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处理好每一项工作,是吕忠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王纯摄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今年,烟草行业共有12个先进个人和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们是行业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代表。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劳动者风采”栏目,展现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让我们学习先进,砥砺前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名片
吕忠,51岁,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制造一部修理班副班长,高级技师,2014年云南中烟烟机竞赛PASSIM机型第一名、2016年全国烟机技能竞赛PASSIM机型第一名,曾获云南省技术能手、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获云南中烟劳模、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今年,吕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卷烟厂制造一部修理班副班长吕忠就一直在和设备“打交道”。降耗、提质、排险、保养,每一次维修,吕忠都尽量做到细致入微。这些在“外行人”看来有些单调甚至枯燥的重复性工作,对他而言却意义重大。如今,已经拥有大师工作室的吕忠仍然以一名普通的修理工“自居”。在他看来,唯有做求索路上的“行者”,不忘初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只要确定的信念就不要轻易去改变。不去拼,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只要确定的信念就不要轻易去改变。不去拼,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在吕忠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这种精神,贯穿于吕忠34年职业生涯。
1985年,年仅17岁的吕忠进入到曲靖卷烟厂成为一名卷包车间操作工。白天,他跟在师傅后面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与修理动作,认真领会每一台设备的工作原理;晚上,他细致阅读有关书籍,并将遇到的各类故障排除步骤、维修心得记录下来。
“我的师傅曾经告诉我一句话,工人,就要用技术水平说话。”吕忠告诉记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9年,在一次修理工选拔考试中,吕忠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晋升为修理工。1997年,吕忠负责设备轮保中修工作后,逐渐归纳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合工厂的轮保操作规程。
吕忠通过系统刻苦的训练,从集团级技能竞赛第二名到第一名,从中烟级技能竞赛第一名到全国第一名,在收获殊荣的同时也让自己实现了蜕变。
2017年年底,由于卷包设备平面优化布局需要,两台套M5设备需要搬迁调试。国外专家给出的时间是一个月,要价近200万元。曲靖卷烟厂领导反复研讨后,决定将这项重任交给吕忠及其团队。
没有先例,没有借鉴。吕忠和团队成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拟定方案,经过起早贪黑的拼搏,他们对整个搬迁计划成竹在胸。
2018年年初,吕忠团队仅用8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第一台套设备的搬迁调试,最大限度保证了生产进度。
“是企业推着我走到今天,我要将这种推动力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是企业推着我走到今天,我要将这种推动力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谈到参与青年员工培养的初衷,吕忠说。
吕忠告诉记者,在他成长过程中,第一任曲靖卷烟厂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金光明对他影响颇深。“金师傅会注重设备维修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去亲近设备。”吕忠说,他至今忘不掉当时和金光明对设备维修中的问题一次次碰撞的场景。
在担任车间修理班副班长一职后,吕忠依托一线工作特性,坚持利用好“晨会夕会”“传帮带”“青年突击队”等授技途径。
借助“晨会夕会”,吕忠针对当天出现的特殊故障及维修方法,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维修经验分享给年轻同事;
通过“传帮带”,吕忠科学合理配置人才,在部门建立起“多对一”高级人才师带徒制度,使学员能够充分吸取每一位师傅的优点,形成高技能人才“热岛效应”;
依托“青年突击队”,吕忠参与其中、主动管理,为后备人才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掘优秀人才,打通青年上升通道。
在修理班班长付菊生看来,吕忠之所以获得大家的认可与尊重,正是由于他在技术的传授方面毫无保留。
2000年至今,吕忠先后牵头负责了“新员工ZJ17卷烟机组操作原理”“卷烟机组维修技能提升”“卷烟机组储备人才理论”“操作工烟机技能基础知识”等多项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
2017年8月,吕忠大师工作室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授牌成立。以此为平台,吕忠吸纳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优秀维修工人,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张海超是吕忠的徒弟之一。“在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张海超说,依托大师工作室,他和很多新员工有了更多参与项目的机会,成长迅速。
吕忠积极参与维修经验库的建立,参与编撰的《PROTOS-M5图文系统操作指南》等,成为烟草行业统编培训教材。目前,工作室共计培养新晋维修技术人员15名,并对87名操作人员进行了钳工技能培训,为后备技术力量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匠人,就是要终身学习,终身探索”
在吕忠看来,学习与探索,是技术人员成长的“最佳伴侣”。
2017年,由于品牌发展需要,曲靖卷烟厂引入了一批中支烟设备。由于设备与所承担的牌号规格并不完全吻合,先后多次出现滤棒、水松纸与烟支不同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搓接质量。
新设备,新机型,新情况。面对问题,吕忠没有退缩。他拿来相关图纸、资料反复研究,协助工厂成立相关课题攻关小组。就在研究一度陷入僵局的时候,吕忠在反复测试后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会不会是搓接板手指的问题?这就类似汽车经过减速带一样,阻力太大就会很颠簸。以往传统烟支重量大,经过搓接板手指时产生的摩擦力正好符合搓接要求,现在中支烟质量变小,致使烟支出现问题。”有了这样的想法,吕忠与团队成员不断调整搓接板手指的凸起数值。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确定了适合新品规格的相关参数,并对设备进行了全部改造。
吕忠常说:“一个匠人,就是要终身学习,终身探索。只要锲而不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正基于此,吕忠立足实际,开展一项项的技术攻关和科研创新——他组织开展的“真空、悬浮、螺旋、风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跑条、废烟支、烟末分时自动分选系统研究与开发”两项研发,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过6000万元;“PROTOS-M5废烟自动分类回收”项目成功完成,实现了对应机型残烟支、烟丝和烟末的自动分类回收,减少了烟丝造碎率,填补了行业这一领域的空白;“ZJ17卷烟机梗签分离装置”的成功研制,高效完成梗签中烟丝的分离,每年节省生产成本约3000万元……
迄今为止,吕忠带领的团队出色地完成设备中修120台次,轮保、项修500余台次,用实际行动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今,吕忠作为技艺大师,作为求索路上的“行者”,他仍在一往无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