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浅析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如何优化种烟区域

2020年11月24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郑国宾、王海、陈俊杰
A+ A

  近年,随着国家局严控烟叶面积红线部署。要坚决打好烟叶调控持久战,坚决把面积控下来,把生产量降下来,确保实现烟叶总量协调平衡、库存逐年消化的调控目标。同时由于粮食、经济作物、烟用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给烤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再则,地方政府板块经济发展,严重冲击了七星关区烟路发达、烟水工程较好种烟区域。内外不利因素下,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为高效利用烤烟指令性指标资源,做优做强七星关区烤烟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影响种烟区域进行优化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毕节七星关区种烟区域优化指导和部署等措施。

  一、优化种烟区域的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稳定性烟农、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优化种烟区域指导与部署等,为优化种烟区域提供切实可行依据。

  其次,优化种烟区域是对国家局提出的南方烟区“区内调整布局,择优规划新区,适度扩大规模”的指导的贯彻与深入实施。

  再次,通过优化种烟区域,能更好地贯彻各基地单元烤烟生产主要技术措施,固化七星关区烟叶品质与特色。

  最后,近年来,由于粮食、经济作物、烟用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给烤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因此,从关心支持“三农”发展的高度,认真开展优化种烟区域,保证适度的种烟比较效益优势和烟农的持续增收,既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举措,也是促进烟叶烟区、烟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影响优化种烟区域主要因素分析

  (一)如何留住和稳定烟农的分析与应对

  烟农是烟草的基石,没有烟农也就没有了烟草,更加不会有稳定持久的烟区。如何留住和稳定烟农,是开展优化种烟区域工作的前提。

  1、2015年2020年种烟农户及种植规模调查

  2015年种植面积68000亩,种植农户4993户,户均种植面积20亩;2016年种植面积57200亩,种植农户4791户,户均种植面积21亩;2017年种植面积52000亩,种烟农户3141户,户均种植面积24亩;2018年种植面积50000亩,种烟农户2175户,户均种植面积23亩;2019年种植面积41601亩,种烟农户1953户,户均种植面积21.3亩;2020年种植面积42000亩,种烟农户2015户,户均种植面积20.84亩。近年户均种植面积20—30亩之间变化,最大的为2014年户均种植30亩,最小的为2015年户均种植20亩。

  2、烟农流失的调查与分析

  “控制面积,消化库存”发展战略造成烟农流失

  2016年7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烟草行业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行动方案(2016—2018年)》。烤烟指令指标资源的减少,造成烟农快速流失,从2016年的4791户,减少至2020年2015户。特别2018年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烟叶产区各级烟草部门严控烟叶面积,强化督查问责,坚决守住烟叶规模红线,确保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目前毕节七星关区烤烟面积维持在42000亩,烟农维持在2000户左右。

  自然灾害造成烟农流失

  2015年全区受灾面积18758亩,2016年受灾面积13616亩,2017年受灾面积1256亩,2018年受灾面积7487亩,2019年受灾面积4465亩,2020年受灾面积22104亩,平均每年受灾面积11281亩,按亩产值3500元计算,受灾损失50%计算,每年受灾烟农损失1974万元。尤其在大田旺长期,受灾后损失较大,对烟农打击较大,造成部分烟农因灾脱离种烟,选择外出务工。

  站点整合造成烟农流失

  2017年七星关区将原有6个烟叶站27个收购点整合为3个烟叶站18个收购点,2020年恢复成4个烟叶站18个收购点。站点整合后站点服务半径增大,原来站点服务最大半径为40公里,整合为服务最大半径为70公里,烟叶站及收购点到烟农家中距离增大,导致生产技术人员服务烟农次数减少,生产人员与烟农感情变淡,导致烟农种烟意向减弱。另外站点整合后烟农交售烟叶、领取物资路程增大,烟农种烟成本增加,导致烟农逐渐流失。

  种植大户不稳定造成烟农流失

  种植大户过多,种植大户由于流转土地不固定、土地质量难以保证、土地面积不足、种植株数不够,雇工难、劳动力价格涨幅大、缺乏管理经验、环节生产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种植大户种烟收益往往不如种中小农户,加之种植大户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种植大户一旦出现亏损,来年种植烤烟可能性就很小。因此种植大户极不稳定,如果种植大户过多,稳定烟区就很难。

  种烟比较效益不高造成烟农流失

  通过比较近几年种烟效益,种植烤烟每亩产值按3200元计算,扣除每亩种植成本2800元计算,亩均纯收入400元。种烟比较效益较低。种植辣椒、玉米等作物收益比种植烤烟高。种烟收益不高导致烟农逐年流失。

