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烟”(指原烟、卷烟)曾是湘西州改革开放以来富县富民的耀眼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曾一度主导了湘西经济、财政格局。它的发展、调整,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惋惜,有些疑虑需要作出客观回应。
▲ 1986年,湘西州委书记杨正午(右二)考察凤凰烟厂卷烟生产车间,时任凤凰县委书记李振球等(右三)陪同(陈庭茂提供图片)
原烟种植的起势
湘西历史上就有种植晒烟的习惯。史载民国四年(1915)湘西产晒烟2.5万担。烤烟种植是州民贸局1965年从河南许昌引进,在龙山试种后扩大到永顺、凤凰。1984年铺开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推动了晒烟、烤烟等高效经济作物、经济林果在全州扩面发展。到1988年,全州晒烟面积扩大到11.72万亩,产量14万担。烤烟扩大到14.1万亩,产量22.1万担。凤凰等县还种植了晒红烟和香料烟。当年我(时任吉首市市长——编注)陪吉首市委书记杨顺初到省委党校看望湘西州委原书记宁生同志,给他送的就是吉首市双塘乡出产的晒烟。宁生同志称赞:“双塘晒烟劲大,好抽。”
▲ 20世纪90年代初,湘西州委书记郑培民(左二)与常务副州长欧阳淞(左五)陪同南京市经济技术考察团考察凤凰烟厂“古湘”品牌生产线(陈庭茂提供图片)
▲ 武吉海(左二)、罗国兴(左一)等到龙山烟厂调研,龚其标(左三)厂长陪同(州团结报记者摄)
随着湘西4家烟厂的技改、扩产,原烟销售市场看好,州里加大了对原烟生产的扶持力度。州委州政府成立抓烟专门班子,实行建设优质烟叶基地、发展规模乡镇、主推科技兴烟、提高集约经营水平、拓展烟叶外销渠道等多项举措,形成了产烟重点县乡领导主抓,烟叶生产一时风生水起的生动局面。州政府配套出台原烟生产扶持政策,补贴烟叶育苗、烟地用肥、烤房修建,对县乡村实行烟税返还,州县烟草局负责聘请烟技员,对基地乡村烟农培训技术,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正常年景实现基地乡村、烟农、烟站多赢效果。到1997年,全州烟叶收购量达到68万担。涌现了龙山大安、茨岩塘,永顺扶志、列夕,凤凰山江、禾库,花垣雅酉,保靖野猪坪等一批种烟脱贫的先进典型。重点乡镇的抓烟干部,一个人年终奖金多的达到7000~8000元,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州产烟叶除保障州内烟厂调拨供给外,经时任州烟草局局长张书华等同志的争取,州产优质烟叶以其油分足、成色佳、香气好进入长烟白沙集团主料烟配方,打入常德、郴州、南京、张家口等骨干烟厂市场。
▲ 热心帮助湘西州扶贫发展的省烟草局副局长、长沙烟厂厂长肖寿松,当年他提醒我们:市场经济不保护落后(伍亚光提供图片)
为帮助湘西发展原烟,省委从省烟草局选派王新华同志来州挂职任副州长,主抓原烟生产。州里先后请出老领导吴官林、贾长岳协助抓烟。记得贾长岳同志发动种烟时,用种烟脱贫的典型事例激励大家:“有人认为烟叶是夕阳产业,我看种烟大有搞头,夕阳无限好,夕阳红似火!”
