单》向记者展示。清单中明确标识了他这个工序所有的质量风险点以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工作中,他只要对照清单一一检查即可。
不只是马瑞祥,如今,制丝车间每一个岗位都有这么一份清单。按照工厂要求,制丝车间以清单化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经过系统梳理,共完成三级十类124项清单。其中,在质量风险防控中,共梳理出751个质量风险点,全部纳入岗位责任体系,通过日检查、周统计、月分析,让车间质量风险防控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用创新求突破
“切丝机点检作业标准、切丝机设备保养基准书、切丝机岗位危险源、切丝机岗位质量隐患点预防管理清单……”扫一扫切丝机上的二维码,与设备相关的要点一目了然。
去年以来,面向数字化转型,制丝车间从设备数字化管理入手,先后制作了17个主机设备的二维码,将保养、点检、维保等内容格式化送到岗位员工手中,员工用手机一扫可以深入学习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领。
在制丝车间的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2016年,车间成立了以劳模李润喜、王成斌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工作室被评为吴忠市市级劳模工作室,并在中国设备管理大会上获得“TnPM卓越班组奖”及“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等荣誉;2018年,又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劳模工作室。
“我们还自主研发了设备关键零部件标准数据库及设备教学三维、二维图库以及三维模型爆炸动画,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制丝车间设备技术员李润喜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的创新成绩可谓一年一个大台阶,仅在去年的中国设备管理大会上,他们就获得了4项TnPM大奖。
创新的成绩得益于车间的积极鼓励以及思想的自由碰撞。“2017年,有员工反映,梗丝加香电子皮带秤频繁跑偏,造成计量精度超标,影响了正常生产。”李润喜回忆说,车间高度重视,工作室马上成立攻关小组,展开课题攻关。
然而,就在推进过程中,李润喜、王成斌两位“技术大拿”却在思路上发生了分歧。经过工作室成员充分讨论,他们决定先分成两个小组,双线并进,并随时通报各自的进展。有趣的是,推进到最后,两人发现必须将两种思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两个小组又汇合成了一个小组,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双作用智能皮带纠偏系统》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为人才建平台
2018年7月,制丝车间切丝机操作工鹿振华第一次代表工厂参加了湖南中烟举办的首届烟机设备操作技能竞赛。比赛中,他获得了SQ218切丝机型项目的三等奖,这大大振奋了车间的年轻人。
“为了备战,车间的老师傅们专门组成教练组,帮助我们把操作流程细化成了以33步动作为单位的标准化实操指导清单,反复训练。”作为一名“90后”,鹿振华在到吴忠卷烟厂三年时间里,已深切感受到了全厂上下对于青年员工的器重与培养。
在制丝车间,人们总能感受到一股新鲜活泼的青春气息。83名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8岁,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一半左右。
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制丝车间采取了多种措施,搭建了多个平台。
——优化课题组长制,每个组均由“领航尖兵”(党员)、“突击精英”(青年员工)及“战斗精英”(中年员工)组成,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每周一讲”等活动,让青年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学习研究,弥补知识短板。此外,通过构建设备的三维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对青年员工进行培训。
——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根据竞赛表现,针对每个人的短板和不足,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现场培训,并且以积分制调动青年员工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现在车间开展的精益课题,基本上都是由年轻人担任组长。”刘庆宇说,通过建平台、压担子,如今,年轻人已经成了车间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