  3、稳定烟农的主要措施调研

  多措并举稳定基本烟农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种植规模20亩以上、种烟收入占家庭收入50%以上的职业烟农,通过整合全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训鉴定等扶持项目,围绕经营管理、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田间指导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提升烟农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基本烟农队伍良性发展。二是要加大对新型烟叶种植模式和种植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扶持建立村办合作社,指导村办合作社种植烤烟。三是由业务部门和驻村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扶贫攻坚作用,在烤烟生产环节聘用或雇工时优先照顾贫困农户为烤烟种植主体务工,积极解决贫困农户烤烟生产季节务工问题,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家庭农场种植模式。四是重点稳定发展种植面积30—50亩中小农户,控制100亩以上大户,加强对种烟农户指导和管理,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农户种烟受益。通过近几年烟农收入对比,种植面积30—50亩烟农亩均产值比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农户高出1000元以上,种植大户因为土地流转困难,土地质量难以保证,管理不到位,生产水平不高,导致所生产烟叶质量不高,收益不高,加之管理成本高、用工成本高等原因,种烟受益远不如30—50亩中户,因此要发展30—50亩中户,控制100亩以上大户,稳定20亩以下小户。

  切实推动实用技术落地

  一要以核心烟区为基础,选择生态优越、集中连片、品质优良的区域,搞好“良态、良田、良种、良法、良时”五良配套,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特色引领、品牌示范的优质烟叶原料基地。二要加大绿肥压青、酒糟有机肥、生物炭有(无)机肥等实用技术推广运用,减少化学肥料使用。三要全面推进废弃地膜回收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四要进一步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继续抓好蚜茧蜂、蠋蝽防治害虫示范推广,加大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五要严格按“抢节令、争光热、避灾害”要求抓好烤烟生产各环节工作,确保五一节前基本栽完、白露前基本烤完、国庆节前基本收完。

  继续执行烤烟种植保险制度

  烤烟作为一种经济农作物与其他作物一样,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属于风险产业之一,近些年,烤烟生产受多雨寡照、低温、冰雹、旱灾等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烟农损失较大。一方面对受灾农户是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也会对其它农户心理造成极大恐慌,造成普遍采青采生,影响烟叶品质,从而降低烟农收益。对长期稳定烟农队伍造成不利影响。2016年七星关种植保险理赔159.86万元、2017年七星关种植保险理赔198.17万元、2018年七星关种植保险理赔83万元。2019种植保险理赔金额168万元。2020种植保险理赔金额153万元。通过实施种植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稳定烟农队伍。

  (二)板块经济和城乡发展对种植区域优化造成的冲击

  近几年七星关区板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种植板块经济作物品种较多,政府将板块经济发展纳入考核,为此各镇乡重视板块经济建设,板块经济挤占各基地单元主要烟区,特别是烟路好、烟水工程好的地区。同时各镇乡板块经济,也是劳动密集型,又抢占了一部分长期种烟农户。因此受板块经济对种烟区域优化也造成极大冲击。也造成连片区域内个别烟农草签合同后,不能落实面积。特别是田坝桥科技园区域。

  同时,外出打工浪潮的影响,再加上种烟是劳动量投入大、种烟相对效益较低(已进行相关调查),造成年轻人不愿再投身于外出打工,下一代烟农培育乏力、烟区稳定压力巨大。现在种烟烟农年龄偏大。特别是林口镇高峰村和大银镇石营村主烟区,整村人外出,种烟面积全部消失。

  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距市郊较近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原来烟农选择了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养殖等多种经济发展。造成整个镇乡烟区快速消失和部分区域种烟面积锐减。如七星关区梨树镇。

  (三)基本烟田保护制不成熟对种烟区域优化造成冲击

  截止目前,七星关区局(分公司)已完成133409.15亩基本烟田规划工作,涉及地块96431块。其中:普通烟区面积5496.63亩,地块4298块;重点烟区面积19028.61亩,地块13876块;核心烟区面积108883.91亩,地块78257块。其中七星关区完成了112067.5亩基本烟田规划工作,涉及地块82750块。其中:普通烟区面积2627.72亩,地块2255块;重点烟区面积12308.1亩,地块9346块;核心烟区面积97131.68亩,地块71149块。金海湖新区完成了21341.65亩基本烟田规划工作,涉及地块13681块。其中:普通烟区面积2868.91亩,地块2043块;重点烟区面积6720.51亩,地块4530块;核心烟区面积11752.23亩,地块7108块。