▲ 2009年,省烟草局局长杨先杰(前排左二)、省政府秘书长武吉海(后排右二)陪同周强(前排左一)省长考察湘西永顺烤烟基地(刘尚文摄)
▲ 肖寿松厂长到凤凰烟厂检查长沙烟厂支帮促工作进展,他认为办企业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左起:张书华、胡啄夫、陈久经、王新华、肖寿松、郭晋和、熊福、周天颂,胡啄夫提供图片)
▲ 长沙烟厂副厂长、支帮促工作队长胡啄夫(左一)与凤凰烟厂厂长周天颂(左二)商讨新产品开发(胡啄夫提供图片)
那些年,发展原烟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风险。碰上低温阴雨寡照年份,烟叶容易起病,后期烤不出颜色,影响产量、烟质和收益。遭灾严重的,烟农、烟草公司都要亏本甚至大赔。种烟需要轮地,从烟叶整地、育苗开始,在培育、收割、烘烤、收购各个环节,都有问题产生。尤其是烟叶收购,防止压级压价和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党委政府与烟草、银行及时协调。国家对原烟生产实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政策,上级烟草部门往往烟叶少了就扶,多了就砍,不时引发烟叶收购价格周期波动,使地方政府和基层烟草部门向烟农所作的承偌打折,增加了往后发动种烟的难度。州里的原烟生产,是一路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前行的。
▲ 胡啄夫(左三)与龙山烟厂厂长王焕明(左四)检查“老大哥”品牌生产线生产情况(胡啄夫提供图片)
烟厂的兴办与发展
湘西工业起步迟,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州县没有几家像样的厂子。
▲ 湘西州武吉海(左三)、秦湘赛(左四)、罗天明(左二)、张官仁(左五)、张小舟(后排中)等同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汇报吉首打叶复烤厂二期项目
发展高税利、高积累的工业,是湘西当年州县领导层摆脱贫困的大胆尝试。1970年3月,龙山县开办卷烟肥皂厂,生产手工雪茄烟,次年更名为龙山卷烟厂。1982年,龙山卷烟厂在吉首乾州建中转站,1985年建立吉首车间。凤凰雪茄烟厂是1980年3月办起来的。这年6月,永顺雪茄烟厂相继创办。1985年1月,凤凰雪茄烟厂与龙山卷烟厂上划为中央企业。同年2月,永顺雪茄烟厂并入凤凰烟厂,州内形成了龙山、凤凰、永顺、乾州4家烟厂(当时还有桑植烟厂)的卷烟工业格局。
▲ 建在吉首市雅溪的吉首打叶复烤厂办公楼(张谨摄)
▲ 吉首打叶复烤厂选料车间(张谨摄)
▲ 吉首打叶复烤厂加工车间(张谨摄)
1980年,国家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一定五年”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促使州县加大对4家烟厂厂房扩改及发酵、制丝、卷接、包装等专用生产设备技改的扶持。在20世纪80年代,龙山烟厂生产的“老大哥”“龙虾花”,凤凰烟厂生产的“古湘”“凤凰”,永顺烟厂生产的“老司城”“猛洞河”,乾州烟厂生产的“湘妃”“山鹰”等品牌,一路行销市场。烟厂的积累和对州县财政的贡献逐年增加。到1988年,卷烟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5%,卷烟税收占全州财政总收入达到53.2%,卷烟成为支撑湘西州经济、财政运行的重要支柱。凤凰成为全省手头宽裕、财政收入率先过亿元的县。
▲ 永顺烟农在烟田覆膜定植烤烟苗
▲ 花垣县雅酉乡苗族烟农在家里做烤烟分拣扎把
在烟厂创业发展阶段,州县领导多次率部门同志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省州财税、金融、经委、计委、烟草等部门,为烟厂生产、技改、营销和入税,变通解决了不少困难。为组织年底烟厂流动资金,州工商银行行长与州领导曾专程赴北京向工总行申请贷款规模。州县市委还选派一批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到烟厂任职担纲。在烟厂领导班子和职工的齐心协力下,内抓基础管理,外拓市场营销,成为一段时间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省财政厅20世纪90年代开启财源建设“3581”工程中,湘西州建设烟酒财源的举措,引起省里注目。
▲ 永顺种烟户向文友与女儿在家整理烤烟
▲ 永顺种烟户彭凌艳整理下架烤烟
▲ 永顺种烟户向艳平种烤烟30亩,这膛烤烟已烤6天6夜,再烤24小时可出房,采摘烘烤烤烟期间,他加煤守候在烤房,一天只睡不到3个小时
4家烟厂的起势,给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不仅带动了烟叶基地建设和烟农种烟脱贫,带活了印刷、包装、滤嘴、香精、香料等原辅材料配套企业;还为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的州县财政确保公职人员工资发放,确保机关、基层运转贡献了可用财力;同时为湘西州发展培养、锻炼、输送了一批现代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人才。从4家烟厂走出的厂级干部,有多人走上州县领导岗位。
▲ 1987年,吉首市委全会,市委书记杨顺初同志主政吉首期间,团结一班人干事创业,着力推动了工业企业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左前排起:覃事松、吕大光、武吉海、魏殿荣、石绍清、杨顺初、何珍明;前排右一:唐铁君。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图片)
