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陕西中烟延安卷烟厂紧紧围绕工厂生产经营管理,引入了现代化工厂管理理念——课题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在文化管理、预算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内部监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夯实了基础管理,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立项课题40个,职工参与人数达到480人,2010年、2011年分别创造经济效益约3600万元、4000万元,奖励金额约100万元。员工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实现了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同时激发了科技、管理等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了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瓶颈问题。为更好的发挥课题管理在工厂的应用,提升课题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思路,提出“精确选题、攻克难题、提高质量、培养人才”总要求,课题管理办公室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重视课题研究深度、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加强课题立项管理,强化过程管理,以课题组研究为核心,依托评审组跟踪检查和结果评审,有力的推动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效果和质量。
一、课题研究历程
2008年技改搬迁以来,厂党委厂部高度关注新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与人员素质、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等方面适宜性,如何解决,迫在眉睫,通过调研分析,厂部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来解决工厂在实际管理运作和技术革新等方面面临问题,策划了管理提升、技术提升、人才素质提升三大工程。
2009年技改新线投产试运行,新装备、新工艺、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引入,原来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人员与设备的匹配性等方面制约工厂的持续发展,为有效解决系统性问题,厂部确定了10项攻关课题,全面提升管理、技术、人才素质。
2010年工厂全面推动工厂基础管理上水平,落实对标创优工作,发挥科技、管理等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实现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厂部确定了8项攻关课题。
2011年改变员工思想观念,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围绕“1132”工作目标,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工厂发展的瓶颈问题,厂部确定了22项攻关课题。
2012年围绕生产经营活动,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攻克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系统性、深层次研究课题,提升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厂部确定了8项攻关课题。
二、建立课题研究保障体系
创新管理思路,工厂成立了课题研究管理办公室,负责课题研究全面管理工作,转变了部门负责人担任课题组长观念,改变为中层干部、科技人员或普通职工担任;通过申报、初评、复评三个环节确定了技术含量高,研究层次深,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年度课题,实现了课题研究向小型化转变,即时调整课题研究内容,适应生产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课题,按照专业对口,成立了课题研究评审组,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跟踪检查和验证;建立了“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文件,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立项、评审、过程实施、宣传、效果验证、成果应用等环节严格监控,客观、真实等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评价。
三、严控立项管理,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1.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根据行业、公司、工厂中心工作,围绕管理创新、创优指标、技术提升、工艺质量管理等工厂年度工作任务及生产中面临的亟待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选题。要明确选题依据、立项标准、评审过程等,规范了课题名称、立项评审等要求,修订完善《课题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
2.重视课题立项调研。对各部门申报的课题进行初步审核,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与申报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交流,通过数据采集、现场查看等方法全面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实施内容和工作方向,掌握课题研究的核心工作,从而在研究内涵上提高研究深度,研究过程中内容时间要求明确,研究成果上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上促进工厂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使得课题研究方向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确保课题研究立项质量。
3.确定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从课题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实用性、重要性、先进性等方面讨论,结合课题立项评审要求,对申报课题按照QC、小改小革、课题三个类别划分,确定了“影响原料消耗因素的调查与研究”等八个年度综合性重点课题,明确了课题组长、课题目标、课题实施要点和完成时间节点,评审组组成等,同时对明确了其他课题的所属类别,要求课题、QC、小改小改同步开展。
四、强化过程管理,确保课题实施效果
1.重视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督促课题研究工作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实施,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基础保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课题组长负责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自愿参加,同时关注课题研究过程中部门之间协作、沟通问题,课题研究人员数量由2010年105人增加到2011年150人,涉及到科技、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二是课题小组成员要严格把关,不论职位高低,吸纳科技、青年员工参加,充分发挥其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创新能力,为其成长搭建平台,为工厂发展培养人才,实现课题人员参与程度更加宽泛,达到基层化、群众化;三是拓宽课题组人员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协调会、专题会议等,促进部门、岗位之间成果相互交流,实现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力推动课题研究,促进工厂发展。
2.重视评审管理。课题管理办公室下达课题时,成立评审组,配合课题管理办公室按照立项时间节点要求,每月跟踪检查课题实施进度,协调解决课题研究过程存在问题。运用专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工作方向、阶段性工作进度和调研报告等内容,严格把控课题研究方向和工作思路,技术人员从专业角度指出了课题研究查找问题的深度和准确性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和要求,同时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解决问题思路,确保课题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有力的支持了课题深度开展。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验证课题取得的效果,保障课题研究成果有效。针对不同的课题确定评价内容,使得课题研究有方向、有重点、有深度、有广度、有成果,内容完整,资料规范齐全,建立从过程管理到评价管理的管理体系,客观衡量课题研究结果。
3.重视课题研究。课题组围绕“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措施—成果转化”的流程开展工作,注重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关联性等。以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为主线,针对存在问题,拓宽科技、管理人员工作思路和方法,重视项目论证和数据应用分析,按照管控方面有改进,技术方面有创新,指标方面有突破的工作思路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通过例会,开展课题交流分析,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总结阶段性工作,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课题实施效果质量。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有了新突破。
4.重视成果推广。为了让职工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有效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发挥成果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课题管理办公室搭建平台,课题组广泛宣传课题研究过程、新思路、新方法、成果等,厂内运用课题简报、宣传栏、OA、延烟快讯、论文征集等活动形式,全面展示课题研究的内容、进度和成果,接受职工监督;厂外以与行业单位组织交流为主,课题研究成果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2011年度“提高真空回潮机回透率研究”课题成果“空气放大器在烟丝干尾处理中的应用”获得“陕西省职工优秀发明创造成果”铜奖;2012年4月“智行文化在延烟的特色实践”课题组与宝鸡卷烟厂进行了学术交流。2102年度课题成果形成论文18篇,在国家期刊、行业期刊、烟草学会等期刊发表4篇。
五、课题研究抓核心,促成效、重应用
2011年在课题组不断创新管理,发挥青年员工、技术人员的能力,深入开展调研考察活动,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运用了PDCA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工具,深度分析,重视问题存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成果,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
1.文化建设成果。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结合工厂实际,与智.行文化和进文化有机融合,自主编制了安全文化手册,并组织宣贯落地活动。在全系统率先探索了智?行文化在工厂的特色实践,形成了以“智·行”文化为核心元素、“进步之道”为落地载体,以“十种修炼”为实践形式的“智·行”文化特色实践体系,编制了《“智·行”文化在延烟的特色实践手册》,理顺了员工价值观统领,形成了文化入心教育渠道,推动工厂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
2.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开发,成功研制了包装机CT-CV新型联轴器,并获得专利,工作时间有效节约了300%,并在其他同类设备上得到有效应用,设备管理效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自主设计垂直分片机分切控制模式,编制程序,真空回潮机回透率达到99.8%以上,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空气放大器在烟丝干尾处理中的应用项目开发应用,实现了每批次平均干头由20.97kg/批降低至7.64kg/批,干尾量由20.39kg/批降低至0.74kg/批,远低于行业5 kg/批的水平。全年可节约烟丝31194公斤,节约资金约155万元,干尾量创行业先进水平。编写了《ZJ19卷接机组改变烟支长度调整方法》《跑条和断纸故障分析指南》《跑条和断纸故障调整规范》等规范了设备操作;月剔除平均值由4.3‰已达到2.225‰;产生的效益20万元。
3.管理创新成果。建立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新突破,精细化指导工厂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融合,应用于生产管理,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建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