  目前,基本烟田已经落实到图版上。但距基本烟田落实还有差距。一是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增加了烟农租地时的生产投入;二是烟田得不到保护,烟田改良和土壤改良得不到持久进行,植烟土壤贫瘠、板结严重情况的不到改良,反过来又影响烟叶的产量与质量;三是严重影响了种植区域优化,使主要优化措施落实困难重重,优化时调节调控布局受限。但随着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的逐步落实,这种情况会明显改善。

  三、影响优化种烟区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收购站点设置上,过去分散,不够合理,还有一点两仓情况。收购量上不符合收购线设置要求和条件,存在收购监管不到位等风险,还有点和实际收购点不符,如大河设鸡姑,因烟区分散,为了稳定烟农,方便烟农交售,就只能设置一点两仓,虽然上级默认,但实际是打擦边球,不符合规定的。还有一点两仓,打擦边球,归集也不合理,跨度大(部分收购点跨乡镇、跨区域如:大银点含清水点、朱昌点含田坝和银底、尖山和场坝分设。

  设施浪费严重,一是如岔河新仓至今还未验收,未能投入使用;竹园是标准化收购点,但是收购量不大,飞雄是一个老收购点,但是主要烟区分布在该区域,导致竹园点浪费,飞雄点又不够用。大银和尖山是标准化收购点,但是收购量太小,与站点仓容不符。

  收购人员工作区域跨度大,一点两仓的设置导致收购管理员要跨两个地方收购烟叶,安全风险和规范风险都很大,如放珠点、王丰点、建华点等。

  四、优化种烟区域指导与部署

  (一)七星关区优化种烟区域长远部署

  近年七星关区优化种烟区域长远部署为重点打造三条示范带:一是打造林口→团结→大银→对坡→田坝桥一线建立绿色高效、科技创新、党建扶贫、旅游观光“四位一体”的综合示范带,彰显乌蒙清甜香烟叶风格特点;二是打造何官屯→水箐→后箐→青场→大河→放珠→撒拉溪一线的高效特色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带,彰显西部清香型优质生态烟叶风格特点;三是打造朱昌→岔河→竹园→响水一线建立综合利用、等多元化经营、烟农增收、产业链延长的绿色富农生态示范带,彰显杜鹃蜜甜香型烟叶风格特色。以示范带动提高烟叶工作水平,以示范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创新、生态、高效、旅游、富农的循环式生产链。

  (二)七星关区优化种烟区域近中期指导

  围绕三条示范带,重点打造以大河、大银2个万担乡镇、水箐、对坡、野角3个近万担乡镇,以及大河乡鸡姑村、拉乐村、柯乐村、长春堡镇合桩村、野角乡西桥村、大银镇保旺村、木瓦村、尖山村、田坝桥镇螃蟹村9个千亩村为主的核心烟区,规划基本烟田。重点烟区规划选择生态优越、集中连片、品质优良的区域。规划200亩以上连片地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100亩以上绝对连片种植达80%以上,50亩以上连片种植达100%。全区规划500亩以上连片8片,其中金海湖烟叶站规划2 片,林口烟叶站规划2片,青场烟叶站规划2片,田坝桥站2片。

  (三)七星关区优化种烟区域要求与实施办法

  坚持“三个优化”、“三集中”、“四转移”、“五不准”的原则。“三个优化”即优化布局、优化土地、优化农户;“三集中”即集中连片、集中在上中等地块、集中在基础设施好、生产水平高的村寨;“四转移”即向种烟适宜区转移,陡坡瘦地向坝地和平缓地转移,基础设施差生产水平低的村组向基础设施好生产水平高的村组转移;“五不准”即不是上中等地块的不准种植,零星分散、连片规模达不到100亩以上不准种植,非推广种植品种不准种植,基础设施差、生产水平低的地方不准种植,烟叶交售中不按合同交售恶意兹事、扰乱收购秩序的村组或农户不准种植。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烟叶站及各收购点根据当地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与当地政府部门配合,结合当年烟叶生产计划分解情况,调整布局,搞好连片烟地规划,按照每片烟田面积不低于100亩的标准,划定下年种烟地块。认真做好来年烤烟种植宣传,作好“麦烟地”规划,确保上中等土种烟,轮作达90%以上。

  本文紧扣烟农、烟地和优化指导部署,对辖区高效利用烤烟生产指标资源和合理秋种规划有一定指导意义。当然影响优化种烟区域还有其他因素,后续将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