卷烟工业布局调整
或许顺风时居安思危不够,4家烟厂品牌杂、附加值低、亏税严重、靠超计划生产维持运转的问题逐步累积,危机悄然逼近。
▲ 20世纪80年代,省委书记熊清泉(中间)考察吉首市农村椪柑开发(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图片)
引发烟厂危机性困难的直接原因,是国家1992年实行严格的限产压库政策,严厉制裁地方烟厂卷烟超产。接踵而来的分税制改革,阻断了超计划生产弥补亏税的路子。加上国有银行商业化转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抽紧放贷,使烟厂资金陷入恶性循环,加剧了4家烟厂的生存困难。据烟厂上报,1995年,凤凰、龙山、永顺、乾州4家烟厂亏税率分别高达60.3%、40.1%、68.2%和71.6%,除龙烟稍好外,3家烟厂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频频报警。
▲ 周伯华常务副省长(右二)考察吉首乾州新区开发,徐克勤(右三)、张旭(右五)等介绍新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州团结报提供图片)
调整品牌结构,增加单箱效益,减少亏税,几家烟厂一直在寻找出路。率先出手帮助湘西烟厂解困的,是省烟草局副局长、长沙烟厂厂长肖寿松同志。1995年7月,杨正午省长与周伯华副省长带领肖寿松等省直同志到湘西调研,确定长沙烟厂派出支帮促工作队帮助凤凰烟厂加强管理,开发盈利品牌。同时由长沙烟厂对口扶持湘西发展优质烟叶基地,在吉首新上30万担打叶复烤厂。乾州烟厂转产的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由长沙烟厂买断,税收基数通过省财政转移支付给吉首市。以此拉开了湖南省依托长沙、常德烟厂调整卷烟工业企业布局的大幕。
▲ 2002年,袁隆平院士(左一)与丁聪夫妇(左二、左三)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闻发布会,为凤凰县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助力(凤凰县提供图片)
长沙烟厂派出胡啄夫副厂长带领的工作队进驻凤凰烟厂,经过一段时间狠抓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出比“古湘”品牌档次高一些的“金凤凰”,拿到长沙请肖寿松同志品吸并帮助推销。凤凰烟厂当年在加强现场管理、节约成本、降低亏税、扭转生产经营困局上取得较为明显成效。仅单箱烟叶消耗,就从53公斤降为44.92公斤。年产30万担的吉首打叶复烤厂经多次洽谈磋商办起来了,长沙烟厂选派伍亚光同志担任厂长。后来上了打叶复烤二期扩能项目,产能达到80万担,年纳税2000多万。州里又进一步邀请胡啄夫同志带队赴龙山烟厂支帮促。
▲ 张云川省长(左五)、杨泰波(左七)副省长考察凤凰黄丝桥古城旅游开发,武吉海(左四)、吴彦承(左八)、张永中(左六)等陪同(凤凰县提供图片)
尽管长烟为扶持凤烟、龙烟做了大量工作,但难挽生产指标少的中小烟厂亏损势头,卷烟工业布局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进程在加快。接着,永烟、凤烟相继走上向长沙烟厂卖断生产指标,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确保县里既得基数的关停路子。后来,龙山烟厂寻求加入长烟白沙集团的努力,也因多种原因搁浅。长沙烟厂完成湘西4家烟厂的整合。
走向转型的启示
在几家烟厂关停前后,州内中小国有企业陆续改制、破产、重组,一批技术、产能落后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湘西的烟酒业、矿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经历分化整合,矿产品加工业经过环保治理几乎浴火重生。后来着力推进的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陆续引进、落户、壮大了一批工商企业,湘西工业向注重质量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出现新的起色。而农村打工潮兴起和城镇化加速,使已成规模的烤烟、椪柑等产业因市场行情变化出现收缩。代之而起的是效益更好一些的猕猴桃、黄金茶、百合等增收产业。回眸这些年湘西产业建设的潮起潮落和峰回路转,可见经济规律主导产业发展调整的轨迹。
▲ 石帮智(右五)、吴运昌(右三)、郝瑞华(右二)、石元机(右六)、吴沅生(右一)、向熙勤(右七)、武吉海(后排右五)、彭诗来(后排右四)、向邦礼(后排右六)、金述富(后排右七)、莫伟才(后排右三)等在吉首接待来州考察革命老区发展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右四)
凤凰县痛定思痛后,作出二次创业的决策,依托古城资源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到2019年,凤凰县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1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1亿元,全县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实现了靠旅游吃饭的华丽转身。龙山、永顺、吉首、花垣、保靖、泸溪、古丈等县市也在推进精准扶贫、发展替代产业、致力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历史性进展。州里还经过多次汇报,争取到国家卷烟异地生产指标和烟税返还等突破性政策,开创了湘西发展变化的新局面。现在回过头反思这段经历,有些启示值得珍惜。
▲ 2002年,武吉海到省委党校看望宁生同志(中间)和夫人李姨,宁生同志主政湘西时,对湘西扶贫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湘西扶贫是伟大的事情,他说“伟大的事情不简单,简单的事情不伟大”
一是湘西当年发展原烟、卷烟生产,是党委政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力求摆脱地方财政收支困境的市场选择。这与当时发展的椪柑产业,以及近些年加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茶叶产业一样,看的是它收益较好,能够增加就业和税收,市场主体企业和老百姓有积极性。两烟生产介于专卖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做好它也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不能按部就班依赖吃政策饭。应尽力避免因见事迟走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危境。当年我与凤凰同志向肖寿松厂长汇报,准备打少数民族牌子以礼品促新产品销售时,他提醒我们:香烟是要进口吸的,要消费者认可。烟吸味不好,你送烟草公司推销人员金戒指最终也销不掉。现在搞市场经济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认少数民族,不保护落后,市场经济是老虎咬来无跛子。他这一席话至今发人深省。
▲ 2016年,石玉珍(右二)、武吉海(左二)、徐克勤(左一)、叶红专(右一,时为湘西州委书记)四任湘西州长参加吉首市鼓文化节活动,共同念及帮助湘西扶贫的人和事
二是发展地方经济仅埋头苦干不够,要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关注消费升级,注重谋势。当年我州烟厂当家品牌,主攻的是农村草鞋市场和城市低收入工薪阶层市场,是以多取胜,走的是数量规模型发展路子。凤凰烟厂的当家品牌黄古湘,1990年出厂价是11.60元/条。龙山烟厂的当家品牌老大哥,1991年出厂价是12.96元/条。3.00元~6.00元/条的低档品牌,在4家烟厂产品总量中占比很大。一遇原辅材料涨价、严控超产和市场消费升级,企业就过不了坎。这与长沙、常德烟厂拥有白沙、芙蓉王核心品牌,不断研究市场变化,跟进消费升级,开发适销对路的盈利产品,形成巨大反差。这或许是烟厂优胜劣汰、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
三是应以培育企业为中心,引导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湘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宜克服浮躁、侥幸心理,继续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强品牌的工作。在互联网经济和电商时代,正在建设、提升的旅游、猕猴桃、黄金茶等产业,应注重品牌维护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树立重视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正面形象,不能贪图当前小利而损害长远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地方的基础性工作,党委政府应全力创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给企业家创造财富搞好服务。应鼓励抓经济的干部担当任事,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引进优势企业,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上。
▲ 2020年11月,湘西州部分老同志在长沙小聚(左起:刘殿兴、向熙勤、朱光庭、石玉珍、杨正午、王德振、李遨夫、杨顺初、武吉海、贺光平、沈万隆)
四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曾经真诚帮助和积极参与湘西解困发展的同志。如今,烟厂关停早已落幕,经济转型已经开启,湘西变化今非昔比。那些当年参与创办、经营烟厂等工商企业,为地方发展倾注心血的同志,有的已经作古,多数到龄退休。肖寿松、胡啄夫等省直部门、省辖六市对口扶贫湘西以及在湘西任职、挂职的领导和同志,也渐渐走远。对他们那个阶段的担当及艰辛付出,我们始终心存敬重和无限感激。当年的曲折或是大势所趋,或许难以避免。“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看好湘西明天。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辉未来,正在向湘西人民走近。
(附注:本文作者武吉海系湘西州原州长、省政协原副主席)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